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斌
离开营销传播圈的营生有一段时间了,仍然不时会有朋友咨询一些有关传播策略方面的事情。简单梳理一下,遇到的问题无非两类:其一,怎么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认同,提升营销效果;其二,遇到麻烦了,如何赢得社会信任化解危机。
按照过往的行业惯例,会拿出一套看似眼花缭乱的策划案,从环境分析到沟通对象诉求,从渠道选择到传播话术设计,说得多了自己都觉得无趣无感。看似行活儿一桩,说穿了其实就是把基本沟通常识进行了一番包装。如果有高下之别,可能在创意层面会呈现出经验或才情的差异。
为了图省事儿,笔者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那里借来三个关键词作为三板斧,抡完三板斧,就基本讲清楚了好好说话、做好沟通最重要的三件事。
第一个关键词是逻辑(logos)。你要说的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有道理的、讲得通的,不是与对手辩论,而是自成其理,如其所是,主观愿望单边想象要搁在一边。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逻辑有大有小,企业的利益诉求是小逻辑,社会福利和价值是大逻辑,必须大小相和融为一体,这样的事情才称得上真正符合逻辑。有此逻辑基础,企业方能基业长青,传播才可以见山见水,成木成林。
再说得透亮一些,未来发展战略须逻辑明晰,后面的事情才可能顺天应人,你的传播部门才好讲故事。
亚里士多德讲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信誉(ethos)。日常生活中大家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有些人无论怎么说打死我也不信。信不信由你,说不说在他。企业作为社会化生存的组织,不能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这个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谷歌公司有一句口号:“完美的搜索引擎,不作恶”(The perfect search engine, do not be evil)。在笔者看来,这句“不作恶”的口号与其说是对外的品牌宣言,不如说是十几年来谷歌警示企业内部的行为戒条。
企业要想赢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是一个日久天长积沙成塔的过程。伟大的企业都明白一本账,最重要的财富不是技术、商业模式和现金流,而是社会信任资产。尤其是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面前,日积月累的社会信任会成为救命的抓手。毕竟,在公众眼中,会对那些犯了错误的好人流露出善意。
第三个关键词是情感(pathos)。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在今天的语境中,可能要对此做适当的衍生解读。首先,情感意味着平等沟通,能够考虑对方的立场和视角,具有包容的心态来进行对话。
其次,需要依据人性的特点设计故事、文采、形象来进行传播和说服。“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感染力是愈来愈重要的传播要素。
上面的三个关键词涵盖了公共话语理性中最重要的三个维度,明晰合理的逻辑、道德伦理的信任、人性人情的感染,任何组织或企业乃至个人,在公共话语空间都应当具备这三个维度的文明素养。
重温两千三百年前先哲亞里士多德的箴言,让我们有一种拨云见日的快感,因为这是最坚实的修辞常识,有话好好说的基础性框架。
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空间或网络世界里,背离这些常识的悲喜故事不断上演。正在上映的冯小刚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就讲了一个因为不会有话好好说而引发的故事。农村妇女李雪莲因为想生二胎与丈夫“假离婚”,没想到丈夫变卦,假戏成真。李雪莲遂不服开始上告。惊天动地的剧情由此展开。
设想一下,如果有值得李雪莲信任的人给她讲清楚了道理法理情理,这个由于“假离婚”而引发的离奇上访故事或许就不会发生。不懂法是农村妇女李雪莲的悲哀,这个故事看似和企业的传播烦恼风马牛不相及,笔者感觉两者都指涉了一个痛点: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里,缺乏有话好好说的沟通氛围和有效的说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