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旧体新生”
——以《河海昆仑录》之旧体诗为个案

2017-03-07 03:57杨晓霭
关键词:旧体诗昆仑

杨晓霭

(兰州理工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丝绸之路”上的“旧体新生”
——以《河海昆仑录》之旧体诗为个案

杨晓霭

(兰州理工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考察当今旧体诗歌研究,多以大家为关注焦点,多以专集为研究对象,对散见于著述之中,尤其如西北行记一类关注更少。西北行记指由内地往西北地区出使、考察、旅游、任职或谪戍的人们所留下的纪行文字。现存西北行记中,清末民初见于载籍者达数十种,裴景福《河海昆仑录》堪称佼佼者。裴景福谪戍伊犁,由广州途经江西、安徽、河南、陜西、甘肃至新疆乌鲁木齐,“道途之所经历,耳目之所遭逢,心思之所接斗,逐日为记”,于1906年集成《河海昆仑录》。全书诗文并茂,旧体诗作有200多首。入陜至新疆所作约100多首,记行叙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西北建设的深切关注,风格亦大有唐人边塞韵调。

旧体文学;旧体诗;西北行记;《河海昆仑录》

关于旧体诗研究,检已有成果,多以大家为关注焦点,多以专集为研究对象,对散见于著述之中者关注不多,而如西北行记一类著述则关注者尤少。适逢香港中文大学同仁主持召开民初以来旧体文学国际研讨会,又引发了我十多年前点校裴景福《河海昆仑录》,阅读书中旧体诗之感触。于是尝试以此书为个案,探讨清末民初旧体诗之创作,并论述旧体诗与社会之关联,为当今旧体诗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西北行纪

西北行记指由内地往西北地区出使、考察、旅游、任职或谪戍的人们所留下的纪行文字。现存西北行记中,清末民初所作见于载籍者达数十种,裴景福《河海昆仑录》堪称佼佼者。

裴景褔(1854-1926),字伯谦,号睫庵,又作睫闇,霍邱(今安徽霍丘) 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户部主事。十八年(1892)秋改任广东陆丰知县,不久调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又调补潮阳县(今广东汕头)。二十五年(1899)十二月,调署南海县(今广东佛山)。二十八年(1902)七月,“实授是缺”①裴景福著,杨晓霭校注:《河海昆仑录》,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页。。所至之处, “举重若轻,治之裕如”②金保权:《重印〈河海昆仑录〉序》,裴景福:《河海昆仑录》,北京:中华书局,1936年,第1页。,皆着声绩。二十九年(1903)闰五月,曾任广东布政使的岑春煊又移督两广,涉旧嫌,诬裴景福为“贪吏冠”③《皖志列传·裴景福传》,《河海昆仑录》(附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56年,第345页,第346页。,提讯追赃,缉拿下狱。光绪三十一年(1905)被议处谪戍伊犁。裴景福到新疆乌鲁木齐后,应新疆巡抚联魁之召,为其幕宾。居抚署西厅之南屋,直至赦归。在乌鲁木齐的约三年间,裴景福与布政使王树柟、谪戍的广西提督苏元春、流放的前辅国公载澜过从较多,曾参加了编修新疆图志等工作。“宣统初元,给事中李灼华上疏讼景福冤,旨交粤督张人骏查覆”④《皖志列传·裴景福传》,《河海昆仑录》(附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56年,第345页,第346页。。此年七月,裴景福得以赦免。宣统元年(1909)七月,离开乌鲁木齐。赦归后,卜居无锡,以金石书画自娱。1914年,出任安徽省公署秘书长,又升任政务厅长。1926年去世,享年72岁。作有《睫暗诗钞》《河海昆仑录》《壮陶阁书画录》,镌有《壮陶阁帖》六十四册,为世所珍。

裴景福光绪三十一年(1905)三月二十七日从广州启程,经由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初八日至新疆乌鲁木齐,“自光绪乙巳三月二十七日发广州,至丙午四月八日抵迪化,起讫一年,行一万一千七百余里。”“道途之所经历,耳目之所遭逢,心思之所接斗,逐日为记”,于1906年集成《河海昆仑录》,1909年迪化官报局排印,1937年中华书局重印。胡大浚主编《西北行记丛萃》择录,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刊行。作者自谓书名来由是取其诗“难从碧海求神药,再溯黄河问女牛”,“一笑何时便脱去,芒鞋蹑起到昆仑”之意,即其行程始于南海,中经黄河,最后抵达昆仑山之境。作者自序曰:

纪文达为人题图云:“何当痛饮黄羊血,一上天山雪打围。”洪北江为人题图云:“便欲办鞋三百两,径从山胁上昆仑。”未几,俱谪西域。丙戌秋,余留都门有句云:“难从碧海求神药,再溯黄河问女牛。”及官番禺令,吟旧靴句云:“一笑何时便脱去,芒鞋蹑起到昆仑。”今亦逾岭海而西,渡江泝河,步二公后尘,放乎昆仑之墟。言为心声,几之先动,有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致者,因举途次所得,汇为一编,取前诗之意,眉曰《河海昆仑录》云。光绪三十二年丙午,闰四月朔,西域戍卒裴景福识于北庭戍所。①裴景福:《河海昆仑录》(自叙),北京:中华书局,1936年,第1页。

全书分六卷,只有卷一的一部分记述了广州至河南的行程,其他均记由陕西、甘肃到新疆一路的所见所闻。书中纪行、叙事、写景、言志、抒情,诗文相映,情事互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时事、历史、舆地、军事、外交、绘画、书法、古玩鉴赏,乃至股票,无所不包。论为人,谈治学,更是识见深刻。尤其是抒写“丝绸之路”山水形胜以寄慨的100多首旧体诗,在抒发自己人生体验的同时,表现了对大西北的热切关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显得弥足珍贵。

二、丝路行程

裴景福光绪乙巳(1905)九月丙戌(辛未朔)入潼关,一路向西往天山。作者时时要经历“风沙之域,焦侥之野”,但他几乎是“移步换景”地在观察,“移步换景”地在抒写。凡遇名胜古迹,即赋诗题咏。有七绝二首《见群乌自红霞落日中来黑影一线掠潼关东去》②文中所举裴景福诗均出自杨晓霭校注:《河海昆仑录》,胡大浚主编:《西北行记丛萃》,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为省篇幅,不一一出注。、五律《登华岳庙万寿阁》、七古《太华》、七律《过灞陵调同戍陈一山军门》、七绝《夜渡灞陵》、七绝《长安晓望》、七律《发干州》、七绝《邠州大佛寺》、七言歌行《回山王母宫》、五律《过泾州》、七律《发泾州》、七绝九首《六盘山》、七绝《青凉山》《二凉山》、七律二首《过兰州柬王晋卿同年观察》、七古《兰州别尚秀卿》、七古《发兰州别张海秋》、五律《宿朱家井》、五律《红城》、七绝《过乌梢岭》、七律《凉州》、七绝《发凉州》、七律《草滩》(在大黄山北,长城以南,山丹峡西,弱水之东)、七绝《新河驿》《宿山丹》、五律《山丹早发》、七律《山丹道中》、七律《过甘州》、五律《驻甘州一日》、七律《过黑水沙漠至抚夷城》、七绝《过抚彝城》、七绝二首《肃州城外晚步》、七律《自肃州出嘉峪关》、七绝《出嘉峪关》、七律《登嘉峪关》、七律《玉门道中》、七绝二首《玉门早发》、七绝《三道沟》《双塔堡》、七绝二首《安西州》、七律《安西道中》、七绝二首《哈密》、七律《天山》,将诗题中的地名联缀起来,再联系书中记述,即可绘出一幅“丝路”行程图:潼关(今属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麒麟山——华阴庙——华阴(今属陕西省华阴市)——华州——赤水——渭南(今陕西省渭南市)——三圣寺——新丰——临潼(今属陕西省西安市)——华清宫——骊山——灞桥——龙王庙——长安(今属陕西省西安市)——南辕街——城隍庙——碑林——明德楼——新泰厚——山桥——泾水——御河——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张驿——醴泉(今属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干州(今属陕西省咸阳市干县)——来子岭——安家公桥——监军镇——永寿(今属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泰峪岭——地窖沟——泰峪镇——邠州(今属陕西省咸阳市彬县)——长武(今属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大佛寺——瓦云驿——泾州(今属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瑶池——马王庙——黄冲——白水(今属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平凉府(今属甘肃省平凉市)——四十铺——瓦亭——六盘山——杨家店——神林堡——静宁州(今属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高家堡——青家驿——会宁城(今属甘肃省定西市会宁县)——张家堡——董家河——西巩驿堡——青岚山——安定城——巉口——凉山——顶山店——甘草店——新河灞——下关营——东岗堡——兰州(今属甘肃省兰州市)——买子堡——五泉山——望河楼——江义园——朱家井——俞家湾——哈家寨——咸水河铺——徐家店——红城——孙家庄——平番(今属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属朗坡——武胜驿——岔口驿——镇羌驿——湘子庙——乌梢岭——安远店——龙沟堡——黑松驿——十里铺——古浪县(今属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古浪北关——双塔堡——靖边堡——大河驿——凉州(今属甘肃省武威市)——四十里铺——丰乐堡——清溪堡——通津堡——永昌(今属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水磨关——一烽墩——王秀堡——水泉驿——峡口驿——口塘——定羌庙——山丹峡——峡口驿堡——王城铺——新河驿——山丹县(今属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大佛寺——乐定堡——东乐城——古城仁寿驿——甘州(今属甘肃省张掖市)——甘州西门——下崖子——沙河堡——抚彝城——古塞堡——高台县(今属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河驿——宣化堡——羊达子堡——花墙子堡——沙阜——水滩——深沟驿——盐池驿——苦水墩——双井驿——黄铺——临水驿——临水河——二十铺——肃州(今属甘肃省酒泉市)——嘉峪关(今属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楼——双井——惠回驿——火烧沟——赤金湖——赤金堡——赤金峡——高见滩汛房——玉门(今属甘肃省玉门市)——一棵树——三道沟——七道沟——布隆吉尔堡——双塔堡——小湾——南干沟——安西(今属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苏赖河——石窖子——白墩子——独山子——红柳园——小泉子——大泉子——马莲井——星星峡——关帝庙——小红柳园——沙泉驿——腰站——苦水驿——天生墩——烟墩——长流水——黄芦冈驿——哈密——汉城——头堡——张永盛店——三堡——沙枣园——三道岭驿——梯子泉——瞭墩——一碗泉——车毂轳泉——七个井——头水沟——大石头——三十里墩——三个泉——一碗泉——木垒河——东城口——奇台——四十里腰站——古城——大泉——济木萨(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双汊可——三台——四十里井子——紫泥泉——大泉——阜康县(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县)——康乐驿——甘泉铺——黑沟——古牧地——迪化省城(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三、感突滂渤

裴景福踏上丝路行程,每一地、每一处所灌注的情感,新疆布政使王树栅《河海昆仑录》序作了深刻揭示:“霍邱裴伯谦同年,以事谪戍新疆,制二青布囊以自随。……见见闻闻,一切感突,触之于心,应之于手,滂沛胸臆,流洄唇齿。儒行而道蕴,庄语而谐辞,妙物为言,藉外为论,连犿络绎,切理饫心。”

未到西北之人,早有读唐代边塞诗的经验,对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胡天八月即飞雪”等描写耳熟能详。久居南疆的裴景福到潼关,虽然距离岑参诗中的“轮台”“胡天”还十分遥远,但朔风、飞雪的寒冷,已让诗人非常怀念南国、玉人了。光绪乙巳(1905)十月初二裴景福入潼关,即撰有七绝二首《见群乌自红霞落日中来黑影一线掠潼关东去》:

朔风九月下泾凉,飞雪连天野草黄。

鸟乌亦知边塞冷,欲随鸿雁到衡阳。

江南秋尽草萋萋,黄叶村多傍柳堤。

定有玉人刀尺倦,画楼明月夜乌栖。

两首绝句,蝉联一气,南北殊异的风物所引发的恋家怀人之情弥漫字里行间。诗中描写,眼前景与唐诗境,化而为一,感受鲜明,却不着痕迹。秋天正是大雁南飞之时,正是九月寒砧催木叶之时,也正是江南“秋草萋萋”,河堤柳绿,溪树叶黄的美好季节。连绵秋草有堤柳映衬,再加上村边黄叶的点缀,真正是一幅淡雅的画,玉人、画楼、明月,与此相映,温馨优美。“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定有玉人刀尺倦,画楼明月夜乌栖”,着一“倦”字,情意全出。夜乌,乌夜。《清商曲辞·西曲歌·乌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入潼关,即进入三秦大地,李白的《乌夜啼》回响耳畔:“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裴景福身在秦川,心驰江南,反向化用李白诗意,亦堪称佳笔。诗人不写“啼”,而作“夜乌栖”,无声胜有声。玉人、画楼、明月,“刀尺倦”的忙碌、牵心、焦虑,夜乌栖与悠悠诗声,画里画外,比起“寒砧”“玉箸”“欲断肠”的抒发,有“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均以乐府旧题抒发征人思妇离别相思之苦。裴景福则是迎朔风,冒飞雪,思亲念远,情真意切。唐人边塞诗,的确有如岑参、高适亲历西北边塞之作,而更多的则如《从军行》《出塞》《塞上曲》《塞下曲》一类乐府旧题,诗人写作或古题古意,或古题今意,黄沙、白草、边城、落日、大漠、孤烟,往往成为边塞的象征,苦难的虚拟,正如裴氏感叹:“关外景象荒寒,唐宋诗人多浑写,不能曲尽。”当裴景福身临荒寒时,其景、其物、其事、其情,耳闻目睹,而他又善于化用唐人诗意呈现目睹情景,诗情画意,古今“穿越”,加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大大扩大了诗歌张力。入潼关,至华州,一路向西往天山,作者时时要经历“风沙之域,焦侥之野”,但他几乎是“移步换景”地在观察,“移步换景”地在抒写,凡遇名胜古迹,即赋诗题咏。“金精积气连瑶池,突五千仞喷薄之”(《太华》)之五岳华山,“卧榻岂容他人寝,龙城一箭天骄懔”(《过陵调同戍陈一山军门》)之灞陵,“劲翮横开太华云,和声嘘暖终南雪”(《凤鸣吟赠徐仁辅观察》)之凤凰,“紫云练丹捣霜雪,玉童洒扫东西厢”(《回山王母宫》)之回山王母宫,“乘传急驰蒲类马,归装稳送木兰驼”(《发泾州》)之泾州,“连环突兀众峰合,截断陇阪胶秦川”(《六盘山》)之六盘山以及华岳庙、万寿阁、邠州大佛寺、青凉山(大凉山)、二凉山、朱家井、红城、湘子庙、定羌庙、黑水、抚彝城、三道沟、双塔堡、马莲井、回回墓、长流水……,尽收眼底,亦尽收笔底。

裴景福是因遭贬远戍而开始“丝路”行程的,心中抑郁可以想知,西行途中的艰难困苦也是历历可见,但他所行之处,总能励精图志,弘扬先贤,感发友人,启迪自警。光绪乙巳年十二月己丑(己亥朔)在兰州,记曰:“余西来常觉胸中生意盎然,见穷苦饥寒者,便觉恻然。而自觉享用太过,于‘推己及人’四字,仅有是心,当勉行之。”“天下最凄清最惨淡之境,处之最有味;最炫耀最快足之境,如自以为有味,则最凄惨、最抑郁之境即肇乎其中。为民牧者更宜加意,盖我所炫耀、快足者,而小民此时已凄惨、抑郁矣,我之最凄惨、抑郁,已播种于此时矣,人苦不觉察耳。偶有所触,书以自警。”正是以这样的心态,他的《兰州别尚秀卿》,豪迈抒发,梗概多气:“皋兰山色青峨峨,冰桥夜半喧黄河。天南孤鸿欲出塞,玉门雪片飞白鹅。玉郎折柬招我饮,葡萄吸尽金叵罗。兴酣起舞为君寿,西凉绝调听君奏。金戈铁马动边声,绛蜡光腾北斗宿。黄鹤惊号榆谷风,冻雪横亘马寒岫。薛米赏奇癖更同,开区坐暖金丝绒。晓晴宝晋高轩过,晚听临川阁上钟。胡笳吹老边城柳,天马歌成催进酒。青海月明瀚海沙,拔剑回头撞玉斗。”正是因为感悟到“天下最凄清最惨淡之境,处之最有味”,他直面人生,含泪微笑:“人生天地一蜉蝣,南北驰驱类马牛。热宦安能离火宅,冷人只合住凉州。祁连山下风吹面,古浪城边雪打头。夜半酒醒闻画角,晓看寒色上貂裘。”(《凉州》)诗人到凉州,紧扣“凉”字,咏凉州地气之凉,而将仕途之“凉”巧妙结合,“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内心之“凉”、地气之凉,合而为一,使“凉州”真有了从物到人、从外到内的透心凉。尽管如此,又奈我何?“夜半酒醒闻画角,晓看寒色上貂裘”,一派苏东坡《定风波》“一川烟雨任平生”的萧闲!

光绪三十二年阴历二月二十一日,裴景福住肃州,记曰:“二十一日,晴,风冷。……积雪在地”。肃州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西部蒙新荒漠地带,境内无山,平坦开阔,黄沙际海,白草连天的景观尤其鲜明。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昨夜宿祁连,今朝过酒泉。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赠酒泉韩太守》:“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玉门关盖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过碛》:“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均在描写酒泉的黄沙、白草。农历二月的肃州,积雪未化,仍然严寒,裴景福作《肃州城外晚步》:

绕郭昆仑玉作屏,酒泉买醉不须醒。

黄沙白草边城暮,一树垂杨带雪青。

黄沙、白草,一如岑诗;“一树垂杨”,却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目。日暮时分,金黄的落日总会使边城显得越发苍茫,“一树垂杨带雪青”,眼前实境,将读者从唐人诗境带回到了现实,一树带雪的垂柳,令寒风料峭的戈壁,一下子弥漫上春意,给了人们无限的希望和坚定前行的力量。“垂杨”意象,引人联想杨柳依依的旖旎春光。“东风二月垂杨柳”,这是江南好风景,而裴景福所到的酒泉是雪山、雪地、雪树、岑参“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西域,令诗人惊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了冰天雪地的壮美,裴景福“一树垂杨带雪青”的描摹,何尝不是奇景?这一笔既真实地反映了二月春寒的河西物候,也描绘出了“大漠孤烟”的高远空阔,冥漠泬寥,与王维、岑参,异曲同工。黄沙、白草、雪山、青柳,相互映衬,既显示了黄沙万里的空阔,又描绘出一幅素雅宁静的大漠春意图。

四、唐风逸韵

裴景福丝路之作,化炼唐人,感发志意。百余首诗中,七绝尤有唐风。如《夜渡灞陵》“虎气纵横满碧山,蓝田新月半弓弯。自从犯夜将军去,醉时三更不闭关。”《长安晓望》:“匹马西风作阵寒,唐宫汉阙绕烟峦。云开渭水明如练,不见金茎指露盘。”《过乌梢岭》:“过尽秦关望汉关,西天未到发毛斑。金丹炉火无真诀,冰雪长封铁柜山。”《发凉州》:“出塞方知行路难,冰天雪海倚雕鞍。花前枉奏西凉伎,黑水声中月色寒。”夜渡灞陵,自然会联想到飞将军李广。他射石搏虎的故事,深入人心,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卢纶《塞下曲》)的诗句也是家喻户晓。作者如今身在灞陵,面对“碧山”“蓝田”“新月”,回想历史,面对现实,当年守关醉尉固然势利,但他还能忠于职守,而今灞陵依然虎气纵横,但守关小吏天天醉倒,时至三更根本不闭关门。浓厚的忧患意识油然而生,不由得令人想起那“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的“老杜”。“秦中自古帝王州”,长安晓望,历史如影视画面,一幕幕翻转。杜甫歌吟:“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秋兴》八首其五)李贺叹唱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金铜仙人辞汉歌》)千年之后,裴景福过长安,雄才大略、威风霸气的汉武帝捧露盘仙人早已被曹魏宫官牵车拆迁,杜甫、李贺的“不胜悲”情,也化入匹马、西风的豪迈。晨曦中,那曾在清冷的月光下,为“金铜仙人”呜咽送行的渭水,仍然波光如练。人命危浅,天长地久,这永恒的悲叹,被诗人也淡淡地化进了缭绕唐宫汉阙的烟峦中。

一路的艰辛,难免令人生发生命脆弱的感叹,“金丹炉火”抵不过“铁柜山”。但他总是能在体味自然环境的甘苦中奋发振起,有如“老杜”。作者一路在磨炼自己的“体气”,也在磨砺自己的“仁心”“雄心”。过凉州,见老舆夫倒毙路旁雪中,出资请人掩埋,百般感叹:“中国患贫,又不讲路政,人命轻贱至此,亦君子之所痛心也。工部云:‘贫病转零落,故乡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为高人嗤。’此何诗也,竟于万里外读之!”“严冬行西北边地,惟有三种人可不死:一曰体气强耐饥寒劳碌,二曰心术仁可能感召生气,三曰有雄心奇气能坚韧奋发。”一路走来,无论壮美山河,还是秀丽民风,偶有发现即涵蕴胸中,讽咏笔前。《出嘉峪关》:“太华终南翠作屏,黄沙黑水万重经。春风杨柳三千里,一出长城不肯青。”《三道沟》:“荒碛西风动旆旌,毡车迤逦碾沙平。玉门一夜潇潇雨,苏赖河中兀速生。”(自注:蒙古谓水曰兀速)《安西州》:“河西四郡尽安西,天汉敦煌入马蹄。一自皇威播葱岭,白沙高积与城齐。”《哈密》:“天山初雪冻初融,哈密双城夕照红。十里桃花万杨柳,中原无此好春风。”“踏残白剌过黄芦,麦秀宜禾绿似铺。更与偎郎弹一曲,不辞烂醉住伊吾。”字里行间,或感叹,或欣赏,或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生的关切,让他忘记了行役之倦,践行了他“日日吃饭莫枉吃了,日日走路莫枉走了”的“自警”,成就了《河海昆仑录》。诗人置身西陲,满目所见即雪山、黄沙、白草,可他善于捕捉大自然奇景的敏锐,又让他心中充满了希望,表现得达观。冰天雪地的荒寒中能见到挺拔的白杨,挂满冰雪的垂杨也能显出青苍,这就是生命!《河海昆仑录》中作者还记有一种神奇的草,名为“湿死干活”。平常的道理,草离开水均不能生存,但生长在无水少水戈壁大漠中的“草”,竟然有水即死,无水才活。“万物各得其所”,这就是生命的本真。

五、文化情怀

裴景福不仅用自己的诗笔重绘着唐人诗意诗境,而且他还特别注意文化遗存,他将一路所见文物名胜一边记述,一边以诗歌吟。他还发现玉门关外竟有车夫唱《白铜鞮》,“关外车夫唱《白铜鞮》,词甚俚,余用其意润色之,曰:‘驼刺驼刺,拦沙盖地。宁碍车轮,勿伤马蹄。马蹄行不得,可惜白铜鞮。’”《安西道中》诗曰:

出关一唱白铜鞮,尘色飞腾锦障泥。

戈壁新开秦郡县,轮台久树汉旌旗。

风和莲井闻莺语,雪尽瓜沙放马蹄。

回首江南歌舞地,浪游真舞瓮天鸡。

关于“白铜鞮”,今人注释仍然纷歧。《隋书·音乐志》载为梁武帝模仿襄阳童谣所制曲,李白有《襄阳曲四首》,其一云:“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①[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94页,第369页。《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②[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94页,第369页。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题《襄阳蹋铜蹄》,录梁武帝诗三首,沈约和诗三首,均为五言四句体。梁武帝所作,以征妇口吻,抒相思离别之情;沈约三首则着重写“马”,歌颂襄阳儿,婉曲达梁武帝神武之意。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八),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08页。《全唐诗》录徐凝《白铜鞮》:“騕褭锦障泥,楼头日又西。留欢住不住,素齿白铜鞮。”④《全唐诗》(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198页下。体式如梁作,诗意亦近。从裴氏“尘色飞腾锦障泥”句看,关外所唱《白铜鞮》,盖承梁而来,意类徐凝作。关外人唱《白铜鞮》之记,有补史阙之功欤?也许正是裴景福的“用心”,使他连大西北车行之声的律动都听得十分真切,而在他百余首丝路诗中的两组六言诗,更显示了身临民族地区的感突奋发之情。

六言诗,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可谓凤毛麟角,唐代著名的有王维《田园乐七首》(《辋川六言》)、张说《破阵乐词二首》。王维七首,六言四句体;张说二首,六言八句体。二体均见于唐教坊舞曲。据任半塘先生《唐声诗》所录,六言四句体用于《回波乐》《三台》《舞马辞》《轮台》《塞姑》。六言八句体用于《三台》《破阵乐》《谪仙怨》。舞曲较一般歌曲,节奏更为鲜明,铿锵之声,犹如在耳。距离裴景福往新疆的时间,又是百年之后,若今日过玉门往哈密,浓厚的维吾尔族风情,一如热风扑面。维族民众擅长载歌载舞,歌曲节奏明快疾促。在这里,我们不妨大胆设想,裴景福一到西凉乐萦绕云间的玉门,即已感受到了鲜明的“异域”风情,明快的舞曲令诗人不禁要哼唱,随之手舞足蹈,二句一节的六言节律,正应和了这一感受。试听《玉门早发》:“一枕清霜凉月,五更荒角残钟。梦断杏花江阁,眼明苜蓿边烽。”“夜夜支床车下,朝朝淅米刀头。万里冰山雪窖,九天玉宇琼楼。”再听《夜宿》:“天远风云出塞,日暮牛羊入城。开门黄山雪照,到床黑水月明。”他在《塞下曲》下自注:“此曲往复重迭,长短读之,不增减一字,可得十八变(自记)。”诗曰:“回首长城望杳冥,阳关一曲醉难醒。月明瀚海水如雪,春尽阴山草不青。”由此可见他内心的寂寞,也可见他对旧体诗创作的用力。

六、旧体新生

裴景福生活的时期,正是“旧势力顿失凭依,新思想渐拓领土”①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1916年2月15日。的大变革时期。“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②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12页。就诗歌创作而言,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诞生。尽管前贤先哲,如康有为、黄遵宪、夏曾佑、丘逢甲、蒋智由、梁启超以及当时十分活跃的“南社”诗人们,依然用旧体诗抒发性灵,反映社会,发挥着诗言志的不朽作用,但传统观念上的诗歌创作已淡出人们的视界,更少有评论界注意。裴景福与这些活跃在近代文学史中后期的诗人生活时间相当,但他只是一员小官,未着意作诗,更归不到“旧派”“新派”,在诗歌史上不可能留下盛名。但《河海昆仑录》中所录诗作达200余首,入陕至乌鲁木齐所作诗即有100多首,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形式多样。记行叙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真切生动。充分发挥了旧体诗精警凝练的功能,使长达万余里的谪戍旅途成为记录“丝绸之路”的长幅画卷,也成为作者忧国伤时的精神寄托。关于清诗,蒋寅《清代文学的特征、分期及历史地位——清代文学通论引言》中指出:“以文为诗、以考据为诗,只是某个时期的短暂风气,在更多的时候,抒情传统仍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只不过当一切抒情题材都被写遍,一切感情经验都变得不新鲜,变得日常化以后,反抗日常经验成了诗歌写作中一种最迫切的要求。清代诗人为此付出了种种努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力开拓旅行和怀古题材,通过旅行接触新异景观,通过怀古想象历史情境,作家由此摆脱日常经验的包围,磨去日常感觉的厚茧,获得全新的感觉和体验。”③蒋寅:《清代文学的特征、分期及历史地位——清代文学通论引言》,《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这次特殊的旅行,使裴景福接触到了“新异景观”,而他的勤奋创作又自觉不自觉地使他为改造“流连光景、嘲风弄月”“最平庸”的清诗助了一臂之力,但作为一部西北行记中的诗作,恐难引人注目。胡迎建《民国旧体诗史稿》④胡迎建:《民国旧体诗史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将民国时期旧体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旧体诗流派纷呈(1912-1917)、旧体诗被冷落(1917-1927)、旧体诗的复苏(1927-1937)、旧体诗的复兴(1937-1949),裴景福《河海昆仑录》最早刊行于宣统元年(1909),重印发行大概在1937年。以此衡量,可以说,裴景福《河海昆仑录》从初印到发行,经历了旧体诗创作流派纷呈、被冷落、又复苏的三个时期,只可惜他的这些诗作,亦难列入任何一个时期而探讨其应有的意义。可是,作为一个案例,他确实给今人创作旧体诗一个启示:只要有真实体验、真情实感,有格律限制的创作同样能成为表情达意的简洁手段。

关于旧体诗创作,萧军曾说:“只有旧体诗,才和自己有着血肉关联。”这当然是萧军的一己体会,但也可看作是经历了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多次巨变之后,旧体诗创作者的心声。随着国学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种活动的开展,旧体诗创作日渐引起广泛重视。2014年中国国家教育部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学习创作古典诗词,是活动的方式之一。古典诗词的学习与创作,让广大师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悟在其中。当记者问为什么要学旧体诗时,国家一级作家蔡世平说:“我们对汉语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与热爱。运用汉语言文字写旧体诗词,既可以安慰我们的大地母亲,又可以安放我们自己的灵魂。”①姚晓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未远离》,《光明日报》2015年3月21日。近年来,这样的报道宣传,时不时会见诸报纸刊头。肖复兴《旧体诗的生命力》,评论他的四位中学同学退休之后自编自印的旧体诗诗集《兄弟诗》:“我赞赏这样的写法,不应该体裁属于旧,就一定都写得风花雪月一样的旧,而是能够如他们一样将现实的日常生活入诗。这样才会让旧体诗焕发新的生命和新的韵味。……从某种程度而言,旧体诗复兴的生命力,不居庙堂之高,而多处江湖之远,属于草根民间。”②肖复兴:《旧体诗的生命力》,《中华读书报》2014年7月9日。种种迹象,显示出旧体诗的生命力。旧体诗创作,的确犹如戴着脚镣跳舞,为合格律,也难免有凑字凑韵,而显内容空疏之病,但正如著名画家范曾说:“离开了法则就不存在艺术”,也许更多的时候,艺术就存在于“法则”、“规范”这些“硬件”中。

[责任编辑 唐音]

Discussion on Classical Poetry in Northwest Travel Note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a case of Hehaikunlunlu(河海昆仑录)

YANG Xiao-ai
(College of Literature, Lan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China)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are mostly focusing on the famous poets and some poetry anthologies as the study object. However, for the poetry that dispersed in some writings, especially those types like the northwest travel notes, academics payed no attention on them. The northwest travel notes refer to the writings that had been left by the people who came to northwest territories from mainland due to envoy, travel, study, take office or exile. In the existing record of northwest travel notes, dozens writings were wrot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One of the best should be the Hehaikunlunlu written by Pei Jingfu. Pei Jingfu was exiled to Yi Li from Guangzhou by way of Jiangxi, Anhui, Henan, Shanxi, Gansu and Urumqi.“what been experienced on the road, what seen and heard during the journey, what been thought in mind, all been recorded daily”. In 1906, these notes edited into the book Hehaikunlunlu. This book not only contained the notes and articles but also recorded more than 200 classical poetry, almost 100 poetry were wrote when traveling from Shanxi to Xinjiang. These poetry mainly described the experience, determined the ambition and expressed the emotions. All the poetry had shown the author’s deep conce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territories, and the poetry style were similar to the frontier poems of Tang Dynasty.

classical literature; classical poetry; northwest travel notes; Hehaikunlunlu

I207.22

A

1672-1217(2017)03-0019-08

2017-03-12

杨晓霭(1962-),女,甘肃秦安人,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旧体诗昆仑
老舍的旧体诗
重返旧体诗世界的鲁迅
我在南昌 你在哪
昆仑润滑油
跨越昆仑
旧体诗词的现代走向
昆仑
我的青春,昆仑为证
中石油“昆仑系”为何搁浅?
《青年杂志》刊发旧体诗现象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