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国全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卫生院, 山东 滨州 256659)
温针灸对腰腿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
宣国全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中心卫生院, 山东 滨州 256659)
目的深入探讨温针灸作用于腰腿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腰腿疼痛患者为对象开展研究,采用电脑双盲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行腰腿痛丸治疗,观察组行温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腿疼痛的治疗中使用温针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腰腿疼痛;温针灸;临床效果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腰腿疼痛属于“痹症”范畴,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之一,虽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腰腿疼痛的发病率逐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为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以温针灸治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常规药物治疗对比的方式,探究其在腰腿疼痛治疗中的效果,将研究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腰腿疼痛患者为对象开展研究,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腰腿痛诊断与治疗》中制订的诊断标准[1],排除心、脑、肾、肺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5),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3±4.2)岁,平均病程(1.9±0.4)年;对照组(n=24),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2.2±3.5)岁,平均病程(2.2±0.5)年。资料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各项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分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腰腿痛丸治疗,方法为:选取腰腿痛丸(辽宁东方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 g/次,3次/d,以持续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行温针灸治疗,方法为:确定夹脊穴、阿是穴、大肠俞穴、昆仑穴、承山穴、环跳穴、悬钟穴、委中穴、命门穴、秩边穴、胞盲穴、腰阳关穴、肾俞穴为主穴;其次,实施辨证配穴,肝肾阴虚型患者辅以太冲穴、太溪穴、肝俞穴,气滞血瘀型患者辅以足三里穴、三阴交穴,风寒湿型患者辅以风市穴、血海穴、阴陵泉穴及阳陵泉穴。对选定穴位的局部皮肤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然后根据患者的皮脂厚度,有针对性的选择规格不同的一次性无菌毫针,垂直刺入,针刺的深度以患者出现轻微的酸胀感为宜;完成上述操作后,选定命门穴、大肠俞穴、环跳穴和肾俞穴作为温灸穴位,将艾柱作为温灸热源,沿毫针与被刺穴位将热量导至深层肌肉组织,单次持续时间控制在6 min左右。温针灸治疗频率为1 d/次,以持续治疗15 d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参照《中医病症诊断及疗效标准》[2]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级别:(1)无效,患者的症状无明显改善,局部疼痛依旧存在;(2)有效,相关症状有所缓解,腰腿活动能力改善,但疼痛感依旧存在;(3)治愈,症状及疼痛感消失,腰腿部功能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经过治疗,观察组(n=25)治愈1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n=25)治愈8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2.00%。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χ2=13.5501,P=0.0002)。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腰腿疼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腰部病变,该疾病本质主要是由于肾气亏虚、精髓耗损、外邪入侵以及跌打损伤等。本次研究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温针灸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大肠俞、环跳、肾俞和名门等穴位在针刺及温灸的条件下,不仅能够起到温阳补肾的作用,还具有散寒止痛、祛风化湿的作用[3]。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对腰腿疼痛患者实施温针灸治疗,能够改善其微循环,进而缓解关节僵硬、疼痛和肌痉挛的症状[4]。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提示了温针灸治疗腰腿疼痛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在腰腿疼痛的治疗中使用温针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推广。
[1] 莫永豪.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3(12):133-134.
[2] 邓镇荡,张友芝,孔德成.针灸治疗慢性腰腿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3(5):144-145.
[3] 王瑞强.中医针灸治疗腰腿疼痛的短期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7):153-157.
[4] 王小琴.针灸治疗腰腿痛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3,25(2):51-52.
本文编辑:罗 兰
R245
B
ISSN.2095-8242.2017.01.06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