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哲
(南京瑞东医院外科,江苏 南京 210033)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多应用保守治疗的模式,在该治疗模式中要求患者保持长期卧床,因此预后效果比较差。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手术治疗也成为了治疗老年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并拥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就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两种治疗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被确诊,并伴随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现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58~72岁,平均年龄(65.8±6.1)岁。对患者进行分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给予对照组患者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让患者仰卧在牵引床上面,然后适当垫高臀部,在大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外侧入路越12 cm。在患者大转子下2~3 cm作为如定点,并沿着股骨距方向钻入一枚导针,然后在该导针上1 cm处再钻入另一枚导针。透视导针尖部达软骨面下0.5~1.0 cm的股骨颈中央扩孔。应用合适的动力髋螺钉头针拧入,保持钢板与股骨干的自然紧密贴附,然后拧入螺钉与螺帽,最后进行骨折端的加压处理以及胶管引流处理。
观察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麻醉方式的合理选取,并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外侧切口。切开患侧关节囊,并取出近端骨折的破损块。完成上述处理之后,在患者股骨粗隆上110~115 cm处进行股骨头以及股骨颈的适当截取,来为后续的关节置换术做好准备,然后将其他部位进行校核固定。对患者的股骨近端髓腔进行适当处理,并应用骨水泥来固定安装完成后的假体。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96.00%)要高于对照组患者(72.00%),P<0.05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组患者在术后出现了6例并发症(12.00%),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了20例并发症(40.00%),因此说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老年患者因为具备有年级偏大以及骨质疏松比较严重等情况,也就导致了保守治疗模式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为了起到良好的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治疗效果,也就需要积极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并借此来提升患者的骨折治愈效果,以及避免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说借助于手术治疗的模式,能够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现阶段常用的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和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这两种治疗方式来进行治疗,并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其治疗优良率要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的治疗优良率,并且具备有更好的预后效果(P<0.05)。综上所述,给予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能够使得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1] 刘树东.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6,37(7):1723-1724.
[2] 郭立平.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6,18(4):231-233.
[3] 江冬根.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8):2735-2736.
[4] 张建龙.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0例[J].医学信息,2016,29(11):370.
[5] 邱利杰.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