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饮食联

2017-03-06 17:26王化清
老年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门联饭庄下联

王化清

芸芸众生,吃饭是一件大事,人们都知道“一顿不吃饿得慌”的铁定道理。而对联,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自然也会与“吃”这件大事挂起钩来。奇思妙想的饮食联读起来不免令人拍案叫绝。

在过去,一些旧粮店总会贴上这样一副对联:“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语言虽然过于浅白,但却是大实话,其义也尽在不言之中。不过,饮食对联多出自酒店饭庄,用于招揽顾客,因而语言大都通俗易懂,如“饭好菜香早晚便,茶熱汤美老少宜”“美味可待天外客,香气能引洞中仙”“饭菜飘香引来顾客万千,鱼肉有味出自庖师二三”等,这类对联都带有鲜明的广告信息,读之仿佛能看到饭菜的色泽,闻到饭菜的香气。又如“饭菜花样多顾客停留谁肯去,茶酒味道香行人虽走欲重来”“花样新蒸煮炒炸皆好,质量优色香味形俱全”等,把酒店饭庄的经营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读起来会让人食欲大增。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则是清代京城一家小酒馆的对联。据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京城偏僻小巷里见到这家名叫“天然居”的小酒馆,店虽小却很洁净,店名也别致,便进店就餐。饭菜倒也整齐,烹饪得有滋有味。乾隆皇帝吃得满意,诗兴大发,便挥笔写出一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是回文联,他正为下联伤脑筋时,随行文人纪晓岚已经对出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此事很快传遍京城,成为一时的佳话。“天然居”酒馆也因此门庭若市,生意红火。

苏州有个太监弄,是闻名中外的美食一条街,这里可谓三步一家小吃屋,五步一家小吃店,小吃美食各具特色,门联更是争奇斗艳。如王四酒家的门联是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所写,“异地名厨远来近悦,琼楼玉宇醉日飞觞”。离此店不远处的得月楼菜馆,其门联则是翁同苏题写,“带经锄绿野,留露酿黄花”。在观前街百年老店“叶授和”有一广告型门联:“精致荤菜细点脍炙熏鱼肉松,拣选香水瓜子滋养果汁名糖”。漫步于此,在欣赏街道两侧这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朴素平民风格的饮食对联时,不免总要垂涎欲滴,真想逐家品尝。

至于说到文人雅士在名山古迹的酒馆饭店留下的饮食联,更是妙趣横生,颇耐人寻味。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一生爱松竹,他曾在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天师洞饭堂前留下一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此联好似信来拈手,显得清新、质朴、淡雅,生动地刻画出道教祖师的生活情景,细品之则其味馨香,超凡脱俗。以前,在安徽九华山的半山腰有一家饭店,门前挂有一联:“游九华何必匆匆而至,拜天台岂能辘辘饥肠”,读着这副饮食联,倒还真有饿了的感觉,若是身临其境,肯定会进店小吃一番。

有些饮食联还巧妙地将典故融入其中,读之让人耳目一新,如“宰天下如分此肉,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联,表面说的是饮食,但寓意治国的道理。上联典出《史记》,意谓主宰天下要像陈平分肉那样保持均衡;下联典出《老子》,意谓治理大国好似烹小鱼,忌多翻动。此联能将两个不相关的典故合二为一,既不脱离餐饮之道,又另寓新意,把饮食与主宰天下、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更显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古都长安鼓楼街一家饭庄的门联与此联相近,“治若烹鲜惟庄子,才同宰肉有陈平”,这副双关联同样是借用烹调来暗示理政的才能,比喻贴切,寓意深长,很有启迪作用。杭州西湖莼菜馆门前的对联也同样运用了烹调典故,“忆到新莼鲈可脍,时陈香稻蟹初肥”。此联引用了这样一个典故:《世说新语》载,晋代有一个名叫张翰的人在洛阳为官,有一年见秋风起,他突然想起家乡杭州的莼菜和鲈鱼,于是叹道:“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得名爵!”遂辞官回故里。这位大人想吃家乡的“莼鲈羹”,连官也不做了。

饮食联中还有一些集句联,构思奇巧,品读起来会让人产生翩翩联想。宋代京城开封有一家酒楼办得红红火火,为宣传饮酒有“一醉解千愁”的作用,张挂出一副生动易懂的集句联:“劝君更进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上联取自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名句,下联摘自诗仙李白《将进酒》,可谓是妙手拈来,浑然天成。这两首诗都与酒有关。另有一副集句联也可谓是妙语天成:“有同嗜焉,从吾所好;不多食也,点尔何如?”上联中的“有同嗜焉”语出《孟子》,“从吾所好”语出《论语》;而下联两句也都集自《论语》。好似客人在按菜单点菜,“从吾所好”;而老板则婉言规劝:“不能太多,点这些也好?”颇符合现代饮食保健道理和当下倡导的“光盘行动”。

猜你喜欢
门联饭庄下联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留住写在大门上的“家风”
留住写在大门上的“家风”
前门文保区的门联文化
小饭庄的秘密
缺的艺术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