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土风格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时期,国内艺术创作者为了展现国内艺术发展风貌,结合西方油画艺术风格,产生的一种展现劳动人民生活面貌,反映农村生活与土地改造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农具形象表现得十分广泛,那么这些应用对整个东北风景油画来说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呢,本文结合油画创作的象征性等特征,对这些形象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东北风景;油画;农具;乡村风格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85-01
一、农具艺术本身的魅力
我国农具经历了长久的发展,种类多,做法复杂。家庭常用农具瓢、簸箕、筛、镰刀、铲等,在设计上讲究线条和对称,和我国传统艺术中的曲线保持一致,讲究工具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例如葫芦瓢农具,采用将葫芦从中间剖开的办法,保留了葫芦本身的曲线造型,又充分发挥了葫芦的功能。又如簸箕农具,在使用农耕藤条编制的基础上,赋予了工具本身优美的曲线和我国传统建筑的房檐造型,让农具本身的艺术感十分突出。当这些农具形象运用在风景油画作品中时,不仅能够和环境完美融合,还能够增加油画的艺术特色,让整幅作品更加富有内涵。
二、农具形象与乡村油画风格
(一)生存状态的体现。农具和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画面对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具的爱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农民对待劳动的热情蕴含在他和农具之间。因为对农具的使用,农民展现了他的勤劳,不同的农具和功能反映着农民骨子里的智慧,象征着农业的伟大。在赵开坤《农民》作品中,通过抽象的处理手法,勾勒了一个背着农具——粮叉的粗壮的东北农民汉子形象。整个作品只有一个农民和一个农具,画面中的农具和农民头顶的草帽衬托出农民特质,而农民背着农具则象征着劳动特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具象征着劳动者处于劳动中的状态,从而引起人民对劳动场景的联想和想象。
(二)农用机械的美感。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机械渐渐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民对机械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崇拜与认可,对于农業机械的使用带着饱满的热情。劳动过后,机械的状态和机械被放置的格局显示出劳动人民经历过的忙碌与颠簸。通过油画对农具的描写,能够从侧面展现出劳动人民的疲惫状态。
(三)生活状态的反映。农具和农业劳动相关,也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风景油画中展现农具形象,可以间接展现出农民生活的状态。在油画作品中可以不出现农民形象,不出现生活家园,通过一个个农具,来表现出那些使用农具的农民的生活状态。
三、农具形象绘画的现实意义
(一)保护我国民族文化传统。随着现代艺术和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的农具正在逐步消失,而被一些流水线生产的缺乏实质性美感的工业产品所取代,这对于我国传统艺术保护和发展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利用油画创作将农具形象完美地展现在作品中,不仅能够保留着农具形象原本的艺术形态,更能够激发油画中的内涵,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农具的审美中,为我国传统农具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年我国多个地区建立起了农具文化博物馆,参与到对传统农业用具的保护,油画创作艺术的加入,将使这项事业更具支持度。
(二)拓展油画创作思路。虽然农具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得到了很多油画家的支持,并在赵开坤、吴向东等老师的支持下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对比我国艺术领域其他方向的发展,仍然是十分残缺的,需要艺术家们给予极大的支持。尤其是这些年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和工业的快速进步,关于农具和乡村艺术风格的作品就显得有些单薄了,而相对的国外著名的油画作品,有很多开始回归田园,回归写实,享受自然界的美感,创作出很多优秀的油画,并诞生了很多大师。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曾经遭遇过断层,而这段艺术的恢复需要更多的艺术家们的支持和鼓励,需要他们给予理解和帮助,农具绘画的应用,能够为国家艺术发展带来使命性价值。
四、总结
农具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适用的重要工具,和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我国农具艺术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价值,农具在东北风景油画中的运用,能够显著提高油画作品本身的内涵和寓意,表现出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劳动中、收获中的状态。机械农具在绘画中的应用更是能够深入地展现属于农业技术改造过程中,以及农民利用农业机械劳动中的场景和辛苦,更好地体现劳动的魅力。农具形象蕴藏着华夏民族对传统艺术和哲学的理解,是千百年来劳动方式的承载,在未来的油画创作中,合理使用农具形象对于画作本身以及传统农具的保护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艾雁.诗性的阅读赵开坤作品观赏[J].艺术界,2006,(06):20-29.
[2]刘向东.刘向东作品[J].诗选刊,2007,(01):78-80.
[3]李蒲星.线条和色彩谱成的乐章——刘向东及其水彩画艺术[J].湖南教育,1992.
作者简介:
王久鹤(199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