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面向欧亚大陆腹地的合作
——基于“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视角

2017-03-07 00:42金香丹张慧智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欧亚大陆欧亚东北亚

金香丹,张慧智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长春 130012)



中韩面向欧亚大陆腹地的合作
——基于“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视角

金香丹,张慧智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长春 130012)

中韩领导人先后提出欧亚合作构想,“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从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两大构想的对接有利于双方共同拓展欧亚大陆市场,实现互惠共赢。“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的契合点在俄罗斯及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开发与蒙古“草原丝绸之路”,中、韩、俄、蒙经济发展战略可在东北亚区域形成共振。中国应在大图们倡议、能源市场一体化、中俄韩朝经济走廊、自由贸易协定等方面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建设“一带一路”创造稳定的合作环境。

“一带一路”;“欧亚倡议”;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韩

近年来,欧亚大陆腹地经济发展渐成全球瞩目焦点,中国、韩国、俄罗斯先后提出欧亚经济合作构想。蒙古也不甘落后,积极与中国、俄罗斯经贸合作,参与三国经济走廊建设,掀起草原开发的“劲风”。受此影响,东北亚渐成驱动欧亚大陆联通的动力引擎,各国战略互动已在所难免。在这种背景下,对中韩欧亚大陆合作构想展开细致、客观、全面的研究,寻求两大构想对接契合点,对中国平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韩欧亚合作构想——“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中韩经济受此拖累虽有复苏但整体增长乏力。为应对新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变化,2013年中韩先后提出面向欧亚大陆腹地的经济合作倡议,旨在疏通、巩固自身与中亚、西亚各国经贸联系,打造欧亚大陆联通新通道,为本国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牵引,中国自2010年以来对欧亚大陆腹地关注持续升温。2013年9月、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指明了具体方向。“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从中国出发,分别通过陆海通道连接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欧洲,将全球最具经济活力与潜力的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相连,沿线覆盖约44亿人口,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1]。

相关规划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整体设想甚为宏大。为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受到多数国家支持与参与,包括韩国在内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达到57个。同时,中国倡导筹集丝路资金,首期资本金达到100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而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俄罗斯、蒙古以及中亚五国无疑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中扮演其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同时,韩国基于自身经济整合发展方向的判断,发起参与欧亚大陆腹地开发进程的“欧亚倡议”,旨在加强韩国与欧亚大陆的经贸合作,推动其经济增长,实现朝鲜半岛和平。倡议由朴槿惠总统在2013年10月举行的“欧亚时代的国际合作会议”做主题演讲时提出,以实现“团结的大陆、创造的大陆、和平的大陆”为方向,通过加强与俄罗斯、中国、朝鲜、蒙古、欧亚的战略合作,共创欧亚繁荣,实现亚欧大陆的“畅通、开放、创造、融合”[2]。

具体而言,“欧亚倡议”核心内容包括四点:第一,建立“丝绸之路快速通道”(SRX),打造欧亚陆路交通捷径。将朝鲜半岛铁路(TKR)、西伯利亚铁路(TSR)、蒙古大陆桥(TMGR)、欧亚大陆桥(TCR)、横跨东北铁路(TMR)连接起来,建立从韩国釜山出发,贯通朝鲜半岛、俄罗斯、中国、中亚直达欧洲的物流网络[3]。第二,探索北极航道利用方案,利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拓展韩国进入北冰洋联系欧美的可能性。第三,通过推动欧亚大陆经济合作,带动朝鲜开放门户,实现朝鲜半岛和平。第四,积极参与大图们倡议(GTI)等韩、中、俄、蒙多边合作。

为稳步推进相关构想,朴槿惠政府多方面努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俄、朝、韩物流合作。2013年,韩国将罗津—哈桑物流合作项目作为“5·24措施”的例外,由浦项钢铁、现代商船、铁路公司共同出资2 100亿韩元收购俄朝合营企业“Rasonkontrans”部分股份,参与项目合作。2014年11月,罗津—哈桑铁路货物成功试运,4万吨俄罗斯煤炭经韩桑—罗津铁路,中转罗津港运往韩国,三国经贸合作取得了重要突破[4]。该项目不仅是韩国推动欧亚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效促进了图们江开发合作,为东北亚次区域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韩国领导人通过出访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着力加强韩国与中亚的经贸合作,并通过中、韩、俄首脑会谈宣传“欧亚构想”,表明与中国“一带一路”及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构想对接意愿。

两相比较,“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皆以欧亚大陆为背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主要实现方式,加强经贸合作、推动经济增长为最终目标,两大构想从内容而言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符合两国共同需求,抓住两大战略契合点在双方都能获益的领域展开合作,不仅有助于“一带一路”建设,也将为深化两国关系带来新的机遇,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中韩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长期以来始终以推动两国经济合作为主要内容,而经济合作又多以两国境内贸易、投资、金融正向互动为主,涉及第三方合作的协调者甚少。而环视各区域,如法德等成熟合作关系皆以自身协调为先,带动其他各方参与为其协调内容。而在东北亚区域,长期以来合作形式过于依赖中、日、韩合作框架。在日本着力夯实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关系、消极应对区域内合作的大背景下,中韩如不另辟蹊径,及时拓展涉及第三方合作路径,长此以往双边协调难免自缚手脚,亦不足以提高日本参与大陆经济整合的积极性。因此,开展中韩与俄罗斯、中亚、蒙古等第三方合作对两国战略合作关系夯实具有一定意义。

另一方面,中韩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始终以服务两国基层企业需求为主要方向,而对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对接、融贯关注较少。现今,中国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进程方兴未艾,而韩国虽与欧美发达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框架,却少有与前计划经济体开展合作的经验。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陆腹地,中韩必须在合作的深度上加强宏观层面沟通,方能降低经济合作风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相关战略对接,中韩可以积累一定的高层规划合作经验,达成为两国携手开拓全球市场投石问路的理想效果。

二、中韩欧亚合作构想对接需求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

纵览世界历史,开发欧亚大陆腹地,抢占区域商机绝非中韩首创。20世纪90年代,日本率先提出“丝绸之路外交设想”,建立与中亚各国联系,通过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改善当地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打造日本进军大陆纵深的跳板。奥巴马政府在推动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中也强化了与大陆纵深地区的联系,打破美国与中亚各国拘泥于政治、军事领域合作的藩篱。201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次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谋求为美国找到影响大陆腹地的新支点。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传统海权强国参与大陆腹地经济合作受制于地缘相隔的限制,且对外贸易结构业已板结,跨区域合作往往浅尝辄止,难以从根本上与之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整合。中韩同为东北亚大陆国家,且经济规模仍处于上升阶段,对获取外部资源及潜在市场多有期望,参与欧亚大陆纵深经济合作令两国殊途同归。过往经济强国开发欧亚大陆腹地经验证明,“单打独斗”难以持久立足。因此,中韩协作共同拓展相关区域市场对保障两国战略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首先,中韩对拓展与欧亚大陆腹地经济合作皆有一定迫切性,战略重心的叠加要求两国必须携手合作,控制相关规划的竞争性因素。就中国而言,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产能过剩严重,加之跨太平洋伙伴协议等大型自由贸易协定形成压力,对开发新兴市场的需求尤为迫切。而欧亚大陆腹地人口增长迅猛,基础设施需求较为旺盛,且位居中欧交通要道,正宜填补中国对外出口的需求。对韩国而言,欧亚大陆两端最大市场——中国与欧盟已成为其自由贸易伙伴,而欧亚大陆腹地是其整合全球贸易格局的一大缺口。两国对相关区域投资、贸易开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竞争因素,如不能切实控制,竞争恶化很可能抬高第三方谈判地位,产生不利于相关规划持续推进的效果。因此,中韩区域合作重点区域叠加为两国建设规划对接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其次,“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互为补充,战略内容的重叠亟待两国携手防止资源重复性投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在于利用中国东北、西北区域毗邻欧亚各国的地缘优势,拓展中国对外贸易、涉外合作渠道。而“欧亚倡议”重点在于俄罗斯、朝鲜、中国东北三省间互联互通与相关合作,两大构想若能有效对接,辐射区域将覆盖整个欧亚大陆,建设项目多有重复。有鉴于合作目的国家多为地广人稀,如果两国在规划、实践层面不能在事前加以充分沟通,难免出现重复性建设或基础设施建设后利用率低等问题,厘清重叠项目对节省两国战略资源至关重要。

再次,欧亚大陆腹地政治情况纷繁复杂,中韩战略资源禀赋国家地位、差异要求两国必须互通有无。相较于其他区域,欧亚大陆内部教派、族群矛盾叠加,大国利益冲突频繁。中国地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咫尺相望,且多有少数民族与相关国家主体民族语言相通,经贸联系紧密,可为韩国保障项目顺畅实施提供帮助。

最后,欧亚大陆腹地长期受制于计划经济思维束缚,其投资贸易环境尚有一定改善空间,中韩协调有助于提高相关国家的沟通与区域合作,有助于抓住时代先机。回顾20世纪下半叶东亚崛起的历史,其经济发展呈现出自列岛—半岛—沿海—大陆纵深递进腾飞的态势,以此类推,欧亚大陆腹地未来发展颇具潜力。从具体经济增长数据来看,2014年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8.1%、4.3%、7.8%,经济增长迅猛[5]。从这个层面审视,中韩加强合作有助于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即从现代化进程的承接者转变为推进者。然而,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相关区域对投资、贸易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如果中韩能够在为各国改善贸易、融资条件提出一致、相似的意见,有利于第三方以更为积极的态度看待中韩关于投资、贸易环境改善要求,保障多边合作框架的稳定。

中国“一带一路”涉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洋经济、生态环保、工业园区、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中韩在这些领域各有优势。发挥双方优势,结合中国的财力资源、韩国的技术、欧亚腹地的广阔市场,将极大地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实现互惠共赢。然而,尽管中韩成功达成协调,但促进欧亚大陆经济融合的道路也注定充满荆棘。

一方面,两国战略规划目标地缘范围较为广大,“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重点推进区域仍需进一步协调。虽然中韩欧亚合作构想均以亚欧腹地为背景,但“一带一路”重点在于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畅通欧亚大陆腹地交通网络、构建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链是主要内容。而“欧亚倡议”是对韩国历届政府“北方政策”延续与扩充,重点在于朝鲜半岛的和平,希望借助与俄中合作引导朝鲜开放[6]。目前“欧亚倡议”尚停留在构想层面,未能发布具体规划,但从短期来看,韩国受制于朝核问题的再度激化,与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合作及参与图们江流域物流合作将是重点推进方向,与东北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协调空间较大。有鉴于此,两国相关规划具体内容仍需进一步细化,未来合作当以中层、局部战略对接较为妥帖。

另一方面,两国推进相关项目时,尚需对俄罗斯参与合作持更加开放态度。目前“陆上丝绸之路”“欧亚倡议”涵盖区域皆须经过俄罗斯抵达欧洲,而欧亚大陆腹地素为俄罗斯视为“后院”。普京执政后着力经营苏联传统势力范围,推出“欧亚经济联盟”,强化与独联体各国经济合作,保障自身在欧亚大陆腹地的主导地位。应当承认,中韩相关规划对俄罗斯角色皆有所强调,但从俄方反应极其着力经营欧亚联盟的举动来看仍需争取进一步参与,打消中韩对其势力范围“经济渗透”的顾虑,仍将是两国未来工作着力点。建立中、韩、俄相关合作机制可在缓解俄罗斯忧虑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中韩“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倡议”对接所蕴含的战略价值不容小视,对相关规划、倡议持续推进具有一定必要性。中国财力资源雄厚,韩国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技术水平,欧亚大陆资源优势明显,三者结合可实现互惠共赢。而中韩两国合作面对的问题亦应积极应对,两国需厘定有针对性且可操作型强的措施,突破合作困境,大胆创新走出一条“以合作为驱动,利益为纽带”的深度协调道路。“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契合点在于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地区,而这两个地区恰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成员,中韩应紧密围绕双方战略契合点,加强与俄罗斯的互动,使得“一带一路”“欧亚倡议”“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欧亚经济联盟”等三国战略实现互动、相互促进。

三、“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合作路径的建议

随着中、韩、俄相继提出欧亚合作构想,东北亚区域国家逐渐成为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主要动力。近年来,东北亚域内国家彼此之间加强合作的意愿有所增强,经贸合作日渐紧密,在亚欧大陆经济融合的相同目标下,各国经济发展战略有望在东北亚区域形成共振。然而,东北亚地区与欧洲、北美等主要经济区域相比,各国高层合作机制滞后,其经济原因主要体现在中、日、韩皆以贸易立国,市场需求缺位导致三国产品生产、消费无从实现区域内循环,形成对欧美消费市场的依赖,缺乏持续推进合作动力。尽管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提升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三国消费市场转向提供了可能。但这一转型尚需时间,短期内难以为区域内主要国家提供充足的合作动力,中韩有必要通过东北亚区域外合作实践积累经验,保持协调温度,避免经济整合方向各奔东西。从这个意义上审视,中韩面向欧亚大陆合作推进所带来的影响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第一,中韩相关规划对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物流网络,打造东北亚交通运输体系。一直以来,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不畅通是制约东北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在中韩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丝绸之路快速通道(SRX)”背景下,域内各国可借助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丝路基金融资平台,加速区域铁路、公路、港口、口岸的互联互通,打造东北亚国际运输大通道。在“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方面,中国已经开通若干条中欧班列,如“营满欧”班列自2007年开始运营,已开通营口港经满洲里至莫斯科、华沙、秦特罗利特、多布拉等中欧直达班列。这些班列的开通,不仅为中欧贸易开辟了新的运输通道,也为包括韩国在内的东北亚国家的对欧贸易提供了捷径。2014年“营满欧”班列完成集装箱发送量21 678标箱,其中韩国过境货源约占37.7%[7]。从这个角度看,韩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或者说正在分享“一带一路”建设的好处。但陆续开通的班列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从欧洲回货不足,造成许多中欧班列成本过高,不得不靠中国地方政府补贴运营,这不利于中欧班列和欧亚运输走廊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中、韩、日能够加强合作,组织往返货源,必将大大降低货运成本和保障“中欧班列”持续化运营。这对于提高三国价格高、运输时限要求高的商品在欧洲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加强货币金融合作,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金融合作是推动东北亚区域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合作的重要支撑。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国家具有紧密的经贸联系,在当前国际主要货币币值不稳定情况下,扩大与域内国家的本币互换、结算规模与范围,能够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为双边贸易与投资提供便利,也为各国维持货币稳定提供了更大空间。当前,在欧亚倡议的推动下,韩国对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持积极态度,并正在促进设立东北亚开发银行,中韩金融领域合作具有共同需求。双方应以两国巨大的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合作潜力为基础,推动金融合作先行试验,继而利用示范作用带动地区合作发展。中韩可在融资机制、银团贷款、人民币债券发行、征信、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扩大人民币在两国经贸合作中的使用率,共同推动区域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管控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为推动两国相关构想提供金融支持。中韩应与域内国家携手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化解潜在的金融危机风险。2014年,东北亚区域各国金融形势不甚乐观,俄罗斯卢布危机、中国股市的短期震荡、日元的贬值,种种因素不免令人担忧新一轮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强金融合作,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课题。东北亚各国应深化金融政策协调,扩大信息共享范围,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共同防范金融危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第三,加速东北亚区域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贸易畅通提供便利。2015年中韩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时期日本参与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定(TPP)业已尘埃落定,多重因素均将影响日本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关注与需求,三国自由贸易区谈判有望提速。目前,中国已与多数TPP成员国签署双边贸易协定,加速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中国缓解TPP生效引发的潜在冲击,消除中日关税壁垒,为扩大双边贸易提供便利环境。从战略高度审视,中国应适时推动与俄罗斯及欧亚经济联盟建立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以此为推动力,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酌情根据项目需求将日方合作企业、团体纳入中韩欧亚合作中,为中、日、韩合作对接欧亚大陆开发规划投石问路。同时,中国应推动中、俄、朝边境产业园区与自由贸易区建设,考虑以朝鲜罗先、中国珲春、俄罗斯哈桑为中心,打造“中俄朝跨境经济合作区”,集中建立能源、农产品、水产品、电子、高端产业、物流等产业园区,使其成为东北亚国家自由投资和贸易往来的经济特区。此外,中国应发挥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后发优势,加速跨境互联网支付体系建设,构建集生产、贸易、金融、物流、服务一体化的集约式国际贸易新体系,引领东北亚区域贸易方式创新,挖掘贸易新增长点。

第四,推动东北亚能源市场一体化,促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随着经济高速平稳增长及环保标准的提高,能源进口需求将不断攀升,而同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蒙古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丰富,能够与域内其他国家能源需求形成有效互补。相较于其他领域,能源合作摩擦少、经济效益大,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及能源市场一体化符合域内国家共同利益,是加速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8]。2015年,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开工建设,将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出发途径7个省份至上海,西线管道建设也在协商当中,俄罗斯经由朝鲜至韩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在逐步推进,极大地促进了东北亚地区天然气网络的互联互通。在石油贸易方面,中国应利用国际油价下跌的有利时机,发挥市场庞大的优势,推动中、俄、韩、日建立能源合作机制,加强能源合作,避免过度竞争,构建稳定的能源供给和价格调节制度。此外,中国应加强对蒙古风能、太阳能领域电研发与投资,推动中蒙电力互联互通。中韩应加强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环保技术等合作,将其作为“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对接的示范项目,共同推动东北亚能源市场一体化进程。

第五,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东北亚地区产能合作。目前,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蒙古基础设施老化现象突出,铁路、公路、港口、轨道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需求旺盛,尤其是俄罗斯大力开发远东地区为中国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装备出口提供了机遇。东北亚区域集聚市场、资源、劳动力、技术、资本等多重要素优势,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产能合作,不仅可以令俄罗斯、朝鲜、蒙古在中国发展进程当中获益,也有利于消化中国过剩产能,加速国内产业升级。中国推动东北亚区域产能合作应结合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优势与区位优势,以俄罗斯远东、朝鲜为主要合作对象,重点在铁路、房地产、船舶、汽车、通信、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合作。东北地区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先发地区,亦应积极涌入国际产能合作浪潮,发挥大连造船、沈阳机床、一重、长春轨道客车等大企业优势,以“制造+服务”的模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机车、造船、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传统产业“走出去”。同时,应继续推动机器人、石化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东北优势产业发展,加强与日韩的技术合作,承接其传统制造业转移,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第六,推动跨境旅游合作,加强人文交流。旅游合作是东北亚区域最易实现跨境合作的领域,发挥各国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打造跨国旅游线路不仅能够带动区域商业及服务业发展,更能加强各国之间交流与理解,有利于实现“民心相通”。应以图们江区域为中心,以中、俄、朝为主体,优先发展边境旅游合作,逐步延展至日韩等国。近年来,朝鲜将旅游产业作为赚取外汇的重要途径,积极建设娱乐、休闲场所吸引游客,并设立3个旅游开发区。中国东北地区应发挥毗邻朝俄的区位优势,结合高速铁路网络化发展现状,扩大从东北三省出发至朝俄的环形旅游线路,以民俗旅游、购物旅游为核心,带动文化、商贸、物流、金融领域发展。此外,中、俄、朝应加速推动“一眼望三国、一日游三国、一证通三国”的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在通关便利化、购物退税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一区三国”管理模式,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树立典范。

[1] 汪洁.“一带一路”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29% [EB/OL].中国新闻网,(2014-10-21)[2015-01-28].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4/10-21/6699000.shtml.

[2] 牛林杰.“欧亚倡议”+“一带一路”:深化中韩合作的新机遇[J].世界知识,2015,(5):28.

[3] 李载荣.韩国的新北方政策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J].俄罗斯研究,2015,(3):89.

[4] 张晓芳.罗津哈桑物流项目将试点运营,货运效率决定是否成功[EB/OL].环球网,(2014-11-20)[2015-10-10].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4-11/5209037.html.

[6] The World Bank.World Bank national accounts data, and OECD National Accounts data files[EB/OL].[2015-10-16].http://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Y.GDP.MKTP.CD?end=2015&name_desc=false&start=1960 .

[6] 罗熙晟.韩朝欧亚铁路合作的意义与课题[C]//韩国开发研究院.朝鲜经济评论,2014:33.

[7] 李秀中.“一带一路”营口港:市场化运营“营满欧”[EB/OL].(2015-08-14)[2015-10-16].http://www.yicai.com/news/4669948.html.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战略:互联互通,共同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2015,(8):16-18.

[责任编辑:王雅莉]

2016-10-20

金香丹(1990—),女,吉林延边人,博士研究生,从事东北亚经济合作研究;张慧智(1970—),女,吉林农安人,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东北亚经济合作研究。

D601

A

1007-4937(2017)02-0037-05

猜你喜欢
欧亚大陆欧亚东北亚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如何在几分钟之内往返欧亚大陆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实施包装饮用水新规范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五——欧亚大陆能源的东西突围
考古发现的舌头琴与欧亚大陆东部的古代游牧文化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