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丽云
还原本真游戏 释放儿童天性
文 蒋丽云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正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此可见,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究竟该提供一个怎样的游戏环境,开展什么样的游戏,如何开展游戏才能够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自主、自然地进行游戏呢?我想,结合我园的地域特色,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发挥自然优势,和孩子共建一个有特色的本真环境,并在自主游戏、自主探究中获得游戏的快乐是最好的途径。
本真 游戏 儿童天性
1.华丽而无生机的环境
《纲要》里明确指出,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就是说,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健康丰富,能够满足于他们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环境。而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常常是教师创设好的环境,孩子们只是生活在这样看似华丽而无生机的环境中而已,教师也缺乏对环境创设的深入思考:不知道环境是为谁而创,不知该如何启发、引导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创造出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等等问题。以至于这种缺乏思考性的环境更多的是教师在辛苦创设,而非孩子的意愿,这样的环境自然也不是孩子们喜欢和乐于游戏的环境。
2.机械而无实效的指导
《指南》中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在现实的游戏活动中常常看到教师的指导是带有自我观念的指导,认为孩子在游戏中很安静就不需要指导,一旦出现了问题就觉得要赶紧去帮他们解决。这种缺乏观察的指导,教师往往看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没有深入去思考孩子的安静表现是否是对这个游戏的无声反抗,是否是孩子们沉浸在游戏探索之中适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是否需要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设置游戏内容选择适宜的材料而引起他们游戏的兴趣。在孩子游戏出现问题时,教师答案的急于给予往往剥夺了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创造的权利,他们也自然失去了在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
1.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游戏资源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广袤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产,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游戏资源。那如何挖掘孩子们生活中的游戏资源呢?那一定是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春天,我们会带上孩子们去找寻那些形态各异的树叶、花草;夏天,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走进河滩去收集河蚌、贝壳、螺蛳、鱼虾;丰收的秋天,孩子们走进田野,用自己的小手拾回了豆秸、芦苇、玉米秆和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冬天枯落的树枝、造型独特的树桩就变成了孩子们眼中“宝”。这些大自然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宝贝”将会被孩子们带回班级中,通过他们灵巧的小手进行智慧的创造,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内容,伴随他们一天天的快乐游戏时光。
2.提供回归幼儿本真的游戏场区
《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以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那如何让幼儿的思维、合作、创造等各方面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提高呢?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宜他们自主探索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即提供一个回归幼儿本真的游戏场区。在室内游戏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与孩子们共同设计、布置了“派园农家乐”“八野农趣馆”“红杜鹃花卉”“蛋文化馆”和“种子博物馆”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游戏场区。室外,师幼共同参与建构了“草地探险”“植物迷宫”“沙土风情”“水的旅行”“游戏乐园”和“生态种植”等户外体验馆,孩子们在开放式的游戏场区内,自由地在草地中探险,在植物迷宫中探寻趣闻,在和水的亲密接触中发现奥秘,在种植园区内中尝试进行各种生态种植,在泥藕塘里尽情地踩泥巴、做泥人、挖莲藕,让孩子们的童年在自主游戏、自由探索中享受到最纯真的快乐!
1.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
游戏是通过和物质材料相互作用的,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儿童自由选择区域活动,无论是探索和发现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提供。而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收集来的这些非结构性材料就成了他们游戏中最好的伙伴。树叶、树枝、葫芦、玉米芯、玉米皮、玉米秆、蔬菜、水果、大豆、花生、石块、芦苇、蒲草、豆秸都成了孩子们游戏材料,这些材料被孩子们一一摆放在了“百宝箱”里。在游戏中,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材料,用自己的方式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在对游戏材料的直接感知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发展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幼儿自主布置游戏场景
游戏场景的布置是有效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游戏场景的布置应该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自己决定如何布置,真正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当形态各异的树桩、树叶、树枝,田野里收获的葫芦、丝瓜、玉米、花生,路边随手可得的豆秸、玉米秆、芦苇、蒲草,河滩边的鹅卵石、河蚌壳,房屋边的废旧瓦砾、石块等零碎的“宝”来到我们班,我们该怎样让它们成为真正的宝贝呢?于是,七嘴八舌的讨论在班级中弥漫开来了,智慧的力量一点点地聚集起来:花生、豆子被一串串地穿成了好看的帘子,变成了娃娃家的装饰品,玉米秆进行编织后变成了游戏区隔断和栅栏,彩绘葫芦成了植物角里最有特色的种植器皿,彩绘鹅卵石成了通往植物角的神秘小道。树枝编成的星星悬挂在美工区内,成了孩子们最爱的风景。他们在这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透露着乡土气息、质朴醇美的游戏活动场景中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体验着自我创造的乐趣。
3.幼儿自主扮演游戏角色
维果斯基说过:游戏创造出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游戏是幼儿天性的表现,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如何让孩子们充分地释放天性,主动、创造性地开展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在与各种自然材料的互动中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我园的“派缘农庄”里,孩子们在用玉米芯做成的饭桌、椅子上享用着“农家饭”,玉米皮、芦苇花制成的“鲜花”插在了葫芦花瓶中等待着售卖,“农家乐”里摆放着孩子们从田间、地头采摘来的各种蔬菜,“农家垂钓中心”里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钓着鱼虾龟鳖呢!在“八野农趣馆”里,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向前来参观的客人介绍着“水八鲜”“地八鲜”并现场推销、售卖各种野菜。在“八野小剧院”里,芦蒿做成的裙子,枸杞编织的花环,香椿、马兰做成的头饰成了小朋友们最喜爱的服装道具,穿上野菜制成的服饰,表演着生动有趣的野菜故事,孩子沉浸在快乐之中。美工区内,葫芦、树桩、树叶彩绘、果蔬印画、蒲草编织;建构区中,玉米芯建构、秸秆拼搭;益智区内,花生走迷宫、蚕豆排序、石子称重……这一个个游戏,都是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并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在孩子们自主创造的游戏中,他们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交流、分享,不仅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更收获到了游戏的快乐。
4.幼儿自主评价游戏
评价是角色游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幼之间、同伴之间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分享快乐的过程。在每一次游戏结束后,新一轮的高潮正悄悄来临:“我刚才在用玉米芯搭建高楼时总是容易倒塌怎么办呢?”“树枝可以在建构区怎样玩呢?除了树枝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搭建?”“在游戏中,有的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我们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我刚刚在美工区用玉米皮装饰了土豆娃娃,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成了评价的主体,在自主评价中,孩子分享了游戏成果,发展了游戏情节,提高了游戏能力。
游戏是儿童生命历程的本性决定的,是儿童生活的必需。在师幼共建的环境里,在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布置游戏场景、自主探索、创造性地开展游戏中,还原本真,释放天性,才能使每一个儿童在获得童年最纯真的“游戏”的同时,也能得到快乐成长!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幼儿园)
[1]《陶行知论创造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