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臣
我是在一次“80后青年书家邀请展”的现场与先郡认识的,那次不仅认识了他的人——清秀机智、温和谦逊、举止得体,颇具文气,而且第一次见到了他的书作——用笔沉着厚重,结字正中寓欹,既有功夫又有想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后几年,又在多种场合相遇,言语投机,心意通会,他与几个青年书法才俊也常来我的书斋品茗谈书,颇多意趣,由此书缘日增。
先郡出生在安徽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幼年家境贫寒,祖上多数没有受过教育,没有什么文化。惟独他,自幼聪敏好学,尤其天生酷爱书法,中小学时,即以一手好字深得师生青睐,学业之余,节衣缩食购买各种字帖,订阅书法报刊,临写《玄秘塔》《九成宫》《灵飞经》《乐毅论》等书法经典,并在学校各类书法展览中获奖。上大学后,随着知识的拓展和对书法认识的加深,他的书法情结与日俱增。他认为,书法不仅流淌着中国文人的血脉而且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他把同学中爱好书法的同道组织起来,办展览,搞讲座,开展笔会交流,使莘莘学子多了些传统文化的滋养。参加工作后,他把这个爱好一直坚持了下来,无论工作多忙,事务多繁,写字从不间断。后来他又考进了王家新先生的工作室学习,成为家新先生的一名入室弟子。名师出高徒,这几年,他在家新先生的教诲和指导下,学书理念、创作能力、学问修养等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自幼植下的根,二十余年勤奋沾溉培育,必定枝繁叶茂。而今先郡兼擅多种书体,且取法高,书路正。他的字,仔细观赏,既有古法又具新意,既熔铸了功夫又抒发了灵性。尤其是他的大字楷书,取法颜、柳,融入隶意,用笔沉着果决,坚实有力,结字宽博而茂密,气象正大而高古。近年来,各种书展中的楷书作品多以中、小字面貌出现,偶有大字作品,多法魏碑,取其欹侧变化之势,而于法度稍显欠缺。先郡能把唐楷写出了如此气象,将法度与抒情、古质与新意融为一炉,殊为不易。他的小楷,主攻魏晋,得钟王法,又把明清小楷轻松自然、北朝墓志方折挺拔揉于其中,别有韵味。行书以圣教为基调,融清人法,线条凝重而不失灵动,结字正欹变化由心,仪态丰富,气脉流畅,活力充盈,从作品中,既能看到习书多年的娴熟练达,又能窥见青年人的朝气。
先郡现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文字性、事务性工作异常繁忙,年纪轻轻,即成为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高级机關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同俦当中,皆非凡庸,能在众多青年才俊中获此殊荣,是极其不容易的,可以想见他本职工作是很出色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这样的繁忙工作状态下,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把书法这个业余爱好坚持下来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令人钦佩。从古到今,并不存在一开始就以写字为主业、起步就是职业书法家的人。唐太宗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尤胜弃日,世间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先郡所以能出色的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成为一名出色的书法家,正源于他对工作的敬业和对书法的专精,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他一直认为,书法伴随他成长,给予他启迪,他时时处处从成功的老一代书家身上学习做人为艺的道理,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透露出的丈夫气、书卷气、中和美、雄强美、淳厚美等各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也是他不同于常人的地方。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必然是能够从书法的文化性、艺术性中去滋养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又能从本职工作和人生阅历中去丰富自己的艺术,先郡在这方面无疑是做得非常成功的。
我期待着先郡不仅能成为书法艺术的佼佼者、传承者,而且能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栋梁之材,做一个有益于党和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空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书法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