徐 冲,王 超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山东 枣庄 277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研究与病理学诊断的对照
徐 冲,王 超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山东 枣庄 277000)
目的对照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研究与病理学诊断相符情况。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5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采取病理活检和内镜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确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人数,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和一致性检验系数。结果病理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82.86%,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诊断符合率标准一致性检验系数为0.72。结论胃内镜与病理学诊断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种检查方式结合,有助于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遗漏。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病理学;诊断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是癌前病变,在与肠上皮细胞化生同时发生时可能或导致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显得极为重要。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目前常采取病理检查诊断。近几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技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方面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但是对于内镜下的病变与病理手段观察下的结构改变是否具有相符,国内研究资料较少。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拟对照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研究与病理学诊断相符情况。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1)主诉为消化道不适;(2)入院时不存在可能影响诊断的其他系统急性疾病者;(3)同意进行本研究者。排除标准为:(1)入院时存在可能影响诊断的其他系统急性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者;(2)因各种原因不同意或无法进行本研究者。经选择,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共50名,其中包括男性27名,女性23名;年龄最小者27岁,年龄最大者75岁,平均年龄为(49.5± 5.5)岁。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等机构的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采取内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大致步骤为:(1)内镜检查:患者在检查前8小时禁食;检查前服用利多卡因浆胶以润滑;依照电子内窥镜的一般操作检查步骤进行检测[1];(2)病理活检:切取患者病变处标本,将标本固定在10%的甲醛溶液中;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制片[2]。
1.3 测量指标
1.3.1 观察结果
观察内镜下胃粘膜形态以及观察显微镜下病理切片中细胞的形态、数目等指标。内镜常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形态如下:(1)胃黏膜变薄,黏膜皱襞变薄变平;(2)胃黏膜粗糙,表面不平整,呈颗粒状或结节状;(3)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可透过黏膜看到黏膜血管。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病理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公识意见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学诊断标准,分为萎缩性胃炎、费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四种类型。[1,3]
1.3.2 诊断符合率
计算两种诊断方法下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二者有无差计算以及诊断符合率的一致性检验系数。计算方法为经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共同确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人数占单纯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人数的比率。
1.4 统计分析
将以上结果进行统计,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等。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0例研究对象中,仅经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29例;仅经过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30例;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共同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共35例,病理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82.86%,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经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诊断符合率标准一致性检验系数为0.72。
在内镜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之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往往依赖于病理活检,然而病理活检结果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取活检的部位是否典型、在制作切片时有无杂质污染以及病理医师在观察切片时的经验与判断等,如果这些环节出现问题,常常会影响病理活检结果的准确判断,可能会导致漏诊甚至误诊。而随着内镜技术在疾病检查和诊断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胃内镜检查与病理活检相比,操作较为简单,观察范围较广也较直观,因此可以弥补病理活检的缺陷。但是,胃内镜虽然直观,但是其检查往往流于表面图像,而某些疾病的胃内镜图像可能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相似,仅靠胃黏膜图像的观察对于确诊萎缩性胃炎可能仍有不足之处[1,3]。本研究结果显示,胃内镜与病理活检的诊断符合率较高,且二者一致性分析系数较高,说明二者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同样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也可以看到,两种检查方式结合,较一种检查方式,检查确诊的病例数多,说明两种检查方式结合,有助于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遗漏。
[1] 邱晓娣,潘翔珍,梁群英,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对比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1):1954-1957.
[2] 李 蕾,姜 娜,韦雪磊.对比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结果[J].中外医疗,2016,8(24):39-42.
[3] 孙芳红,曲爱华.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临床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0):255-256.
[4] 陈 宏.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08-209.
[5] 樊 荣.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2:64-65.
[6] 吴素江,陈卿奇,许小康,吴桂珍.影响消化内镜医师诊断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09:125-127.
本文编辑:罗 兰
R573.3+2
B
ISS.2095-8242.2017.01.06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