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奎,杨 坤,李新艳,姚德耀,黄新宝
(广西贵港市中心血站,广西 贵港 537100)
献血者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林国奎,杨 坤,李新艳,姚德耀,黄新宝
(广西贵港市中心血站,广西 贵港 537100)
艾滋病(AIDS)是一种全球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HIV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我国卫生计生委推荐的首选检测HIV抗体方法。笔者从HIV感染标志物的血清学变化、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检测方法的普及难易程度的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 ELISA法基本原理
ELISA法检测结果由酶标仪判读,客观准确,避免了人为操作误差,且数据由计算机存储式处理,更科学,自动化程度高,故适合血站和医疗机构等需要检测大量标本的HIV实验室使用[1]。ELISA法主要采取双抗原夹心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固相检测板上放置特异性抗原,将被检血清(血浆)加入,使之形成抗原抗体结合物,随后将梅标记抗原加入,使之形成抗原-抗体-酶标记抗原复合物,并将显色剂、酶作用底物加入,其判断主要是经由酶标仪上的OD值与CUTOFF值比较进行的。该方法阳性判断标准为≥CUTOFF值[2-3]。
1.2 ELISA法假阳性原因
ELISA法操作复杂,干扰因素多,且耗时较长,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易出现假阳性。一般来说,一胎多产的妇女、含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含多次输血史患者均为ELISA法检测HIV抗体常见假阳性人群,此类人群还包括最近接种过流感或乙肝疫苗者等[4-5]。另外,血清中含内源性物质的大约有40%的人,均能对ELISA测定结果产生影响[6]。
1.3 ELISA法试剂发展与应用
当前,ELISA试剂已经发展到了第4代。而第3代HIVl/2试剂盒主要是指双抗原夹心法,HIV-2gp36及HIV-1gp4l特异性抗原是常用基因工程,且以酶标特异HIV抗原代替酶标二抗,能减少假阳性的发生,且能对lgM、IgG进行检测。而相较于第3代,第4代ELISA法试剂能提前1-2周进行诊断,在筛查早期感染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考虑到包被的抗体占据一定抗原位点,特别是当出现大量抗体,且抗原消失的时候,相较于第3代,第4代试剂的敏感度明显降低[7-8]。
1.4 进口与国产ELISA试剂检测对比
对于ELISA法检测试剂盒有两种来源,一是国内,二为进口。在起步阶段,国产免疫诊断试剂取得国家批批检的试剂种类较多、质量差异较大[9]。国内许多实验室比较了不同公司、同种或不同种、同批次或不同批次的试剂进行过比较,现分述如下。
刘亚非等[10]对20438份血样进行检测,采用的试剂盒有国产与美国的试剂盒。结果发现在实施国产试剂盒进行检测时,能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敏感性、特异性等均较高。秦艳兰等[11]对比了两种10个批次的国内试剂与10个批次的进口试剂,两者在假阳性、特异性上并未出现统计学差异。钱榕等[12]比较了两种国内与两种进口的第四代ELISA试剂的特异性、灵敏度与假阳性率。结果显示不能看出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存在统计学上的质量差异。朱厚宏等[13]用一种国产ELSA试剂盒对33份孕妇血液样本进行筛查,其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标本数量为33,WB确证试验显示阳性标本只有20例,两者阳性符合率只有60.61%。提示只用单一的国产试剂盒检测,其误差率高,筛查假阳性现象较为严重。张月娟等[14]单用荷兰梅里埃公司的ELISA试剂盒对1019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标本数量为34份,发现假阳性率为43.8%,明显偏高。张洪花等[15]采用国外公司ELISA试剂盒对224份血样标本进行检测,在通过WB进行确证试验。结果发现检测结果假阳性偏高,提示进口试剂盒并非完全准确,试验及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剂的内在质量标准。
现阶段,随着医学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重视核酸检测,能对HIV RNA进行直接检查,且能获得较病毒蛋白P24抗原检测更高的灵敏性。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对血液中病毒核酸含量进行检测中,分子生物学技术便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应用于检测HIV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较多,包括转录介导的扩增(TM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连接酶链反应(LCR)、支链DNA(b 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和免疫PCR技术(Immuno-PCR)等。
目前在献血者HIV筛查中使用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为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该方法可以进行实时(realtime)监测,有别于传统的PCR扩增以后,最后进行终点(end point)监测[16]。这一现象形成原因主要是:使用荧光基团标记探针,5,端标记荧光基团,3,端标记淬灭基团,在未进行PCR扩增时,由于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空间距离很近,全荧光集团被淬灭,不发荧光;而当实时PCR扩增时,利用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荧光探针水解,荧光基团被释放出来,由于在空间上与淬灭基团的分开,则发出荧光[17]。
HIV感染后可在外周血中首先检测到HIV核酸(RNA),应用FQ-PCR检测血液中的HIV RNA已成为判断感染窗口期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若对每个样本进行单独的FQ-PCR检测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费用昂贵,在作为常规筛查方法加以应用时缺乏实用性[18]。该法基本原理是根据人群中HIV感染率的高低将一定数量的HIV抗体阴性的样本进行多级混合,即将多个样本集合成样本小池,随后将其凝集成样本大池,实施FQ-PCR检测。
集合样本的FQ-PCR检测仍有其不足之处[19]。首先,虽然该法相对于单样本FQ-PCR检测具有减少工作量和节省成本等优点,但费用仍然显昂贵,这使得其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其次该法高特异性和高阳性预测值的实现是基于必要的检测能力和检测条件,但这在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可能难以达到[20]。
综上所述,HIV感染标志物检测方法从免疫学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也大大缩短了HIV检测的“窗口期”,从第四代ELISA试剂的22天左右到核酸检测的11天左右,但核酸检测需要特定的环境且费用极高,目前还不能广泛普及。
[1] 符丽芝,许 彬,张万明,酶免法检测抗-HIV假阳性结果的消除[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2):122-123.
[2] 胡静云,陈善昌,溶血对ELISA法测定HIV抗体假阳性的观察[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004):427-428.
[3] 孙丽萍,实验室HIV检测技术概述及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004):466-470.
[4] Warner,N.A.,Clinical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1996,276-281.
[5] 曹韵贞,艾滋病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ol.1.2002: 人民卫生出版社.
[6] 丁秋蕾,酶联免疫测定的干扰因素及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0):p.978-978.
[7] 杨秀令,梁 琳,四种方法进行 HIV 抗体筛查的结果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8.13:p.032.
[8] 黄新宝,杨 坤,李聚林,贵港市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p.53-55.
[9] 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7):p.487.
[10] 刘亚非,解艳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3(6):p.750-751.
[11] 秦艳兰,等.国产和进口HIV酶联免疫试剂盒精确性检测比较.中国热带医学,2009.9(3):p.546-547.
[12] 钱 榕,樊 璐,进口试剂与国产试剂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果比较.江西医药,2010.45(006):p.591-593.
[13] 朱厚宏,等.孕产妇HIV抗体筛查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对比.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154-156.
[14] 张月娟,褚国方,ELISA法和胶体硒法在高危人群抗-HIV检测中的应用.职业与健康,2008.24(009):846-847.
[15] 张洪花,等.ELISA,胶体硒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HIV抗体结果分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1(5):338-340.
[16] Barletta JM.Lowering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HIV-1 vieal load using real-time immtmo-PCR for HIV-1 P24 antie[J].AM JClin Pathol,2004,122(1):P.20-27.
[17] 王红春,等.第4代HIV ELISA诊断试剂在性病门诊筛查中的评价.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6):392-394.
[18] 张帅清,影响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检测HIV抗体因素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2):343-346.
[19] 强来英,等.国内部分厂家的HIV抗体诊断试剂的质量评估.中国输血杂志,2004.17(4):267-268.
[20] 陈龙菊,等.3种检测模式筛查血液抗-HIV的探讨.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836-1837.
本文编辑:吴 卫
R446.6
A
ISSN.2095-8242.2017.017.33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