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芸
北京怀柔医院,北京 101400
在全速发展的21世纪,与上个世纪相比,人们的生活条件显著提升、生活环境与习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现代医学技术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但对于当下越来越棘手的医疗病症难题依然比较难解决。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高发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疾病与心血管性等疾病属于两种极端。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持续性高血糖,相关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与胰岛素抵抗有着直接的关联。简言之,胰岛素抵抗目前被确认为是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在早期若得不到及时的诊疗,胰岛素抵抗水平会急剧下滑,不仅影响药物对血糖的控制,还与糖尿病、心脑肾等并发症密切相关。目前临床治疗提倡以早期控制为主,即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基于此,此次专门选取了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以分组统计比较的方式,进一步探究二甲双胍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实效性。
此次临床实践探究,回顾分析了该院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该78例均为定量随机抽样选取。通过查阅统计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与记录信息,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对照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则是甘精胰岛素联合其他口服降血糖类药物。统计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实效性,重点观察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变化与改善。78例均完全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年龄范围 36~75岁,平均年龄(55.2±6.8)岁;平均病程(6.5±3.2)年;体重量指数(23.0±1.8)kg/m2。实验组38例与对照组40例在一般资料统计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78例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检查后未发现患有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疾病、药物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部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并辅助以适当的运动锻炼。其中,实验组服用甘精胰岛素和二甲双胍,3次/d,0.25 g/次。后期可适当加大服用剂量,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不间断监测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指标水平。12周作为1个大疗程周期。
在检测方法运用上,FPG、2 hPG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FINS测定则采用免疫分析法,而对于患者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指标测定,采用的是ELISA法。
表1统计呈现的是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降糖效果综合对比,即在接受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各主要指标检测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β)。从中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下的实验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40例比较,糖化血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水平等主要临床指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降糖效果综合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降糖效果综合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前后HbAlc(%)FINS( U/mL) H0MA-β实验组(n=38)对照组(n=40)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后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后9.4±1.7(6.3±1.0)ab 9.8±1.7(8.1±1.4)a 12.6±3.0(9.9±1.6)ab 12.8±2.5(11.7±2.2)a 20.9±5.2(95.8±1.47)ab 21.0±5.5(64.2±11.6)a
2型糖尿病旧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俗称为成人糖尿病,在医学研究领域也常常看作是一种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一般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基本都是在35~40岁之后发病形成。关于这一点,该次入选的78例患者也均满足这一现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抵抗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是最直观的症状表现。具体来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尽管没有完全丧失,且还有可能产生更多。但是,即便胰岛素过多,其作用效果已经比较差。总的来看,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实际上是处在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之下,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来加以刺激。如此以来,很大程度上可刺激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所以,对于2型糖尿病的理解又有了一个深层的认识,即它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缺陷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以高血糖为核心特征,代谢紊乱表现。二甲双胍与其他大多数降血糖类药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关于这一点,通过上述结果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二甲双胍与其他同类的多种降血糖药物并不很大差异,均是作为一种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的控制型药物,但其安全性更高。以实验组38例来看,甘精胰岛素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胰岛素抵抗改善的药物,而临床治疗最注重的就是安全性,这是一切治疗方案得以推行的核心理念。与其他类口服降血糖药物比较,二甲双胍不仅无毒,且对于组织细胞具有较强的保护功能。总的来看,服用合适剂量的二甲双胍来配合治疗2型糖尿病,发生低血糖风险非常低,且与乳酸酸中毒风险增高无关,禁忌证也非常少,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降糖类药物。
[1]母义明,纪立农,宁光,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药品评价,2014,22(15):11-22.
[2]何春秀,郝桂荣,张会君,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525-529.
[3]郑梓强,罗森华,李文婷.不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0):61-63.
[4]吴斌,吴铿.2型糖尿病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5(34):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