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传统民俗教育课程创新

2017-03-07 09:11寿丽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1期
关键词:幼儿园

寿丽娟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教学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点,发掘地域文化素材,构建幼儿传统民俗教育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展传统民俗教育。分析介绍诸暨市牌头镇中心幼儿园基于传统民俗教育特色课程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 幼儿园;传统民俗教育;同文教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115-02

1 引言

牌头镇地处诸暨南部,自明清以来,地方有识之士兴教办学,教化南乡子弟,人才辈出,形成了独特的同文教育文化。时至今日,全镇中心幼儿园、镇小、镇中、高中结成教育联盟,共同打造“同文教育品牌”。围绕建设“阳光同文(幼儿园)——活力同文(小学)——尚德同文(初中)——品质同文(高中)”的特色发展思路,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同文办学文化。2009年幼儿园被评为诸暨市传统民俗教育特色幼儿园,民俗传统文化更多面地被幼儿所感知,走入幼儿学习生活。传统民俗教育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融入了幼儿教学,促进形成了幼儿园教学特色。实践中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古为今用,从当代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维度改编创新传统民俗教育内容,因地制宜地开展传统民俗教育传承与创新视域融合架构活动,充分发掘传统民俗地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教育活力元素,致力实现传统民俗教育创新运用于幼儿园课程建设,丰富幼儿园教学内容。

2 三个板块:构建“同文新芽”课程

以幼儿活动为中心,以同文教育为背景,以传统文化为线索,以游戏互动为载体,以“同行·同言·同乐”为行为主轴,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了民俗教育创新课程方案“同文新芽”。

第一板块:集体教学创新让教学回归幼儿 充分挖掘优秀、健康、向上和正面反映生活的以民间艺术(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文学、民间体育游戏“金三角”载体为主的幼儿园传统民俗教育体系,确定培养目标、内容、范围、进程等,设计并实施教育教学方案,形成一系列幼儿园传统民俗集体教学游戏创新活动。此系列中汇集的许多创新民间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方案,体现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力求使理念具体化,成为幼儿教师们便于掌握的、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教师在参考和借鉴这些方案的过程可基于自己的课程设想和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和应用。

第二板块:民间游戏创新让游戏贴近生活 从原有的游戏素材中筛选、分类、汇总,整理出一系列游戏素材,发掘创新元素,研究每个游戏新的价值、玩法、规则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全体教师的自我探索、交流分享、归纳总结,汇编成小、中、大各年段创新游戏方案。一类是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的体育类游戏,如跳橡皮筋、系手绢等,在户外活动中实施;一类是以发展幼儿智力动手动脑为主的益智类游戏,如玩花线、翻洋片等,在区域活动中实施;还有一类是伴有儿歌的以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娱乐游戏,如《打大麦》《金锁银锁》等,利用幼儿自由游戏活动时间,灵活组织。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让传统游戏焕发出新的光彩。

第三板块:结合传统节日文化创新 传统民俗节日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丰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以节日民俗文化为基点,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理念,以爱的情感交流为落脚点,赋予传统民俗节日舞台化创新,创新汇编了一套“同文儿童节”活动方案,旨在建构一种形式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优化的园本民俗节日创新模式。

3 多维度、全视角的课程实践

把现有一日课程内容用一种新的视角呈现出来,使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民俗传统创新教育的开展在同一过程中综合进行,改造“老房子”,建构“新房子”。

在环境创设中渗透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的过程就是把教育意图客体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把教育目的内容具体化贯穿融会到所要创设的环境中去。因此,以“同言·同行·同乐”为纬线,以动态的民俗教育创新活动内容为经线,形成相适应的课程实施环境,幼儿园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显现出圆融和谐的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现代活力,幼儿与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在互动中使环境和课程得到不断丰富。

在户外活动中实施 以发展身体动作为主的体育类游戏创新。幼儿园早操音乐选择上,小班选择童谣《拉大锯》和《圆圈舞》对接,中大班选择《斗牛舞》和《圆圈操》对接。在晨间活动中,主要选择一些小型的一般幼儿可以独立完成的个人游戏,如斗鸡、跳绳、踩高跷、跳竹竿、滚铁环,户外体育游戏有跳跃类的跳房子、跳皮筋,创新探索有奔跑类的老鹰抓小鸡、丢手绢,有综合益智类的打陀螺、打掸子,有杂技类梅花桩,有集体类“荷花荷花几月开”“城门城门几丈高”等多种经过整合创新的游戏活动。

贯穿在自由活动中 一唱一和或一问一答为主要形式的语言娱乐游戏创新内容很适合在幼儿零散时段的自由活动中。在操作中主要把握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精选。精选贴近孩子生活、富有情趣、朗朗上口并富有韵律感的,如《小老鼠上灯台》;精选有关季节转换和民间节日以及地方性语言的,如《九九歌》;精选有生动教育意义的,如《小乌鸦爱妈妈》;精选能与游戏相结合的,如《金锁银锁》。第二环节是演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采用游戏互动、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幼儿兴趣。第三环节是创编,如猜中指、踢踢板板等语言游戏玩出新花样。

在实施活动中动态重构 整理汇编小、中、大各年段一系列传统民俗教育内容,古为今用,對已收集运用的传统民俗教育内容从当代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维度有针对性进行进一步的改编嫁接。如诸暨有越剧《九斤姑娘》《红楼梦》等好听的地方戏,而《拉大锯》是一首传统的民间童谣,一直在我园幼儿生活中传诵,将童谣谱上越剧的旋律,幼儿不仅可以吟诵,而且可以歌唱。童谣最后一句是“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看什么戏呢?小朋友一问一答地在进行:“台上演的是什么戏,那是宝玉黛玉红楼梦;台上演的是什么戏,那是张生莺莺西厢记……”顺应《拉大锯》中看戏的内容,正好将我们这些诸暨的地方戏越剧编进去,将越剧的传统剧目巧妙地进行嫁接,幼儿既演唱又表演,自然产生了越歌表演活动《大家一起去看戏》。

在区域活动中同构 寻找和筛选有益于发展幼儿智力、动手动脑为主的益智类游戏,同区域活动有机整合起来,积累总结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方案和组织指导方式。在建构区域活动方案的时候,以主题目标为大目标,教师紧紧把握主题活动研究的线索,制定各区角具体活动小目标,使区域活动内容与主题配合,班班有特点。

通过节日活动延展 开展“追随儿童·同星绽放”同文儿童节活动,以节日民俗文化为基点,以快乐体验和自主发展为理念,使传统民俗文化通过节日活动延展。幼儿园同文儿童节旨在建构一种形式创新、资源整合、过程优化的园本民俗节日创新模式。包括以关爱、祝福、迎新的庆生折纸节,以孝敬、团聚、感恩为主题的重阳民游节,以团圆、喜庆、祝福为主题的闹元宵猜谜节,以友爱、包容、和谐为主题的端午守擂节。

研修专题活动,助推课程发展 课程发展幼儿园倡导的专题研讨活动,也有效推动了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如“让民间游戏在区域活动中绽放光彩”专题研修活动,教师们从中汲取了营养,教师观发生了全面的变化,教学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扩展了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使教师能以研究的态度、发展的眼光,积极参与建设具有民俗特色的区域游戏教育资源,与幼儿、与课程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在多元评价中验证 为更好促进幼儿发展,科学建设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幼儿园基于课程实施效果,编制了“儿童发展评价量表”,评估的范畴包括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体能发展、情感及社会性发展和美感发展,评估表列出了传统民俗教育过程中须予以重视的发展项目以及每个项目的表现指标。从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方法多元等多元角度展开评价,包括对教师教学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4 园本课程与幼儿成长相得益彰

在保持传统民俗教育特有的风格基础上,秉持“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而不是复古”的理念,倡导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引导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寻找人性的光辉和对现实生活的积极指导作用,把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格养成充分整合,赋予传统民俗教育新的价值,使课程完整体现了儿童的人格。本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推动了幼儿园文化和特色建设,成为教育教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程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双重价值相得益彰。

5 结语

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实丰富的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建构符合教育规律的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课程,本身即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幼儿的健康成长显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时代发展不会也不能淹没传统文化的光芒,而且还会更加凸显出其对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优秀民俗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值得予以重视,不断发掘、探索,并创新应用于教学实践,使优良的传统文化教育释放出现代活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图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丽.学前儿童课程一种创造性游戏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上海市教育委員会教学研究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朱家雄,黄瑾,李召存,等.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倪蓉.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在幼儿园里,我喜欢……
在幼儿园,幸福油然而生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去幼儿园吧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幼儿园等将普遍建立家长学校
我整垮了两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