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慧
【摘 要】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将“供给侧改革”确立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中央赋予天津的重大使命和更高要求。对于天津来说,将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与实现“供给侧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关系到天津的现实和长远发展,而且对于京津冀,乃至全國先进制造业的振兴和快速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有效供给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制造业;产业结构;创新
一、供给侧改革与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关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推进供给侧改革也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条件。天津应紧紧抓住政策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通过高端引领、创新驱动、项目支撑,加快推进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步伐。
面对持续较大的工业下行压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攻坚战,不断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益,积极创造新的供给,改造落后供给,清除无效供给,是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必由之路。
二、天津市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基础
天津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传统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近年来,天津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已经具备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良好基础。
第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6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8%。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的90%左右,产能过剩产品持续减产,石油化工和冶金等传统行业比重回落,两个行业合计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27.9%。
第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前三季度我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累计固体资产投资245.48亿元,同比增长1.1倍;前三季度累计受理发明专利23483件,授权发明专利4487件,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8.9%和42.7%。
第三,企业主体发展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支撑。截至2016年6月,科技小巨人工业企业超过2400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420.05亿元。民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达到6123.04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12.9%。
三、天津市建设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不足
目前天津在产业能级、创新能力、服务支撑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与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突出表现为:
1.产业能级有待提升
一是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截至2016年7月,石化、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仍超过45%,而且其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二是高技术产业占比不高。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仅为13%。
2.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我市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不完善,全市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大多没有借助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同时,我市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生产组装环节,并未形成从研发设计到批发零售完整的产业链。
3.服务支撑和消费拉动有待提升
一是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较小、比重较低,民营经济等发展环节相对薄弱,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二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收入增长的制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不足,短期内难以对消费品工业形成强大需求,天津市原材料工业处于下行通道。在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大背景下,工业企业投资意愿依旧疲弱,原材料工业消费需求进一步回落。
四、与“供给侧改革”相适应的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思路建议
1.优化制造业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相关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制造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二是加大基地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
2.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对基础科学、关键技术的研究革新,推动技术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应用。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航空航天等科技含量高、应用范围广的重点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3.加快基地的投资结构调整
加强公共投资,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要加强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的投资,遏制过剩产业的投资,促进存量产业或行业的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企业,进而优化供给结构。
参考文献:
[1] 李翀. 论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选择[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1):9-18.
[2] 龚刚. 论新常态下的供给侧改革[J].南开社会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20.
[3] 崔民选,阎志.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京津冀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5):60-68.
[4] 张志明,蔡之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