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把脉语文阅读教学

2017-03-07 08:16高芳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广度尺度深度

高芳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多么艰难,教师都不应越俎代庖,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潜心挖掘文本的阅读价值,才能为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阅读教学;尺度;广度;深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开放的课堂已然成为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随之而来的对于阅读教学的探索更是一番轰轰烈烈。但是我们也有隐忧:这些热闹纷呈的课堂真的有效吗?这样的自主阅读真能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吗?学生的阅读体验都是有价值的吗?其实不然,越是开放的课堂,就越需要教师把握好学生阅读的“度”,来指导阅读的方向,丰富阅读的积累,实现阅读的价值,使学生的阅读体验达到“三维一体”,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充满机智,彰显灵动。

一、把好“尺度”,指导阅读航向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学习的主动权已经交给学生,于是教师在高举“自主阅读”的旗帜下,“手捻鲜花作禅宗状”并美其名曰“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越是开放的课堂,就越需要教师把握好“尺度”。有些教师在教学《海底世界》这课时,会让学生搜集一些海洋中动植物的资料图片,来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成果;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出了丰富多彩的海洋动物图片,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兴致高昂,教师激情饱满。纵观整堂课,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阅读收获也挺丰富,但是听完这样的课,似乎又总让人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这活跃、热闹的背后,除了学生情绪的调动,沉淀下来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方式,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也是所剩无几的。

以上这个片断中,笔者感到: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同于一味让学生“脚踩西瓜皮”。教师作为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引导者,一定要拿捏好“尺度”,要适时拨正学生阅读的航向,做到正确理解文本,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如此学生的独特体验才是有价值的,才能让课堂散发智慧的光芒。

二、拓展“广度”,丰富阅读积累

在执教《黄鹤楼送别》时,通过预习,学生对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友情已有了初步的阅读体验,对文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也已朗朗上口。

针对这一学情,我在课上紧紧围绕“李白与孟浩然依依惜别”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讲到“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一句时,我设计补充了李白的诗《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首清新明丽的小诗表达出了孟浩然洁身自好的人格魅力。通过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孟浩然的认识,理解了李白内心对孟夫子的敬仰之情,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课后布置学生搜集一些送别诗,并仿照课文写一写。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而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对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挖掘“深度”,实现阅读价值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其依托的载体就是“文本”。这就是说:学生的独特体验是来自阅读一篇篇课文而得到的,而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特有的价值取向的,如何更深入、更准确地发掘这一价值,就需要教师去分析文本、吃透文本,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如“作者通过文本想要表达什么?”“编者把文本编入教材的意图是什么?”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去考虑的。

这一点在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身上得以凸显,正如他在执教五年级《爱如茉莉》一课中,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能感受到“爱如茉莉”这一细节描写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但是如何将这一份阅读的体验内化为对课文中父母之间的这份真情的赞美,内化为对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这份情感的理解,就要教师深入地挖掘文本的价值。教师在阅读交流中,充分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通过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去发现父母间是真情流露;通过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去品味这份茉莉般的淡淡真情。正因为薛老师是一个教学细腻的人,所以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才能感受到原来阅读教学也可以如此动人心弦。

四、“三维”一体,尊重阅读体验

周益民老师上完《半截蜡烛》时有这样一问:“如果我们要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是什么?”问题的指向性很明显,就是在考察学生的阅读体验。很多同学都对故事中的蜡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蜡烛牵动了大家的心,但也有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说是墙上的那面钟的,因为“嘀嗒嘀嗒”的声音反映出了人物的紧张心理;有说是德国军官那双阴险的眼睛的,特别害怕他们发现蜡烛的秘密……学生在含英咀华的过程中得到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学生一边说一边在脑中“过电影”,沉默的文本便有了生命,学生在静思默想的过程中感悟到了文本的生命。

学生在与教师、编者、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体验,收获了阅读的技巧,丰富了阅读的积累,实现了阅读的价值。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在读的前提下, 无“读”就无“感”,无“感”就无“悟”。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本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教师就是唤醒生命意识的引导者,让学生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结合自我体验表达出来,在思辨中探索、吸收、消化,这样不仅浓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閱读指导犹如给人指路,但不是代替他走。”叶老的话为我们树立了阅读教学的“启明灯”,对我们探索语文教育的新路子具有深远意义。作为这条道路上的领路人,在阅读教学中无论多么艰难,教师都不应越俎代庖,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潜心挖掘文本的阅读价值,才能为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广度尺度深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宇宙的尺度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9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