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祥,郑颖芳
(1.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 嘉兴 314001;2.江西省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6)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足(DF)的发病率也日趋增高。糖尿病足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性疾病[1]。中医外治法在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患者截肢率、截趾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张臻[2]等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虚、邪、瘀、腐”四个字,并指出“虚”、“瘀”、“邪”是糖尿病性足溃疡创面难以愈合的关键环节,“腐”、“损”则为疾病发展的必然结果及转归。
2.1.1 筋疽
“筋疽”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患肢高度肿胀,同时伴大量脓腐渗出及不同程度的肌腱变性。若尽早清创,清除坏死的肌腱组织,则可明显降低截肢率、截趾率。
2.1.2 脱疽
对于糖尿病足脱疽患者,蚕食清创法在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3]。阙华发[4]等认为对干性坏疽,必先外用红油膏使坏死组织软化,后行“蚕食疗法”清创。故在应用蚕食清创法处理创面时,还应注意把握清创时机及原则。
糖尿病足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腐肉难去,新肌难生。其治疗原则是固本箍毒、祛腐生新。临床上可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灵活选用外治药物及方法。
中医外治方法主要有外洗法、贴敷法、药线引流法等,主要的剂型有湿敷剂、膏剂、散剂等。换药时,可局部辨证采用益气活血、清热解毒、托腐生肌等方法,同时灵活配合不同换药技术,临床上疗效确切。
它是指用中药煎汤熏蒸、淋洗,以达到清热解毒、改善局部血运的目的。古代文献中称之为“气熨”、“溻渍”。
王自辉等[5]采用中药(黄柏、苦参、红花等)外洗加祛腐生肌膏(黄连、黄柏、当归等)换药后,疗效显著。
指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患处,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脓水多而臭秽、引流通畅者。
倪淑红等用补阳还五汤煎剂湿敷为主治疗DF 30例,总有效率为93.3%。
该法是取箍围药调成糊状,用压舌板平铺于纱布上,覆盖于创面。该法尤适用于红肿热痛者。
于秀辰等用大黄、黄柏粉碎成末调成糊状,箍在创面周围,总有效率84%。
它是指将药纱布均匀敷于创面上,再以无菌敷料盖之。创面有窦道者可用油纱条引流。该法适用于已有开放性病灶者。
刘瑞云等用活血生肌油纱条(紫草、黄芪、当归等)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总有效率95%。
散剂性状为干燥固体细小颗粒,掺于油纱布上,对于有分泌物的糖尿病足尤为适用。
张琳均等运用生肌散(乳香、赤芍、冰片等)外敷治疗糖尿病足26例,治愈率65.4%;总有效率92.3%。
它是指药物纱条插入溃疡疮孔中,以达到提毒祛腐、引流脓水的作用。临床上常配合九一丹、八二丹等药物。
垫棉法是借着加压的力量,防止袋脓的形成,或使空腔与肉芽组织粘合的治法。临床上常配合药线引流法等,疗效显著。
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发挥其塌洗、膏散贴敷等方法直接针对患处,延长局部用药时间,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优势,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在中医外治方面,需分清“坏疽”与“筋疽”病机的不同,辨明糖尿病足发展的不同时期,而相应选择不同外治方法。合理、适当、及时的外治是治疗糖尿病足,降低高位截肢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坏疽”者临床上辨证多以血脉不通,气虚血瘀为主,治宜活血化瘀,温通筋脉。对“筋疽”则以湿毒内蕴为主,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在分期论治上,急性感染期,证多属火毒炽盛,治宜清热解毒;若有脓肿形成,则应及时切开排脓;好转缓解期,即腐肉还未脱时,治宜提脓去腐;修复愈合期,创面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治宜益气养荣、祛瘀生肌。
[1]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
[2] 张 臻.阙华发教授分期辨证综合治疗糖尿病性坏疽验案举隅[J].新中医,2011,43(4):149-151.
[3] 于秀辰,杨博华.糖尿病足的局部清创引流[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3):15.
[4] 阙华发,唐汉钧,向寰宇,等.益气化瘀为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足溃疡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14-17.
[5] 阙华发,徐杰男,王云飞,等.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附153例临床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