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芳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湖北 武汉 430200)
对于新生儿而言,感染性肺炎是一种易患的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如果不施予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可致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出现,对患儿生命造成威胁[1]。为进一步探讨对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展开治疗中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为60例患儿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盐酸氨溴索与多巴胺治疗,在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对盐酸氨溴索与多巴胺联合应用的有效性进行探讨,现对两组治疗情况行如下对照分析。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51.67%为男性(31例),48.33%为女性(29例),年龄3 d~15 d,均值(8.1±1.9)d。80例患儿感染性肺炎均全部明确确诊,机体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儿已排除,家属知晓并同意此研究。随机分60例患儿为研究组、常规组,统计、对比其上述资料,差异极小,(P>0.05),能对比。
常规组行常规性治疗:接收到患儿时,立即给予吸氧,并进行抗感染治疗,给予高压泵雾化吸入,对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进行维持,对患儿进行拍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给予盐酸氨溴索、多巴胺治疗: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由上海华源安徽锦辉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是H20051779,给药方式是静脉滴注,1次7.5 mL,1天2次,每次输注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以上,持续进行1周的治疗;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由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是H32023366,静脉滴注,1次3 ug/(kg·min),1天2次,持续一周。
判定两组疗效,“显效”:患儿咳嗽、喘息等症状消失,体温恢复到正常状态下,肺部的干湿性啰音消失,行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正常;“有效”:患儿患儿咳嗽、喘息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肺部的干湿性啰音明显减小,行胸部X线片检查显示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或者可见加重[2]。通过显效率+有效率来计算总有效率。(2)予以两组治疗过程观察,记录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显效”的有18例,“有效”的有11例,“无效”的有1例,治疗总有效率是96.7%(29/30);常规组8例为“显效”;15例为“有效”,显示“无效”的共7例,治疗总有效率占76.7%(23/3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较常规组高,(P<0.05)。
研究组出现1例胃食管反流,1例憋喘,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是6.7%(2/30);常规组出现2例胃食管反流,1例憋喘,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是10.0%(3/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无突出差异,(P>0.05)。
对患感染性的新生儿实施治疗时,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是盐酸氨溴索,此种药物属于呼吸道粘膜溶解剂的一种,可使呼吸道中粘液的分泌减少,对呼吸道中的纤毛产生作用,使其运动能力增强。将此种药物应用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中,不但可使患儿呼吸道的清洁功能增强,而且能够对呼吸道的分泌功能产生调节作用,对痰液进行排除,从而实现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上发现将小剂量的多巴胺与盐酸氨溴索联合应用在新生儿肺炎中效果良好,多巴胺属于肾上腺素受体的一种,可产生α与β受体激动作用,可对肺部的微循环进行有效,从而使肺部啰音消失。此外,多巴胺还能够对血浆中的无活性物质产生抑制性作用,使代谢速率提升,从而对炎性因子产生抑制性作用。
本次研究中,常规与研究组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7%,相较于常规性的76.7%明显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则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与多巴胺,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并不会增多。综上,对患有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治疗进行开展时,临床上可在常规对症支持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与小剂量的多巴胺,使治疗效果提升,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
[1] 张 芳,王雪茹,刘 敏,等.盐酸氨溴索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泵吸入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J].河北医药,2014,36(3):403-404.
[2] 魏 勇.不同抗菌药物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时间效应研究[J].中国药业,2015,24(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