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卫生所,山东 济宁 272031)
AMI患者心肌急性损失、心衰、心律失常情况明显且合并持久性胸骨疼痛,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短时间变化、病死率高等特点[1]。AMI患者以老年人为主,所以在老龄化突出的当下,疾病发病人群呈多发表现,加上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以及不良习惯的养成情况导致AMI患者有年轻化表现,疾病的发生导致患者高危风险[2]。相关资料指出,西药规范治疗的同时加行中成药能够整体上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生存以及生活质量[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80例AMI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总结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具体治疗效果。
实验对象均为AMI患者,病例选自2013年5月~2016年6月,总计80例。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40~76岁之间,年龄均值(61.60±5.60)岁。实验排除合并实验药物禁忌、肾功能不全等患者。
首日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次日开始改为相同剂量口服,每天1次,服用3天后改为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每天1次。氯吡格雷(300 mg)即刻嚼服,用药次日改为75 mg口服,每天1次,3天后改为100 mg,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钠(3200 U)皮下注射,间隔12 h1次,注射7天,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以及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斑块情况稳定、扩张冠脉。参附注射液(100 mL)+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0%)静滴,1次/d,静滴2周。
记录实验对象症状改善疗效以及心电图疗效结果。
1.4.1 症状改善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标准——治疗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标准——治疗后,患者急性心梗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且疼痛发生频率降低,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标准——治疗后,患者急性心梗持续时间、疼痛情况以及其他症状表现均无变化。
1.4.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标准——治疗后,患者ST-T处于一等电位线且无损伤性、缺血性改变情况。
有效标准——治疗后,患者ST-T有明显回落表现(0.05-0.2 mV)。
无效标准——治疗后,显效以及有效指标标准均未实现。
AMI患者实验数据均经统计学计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计数指标(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结果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标准。
80例AMI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患者45例,有效患者31例,无效患者4例,总有效率95%(76/80)。
80例AMI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患者43例,有效患者29例,无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90%(72/80)。
当前,AMI患者发生率有明显递增发展表现,其发病原因为冠脉血栓形成。关于AMI治疗单一药物无法实现预期治疗效果,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阿司匹林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环氧酶的基础上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是ADP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参附注射液主要用于感染性、失血性休克,可以强化AMI患者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并改善心功能。诸多西药配合中成药治疗AMI,可以从整体上改善治疗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此次实验研究,80例AMI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均无死亡情况,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0%。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强化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疾病健康宣教等,维持患者恢复期乐观情绪,促进治疗预后。
[1] 陈洪云,刘玲,吴 猛,等.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4):431-432.
[2] 赵伟平,张晚龙,杨雪莲,等.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46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8(9):1138.
[3] 薛 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7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