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双源
【摘 要】笔者对湘剧高腔《月亮粑粑》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片段进行分析,从而引发思考。
【关键词】教师;平凡;戏曲;生活化;表演化;年轻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46-01
“月亮粑粑跟我走,我跟月亮提笆斗。笆斗装了三升米,一送送到大屋里。大屋的姑娘圆团团,养个伢伢考状元……”这首诞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湖南童谣贯穿了《月亮粑粑》全剧,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希望后代成为栋梁之才的文化理念。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开始于1985年的冬天。孩子们接到了秦老师因病去世的消息后极度伤心,一曲《江头金桂》描述了秦老师为了山里这群娃娃几十年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为秦雅云这一人物的出现奠定基础。真实的场景、真挚的情感,将观众的情绪迅速带入到剧中。紧接着,剧中主人翁秦雅云出现,她带着父亲的遗愿自愿来到黄荆树小学执教,让正在为失去秦老师而痛苦不堪的孩子们重新看到了学习知识的希望,大家亲切地称呼她为“小秦老师”。小秦老师的第一节课,大家没有书本,她的第一反应是“老师还没发工资”,说明她已经把教育这些娃娃当成了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在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氣氛中时,房顶突然往下漏雪,小秦老师疏散大家逃出教室后,自己被压在了倒塌的教室下面。而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她认为让娃娃们冒风险是自己的责任,丝毫没有注意到自己腰部已经受伤。这个来自平凡人家的秦雅云,在孩子们的心中一点儿也不平凡,她是仙女,是菩萨,是这些孩子们心中唯一的依靠。
1997年夏,小秦老师在这个充满爱的小山沟里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家庭。作为一个女人,她从不娇气,带着腰病上课、家访,省下伙食费给女儿买她盼望已久的绣花鞋,当她看见学生秀秀被同学笑话鞋子破了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把女儿最宝贝的的绣花鞋给了她。但她所有的努力不被上级认可,就在公办教师的报告被退回,加上女儿波儿因为绣花鞋的事说出:“你不是我妈妈”时,她再也憋不住了,一曲《清江引》把她这十几年来所肩负的不容易一股脑倾诉出来,当她打算收拾东西离开时,恰巧学生拉她去看香港回归的电视直播,她看见自己的学生姜明科成为舰长出现在画面中,她第一次泣不成声,而想要离开的念头也抛在脑后。在秦雅云身上,笔者看到了一个女人不能承受的委屈、苦难和等待,这正是她不平凡的地方。
2015年,秦雅云执教30年。她的学生回来看望她时,她留下了幸福的眼泪。值得秦雅云骄傲的是,她的每一位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拥有和她一样乐观的生活态度。她一年又一年默默无闻地付出,让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有了出息,而一次又一次将公办老师的名额让给年轻人的她,依然坚守在黄荆树小学。正当大家为黄荆树小学今后没有年轻老师接班而发愁时,秀秀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平凡的小秦老师之后,又有了不平凡的秀秀,这样的传承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无尽的感动。
秦雅云一辈子与孩子为伴,她也是陪伴了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一生的幸福老师。在这个不平凡的小秦老师身后,丈夫昌生也是个不平凡的男人。因为妻子腰病无法长时间走路,他就背着秦雅云去上课,一背就是18年。结婚30年,他一如既往,在这个踏实的男人背上秦雅云倍感安心。也正是在这样平凡的环境中造就了这段不平凡的爱情。
纵观全剧,值得一提的是,湘剧高腔《月亮粑粑》具有戏曲生活化、戏曲表演化、戏曲年轻化三大特点。首先,该剧深入生活并表现生活。人物的唱词、独白都是站在生活的角度去推动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情感的。在抒发人物感情的同时,拉近了观众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将时代精神、真实生活、艺术本质三者完美结合,顺应了时代的审美要求。其次,该剧融入了话剧因素,在台词和唱词的结合下,让该剧既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又不失戏曲魅力的体现。在第一幕中,从老秦老师病逝到小秦老师出现,再到小秦老师遇难,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给全剧奠定了感情基调。这种从悲到喜再到悲的迅速切换,一方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突出了舞台效果。该剧还强调了“演”的成分,通过人物在舞台上的行为动作来表现内心情感,大大增加了该剧的观赏性。最后,在舞台的呈现上也表现出了创新的一面。剧中融入了湘西山歌等民间音乐以及现代的交响乐,加上演员们扎实的唱功,将听觉效果做到了极致。贯穿全剧的主题曲《月亮粑粑》,伴随小秦老师的人生历程,恰到好处地将情感一次次推向高潮。除此之外,该剧还加入了舞蹈的元素,在第一幕中,大家齐心协力抢救埋在废墟里的小秦老师时,通过舞蹈演员肢体动作的展现,直观、真实地表现出当时紧张的氛围。全剧抒情的部分较多,加上音乐、舞蹈的配合,呈现出诗一般的艺术效果。
笔者看完全剧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其实,像秦雅云这样无私奉献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恰恰是这些平凡的小人物,向我们毫无保留地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才更加打动人心,引发思考。湘剧高腔《月亮粑粑》在保留了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贴近时代,让传统湘剧走向了“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