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韬 孙中博 王冰
摘 要:本文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城镇化建设需求的契合,進一步说明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1067
1 引言
辜胜阻(1991)[1]在《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中最早使用并拓展了“城镇化”一词,此后众多学者开始对城镇化进行研究。学者们对城镇化一词的内涵基本达成了一致,认为城镇化包含2方面内容,数量,即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小城市和县镇聚集的过程,表现为城镇人口大规模增加、城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等;质量,即在农民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中,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教育、政治权利、社会服务等向城市居民靠拢,最终达到同一水平,实现真正的市民化。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传统农民工相比,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对财富和理想具有更高的追求、吸收了更多的城市现代文明、创建了更多的网络关系、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他们脑筋更活、想法更多、胆子更大,也因此成为城镇化建设中迫切需求的重要力量。并且,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已经突破了狭义上祖祖辈辈生活的“农村老家”的概念[2],更多的农民工回到户口所辖的小城市、县、镇创办新事业。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在空间上形成了交集,若能够充分挖掘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利用这个交集, 必然能够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2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
在教育上,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校学习时间较长,大多离开学校即进入城市务工,所以基本没有务农经历,缺乏务农技能[3];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渴望通过掌握一门技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4];在消费理念和工作期望上,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摆脱了 “苦行僧”式消费特点,更注重文化娱乐,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因此也对财富和成就具有更高期望,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数据显示,62.6%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创业做老板的打算;在心态上,传统农民工清楚地明白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最终归宿仍在农村,因此更多的选择“候鸟式”的迁徙方式。但是本身就缺乏务农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期待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生涯,具有更强烈的“城市梦”;在对尊重与权利的追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被社会尊重,被他人尊重,渴望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权利,更加追求民主,会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总之,从整体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方式、精神追求、价值观念、消费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已经渐渐向城市居民靠拢,但是当前就业的压力、过高的房价、户籍的限制、教育的不公平等社会现实阻碍了他们留在大城市的脚步。对很多怀有创业梦想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在城镇化建设的促动下,农村老家所在的小城市、县镇就为实现他们的梦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3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需求的契合
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掌握技能和信息的人才创办能够缓解就业压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生活服务类项目,进而带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向市民的转换[5]。
3.1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满足了城镇化建设对青年人才的需求
城镇化建设要求提高非农产业比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大多涉及建筑业、维修业、服务业、零售业等第二、三产业,而且其返乡后所创办的新事业大多与外出务工期间从事的非农产业相关。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高了城镇化进程中的非农产业比重;城镇化建设需要敏于发现潜在机会、善于把握时机、敢于投资的创业者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城镇的发展中心成了“势差”,导致在小城市、城镇中形成了很多空白商品。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势差”有所缩小,城镇居民对原本属于大中城市的商品产生了持续旺盛的物质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开拓了视野、扩宽了眼界,因此对“势差”所创造的商业机会具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并且更加勇于利用务工期间所积累的资本进行投资;城镇化建设需要降低失业人才比重,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显示,平均一个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能够带动4人就业,帮助每人每年增收5000元。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加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愿,他们的返乡创业能够解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后的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同时,我国尤其是我国的小城市、县镇地区仍处于“乡土社会”之中,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更加倾向于寻找与他人相同的思想和行动,脑筋更活、想法更多、胆子更大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创办的企业具有“造血”机制,能够对返乡创业起到宣传作用,在小城镇中倡导自由的、积极的创业氛围,进而扩大小城镇创业大军的规模,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农村的“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提升城镇化水平。
3.2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满足了城镇化建设对产业支撑的需求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不是简单的盖房子,城镇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也不能长期依赖财政补贴和出让土地的收入,而关键在于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培育本地区的自身的造血机制[6]。
金融危机后大量企业面临倒闭的威胁,大批面临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与新生代农民工一同入驻小城市、县镇的还有新观念、新技术、新市场以及制造业、电子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发挥本地区资源和区位优势,担当起大都市后勤生产基地的角色。例如成都市的竹蒿镇曾经是著名的农民工流出地,但是随着众多大型企业的内迁,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返回家乡,利用在城市所学习的技术和资源进行创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制衣、服装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模范镇,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延伸的产业链能够实现“建设一个园区,集聚一批企业,形成一片城镇,繁荣一方经济”的目标,将城镇化建设在产业的基础上,提升城镇化水平和速度。
3.3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满足了城镇化建设对市民化气息的需求
城镇化不仅要求城镇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降低、县域经济的发展等指标的实现,更多的是需要人的城镇化,体现在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后生活方式、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等向城市居民的转变过程。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农村仍然存在很多保守、僵化、迷信的陈规陋习,比如随地吐痰、跳大神、赌博等。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将城市的现代文明传播到小城镇地区,在日常生活中融合城乡文明,嫁接城乡文化,将科学的道德观、法律观、社交观引入农村,引导农民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进而在农村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风气。
城镇化建设要求提升教育支出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然而我国传统农村对教育不甚重视,学生辍学现象严重。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受教育程度有所提升且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加之在城市务工期间其教育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构与重构,进一步确信“知识改变命运”,因此更加重视下一代的读书教育。他们的返乡创业能够在城镇化进程中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城镇化进程。
4 结语
城镇化建设是大中型城市和小城市、县镇协调发展的过程,城镇化建设不仅有“量”的指标,还有“质”的需求。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满足了城镇化建设对人力资源、对产业支撑的需求,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将城市的现代文明传播到小城镇地区,在小城镇形成重视教育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对城鎮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通过城镇人口增加和城镇经济增长的数值测量的,还需要关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的转变,即关注城镇化的质量;应该肯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作用,政府部门应当积极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积极推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发挥政府机构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员、培训员、服务员的作用,积极解决限制和阻碍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和技术难题、税费和厂房租金负担等困难,为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更多地参与和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辜胜阻. 非农化与城镇化研究[M].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2]王文礼.论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市民化[J].成人教育,2012(1):21-23.
[3]何军: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分数为回归方法[J].中国农村经济,2011(6):15-25.
[4]李建华,郭青.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1(3):42-45.
[5]纪志耿,蒋永穆.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以西部农业大省四川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2(2):65-67.
[6]曾芬钰. 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J].经济纵横,2002(10):19-22.
作者简介:韦韬(1982-),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孙中博(1984-),女,吉林长春人,管理学博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与区域经济;王冰(1985-),男,管理学博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