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
(江苏省淮安市康复医院(金湖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淮安 211600)
脑卒中指脑部血管突然爆裂或者闭塞所引起脑实质组织损伤的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俗称中风[1]。根据调查显示,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吞咽困难一般表现为患者进食时候出现障碍,如不会咀嚼,咽下能力下降,进食时出现会厌关闭受限呛入气道,食道上端环咽肌功能紊乱食团推送等,影响患者进食欲望,容易出现误咽、营养吸入障碍等,发病率高达52.2%~77.4%。本研究通过对吞咽能力下降的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及心理干预,并予以分析如下。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住院的合并有吞咽困难的26例脑卒中患者,时间跨度:2016年4月--2017年9月,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13例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5.6±6.7)岁,吞咽评估5级4例,4级4例,3级5例;对照组13例患者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53.2±6.5)岁,吞咽评估5级5例,4级4例,3级4例;年龄、吞咽评估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研究均在患者本人及亲属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脑卒中病情较重不适合干预者;患者不能接受指令者;患者及家属拒绝者;其他基础疾病明显影响治疗过程者。
两组无差别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吞咽能力训练及心理干预,疗程均为10d。
(1)咽部刺激及空吞咽训练:按照患者取坐位,取备用压舌板(冰箱备用的前一日用浸湿水的纱布缠裹压舌板冷冻于冰箱),刮去冰碴,分别刺激两侧内颊、咽喉后壁及软腭和舌根,避免动作粗暴,采取快速擦刷等方式,并在教会患者的基础上,鼓励做空吞咽、吸吮、侧方低头吞咽等的动作,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2)呼吸控制训练:先嘱肩部肌肉稍松弛,然后嘱患者快速吸气,呼气时治疗师指令患者用健侧手轻按腹部,慢慢呼出,并适当屏气,逐步训练中增加难度,过渡到吞咽运动与呼吸过程相结合,增加吞咽与呼吸的协调性。每次10分钟,每日2次。
(3)口、舌、下颌训练:安排患者取坐位,治疗师坐在患者对面,指导其学会缩唇、呲牙、努嘴、张口、吐缩舌等行为,结合患者改善程度,逐步增加难度,做用力鼓气,两侧口角逐步缓缓渐进性自主漏气,从而改善口唇部肌肉的协调性,对于配合欠佳的患者,鼓励自制小岛勺、吸舌的设备,提高口舌的敏感性,每次10 min,1日3次。
两组均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量化,嘱患者在无干扰的前提下,取舒适坐位体位,充分理解指令的前提下,取30 mL温水,嘱其尽量一次性完成,全程中确保患者无干扰和避免诱导性言语及动作指示;1级:一次咽下;2级:分两次不呛咳咽下;3级:一次咽下,有呛咳;4级:分两次咽下,有呛咳;5级:难以下咽,呛咳严重。判断标准:显效:吞咽困难消失或较前进步2级;有效:改善明显或较前进步1级;无效:前后无进步。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评分对比:53~61轻度忧郁,62~71中度忧郁,71以上重度忧郁。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后饮水试验1级患者7例,2级5例,3级及以上1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疗后1级3例,2级4例,3级及以上5例,总有效率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SDS评分:(45.23±2.85);对照组SDS评分:(52.16±3.74)。两组治疗后SD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堵塞引起脑损害的疾病。吞咽困难是常见病症[2],通过吞咽干预与及时心理疏导,绝大部分病患能够减轻症状,甚至达到治愈的目标,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一般说来,临床症状趋于平稳,及早干预,恢复越快[3]。
综上所述,针对合并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吞咽训练及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吞咽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 唐宇凤,景艳红,段劲峰.脑卒中后言语吞咽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治疗[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209-1211.
[2] 滑岩峰.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康复期心理干预效果评估[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6):673-674.
[3] 时美芳,朱美红,祝 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