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机制 强化综合保障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场所建设规范化水平

2017-03-06 07:06山东省司法厅
司法所工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矫正司法

文 山东省司法厅

完善制度机制 强化综合保障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场所建设规范化水平

文 山东省司法厅

山东省是全国首批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省份。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山东省司法厅针对全省社区服刑人员数量持续增加、监管教育任务日益繁重的新情况、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和全国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把社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成守法公民的中心任务,健全机构队伍,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综合保障,着力打造集监管执法、教育帮扶于一体的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不断夯实社区矫正工作基础,努力推动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5.3万人,正在接受矫正6.4万人,再犯罪率不足0.1%,有力维护了全省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强基固本,在实现社区矫正中心全覆盖上下功夫。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始终将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强化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的重要契机,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一是加强领导谋发展。县域司法行政工作是整个司法行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根基和关键。司法厅党委高度重视县域司法行政工作,2012年,把社区矫正作为做大做强县域司法行政工作首要内容进行全面部署,并把加强社区矫正场所建设作为依法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推进。把全面加强包括社区矫正中心在内的“四个中心”建设作为做大做强县域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连续两年召开现场观摩会,不断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强监督考核,将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纳入全省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综治暨平安建设检查考评范围,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营造了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典型带动促发展。地处沂蒙山区的五莲县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抓住司法业务用房建设的有利时机,用活土地、农业、林业等政策,以社区矫正中心为载体,创造出县域“大社区”矫正经验,得到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2014年,山东省司法厅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五莲县经验,成为全省的示范模式;对“四个中心”建设突出的宁阳县、胶州市申报集体一等功,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促进了全省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快速发展。三是整合资源求发展。按照“一县(市、区)一中心”的原则,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把县域内社区矫正各项职能、各类资源和各种力量有机整合起来,既鼓励单独建立,也允许采用租赁、借用等方式建设,多形式、多渠道推进,不断提高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整体效能。截至目前,全省137个县(市、区)基本全部建成社区矫正中心,平均建筑面积超过450平方米,普遍设立报到登记室、监督管理室、刑罚执行室、集中教育室、训诫谈话室等功能室,有力地推动了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向一线实战单位转变。

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宣告

德州市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坚持制度先行,在提升社区矫正中心管理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在加强社区矫正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社区矫正制度软件建设,不断探索社区矫正中心管理运行的新模式。一是准确定位功能性质。定位准则职责清。将社区矫正中心定位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集中开展监管执法、教育帮扶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全面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建设。2015年,联合省编办出台《关于加强市县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要求县(市、区)司法局加挂社区矫正管理局牌子,实现了市县两级社区矫正机构名称、性质和职责“三统一”,确保了社区矫正机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目前,全省137县(市、区)全部成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局。另一方面,牢牢扭住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这个根基不放松。2010年联合省编办下发通知,将司法所作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全面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连续三年开展规范化司法所创建活动,建立个别谈话室、宣告室、心理矫治室等功能室,形成了与社区矫正中心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这也是山东省多年来社区服刑人员持续安全稳定的根本原因。二是完善工作制度机制。科学构建社区矫正执行体系,健全风险评估、监督管理、执法工作、教育帮扶、档案管理等制度,涵盖了社区矫正整个流程和各个环节,特别是对矫正小组成员请假外出事由、定期走访次数等作出明确规定,提高了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性。指导各地依托社区矫正中心,建立完善适用前、入矫初、矫正中、解矫后“四段式”风险评估机制,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分段教育与分类教育、心理矫治与行为矫治、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四结合”教育机制,分类、分段、分级、分片、分层“五分”管理机制,重点构建执法主体、执法制度、执法场所、执法信息、执法监督“五位一体”执法模式。针对基层执法不规范、不严格等问题,2015年联合省质检局开展社区矫正标准化试点工作,统一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用“一把尺子”执法,避免执法随意性,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由制度化、规范化向标准化提升。2016年出台了包括社区矫正中心在内的中心示范基地创建标准以及标识应用规范,全面规范机构场所的外观标识、功能室设置等内容,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三是加强部门衔接配合。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综治、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监狱管理机关等职能部门的有关处室负责人作为成员,健全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协调的作用。2015年分别联合省法院、省检察院出台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细则、加强监督配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部门衔接配合机制。积极协调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在社区矫正中心设立警务室、检察室、法庭以及志愿者服务站,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无缝衔接,形成了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集中学习

坚持保障为先,在发挥社区矫正中心功能作用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补足补强短板,保障社区矫正中心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一是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联合省编办连续两年出台文件,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增加290名政法编制,并通过公务员招考、政法干警招录试点、内部调剂等形式,为司法所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全省司法所共有5722人,所均3人。省政府将社区矫正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范畴,全省共招录1400余名社工,社会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把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青少年社工等社会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作为全面落实司法部等六部委通知的突破口,联合团省委连续两年下发通知、出台意见,整合社区矫正中心和青年志愿服务站、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站等社会资源,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的渠道,逐步建立起专兼职结合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在基层有人抓、能落实。二是配齐配全装备设备。指导各地积极争取将社区矫正中心设施装备纳入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基本装备配备范围,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配齐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配备执法记录仪、面部识别仪等信息装备,逐步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备矫务通终端,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监管、现场执法取证和信息查询等,有力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三是加快推进监管指挥平台建设。2014年,联合省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召开现场会,全面总结推广滕州市网上监管、网上教育、网上执法、网上监督“全网”工作模式,指导各地依托社区矫正中心,全部建成市县乡三级联网的监管指挥平台,全面运用手机定位等信息技术对5.4万余名重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动态监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督、规范化考核。

坚持以文化人,在营造社区矫正中心教育文化氛围上下功夫。牢固树立“教育与监管并重”理念,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以社区矫正中心为阵地,着力打造社区矫正教育文化品牌。一是建设场所文化。指导各地充分吸收借鉴儒家文化、沂蒙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精髓,结合社区矫正中心布局,利用宣传橱窗、灯箱展板、电化教育等载体,以名人名言、警世警句、民间谚语、励志格言、哲理故事等形式,将其悬挂于场所走廊、楼梯拐角、绿化带等位置,努力营造“时时讲文化、处处有文化”的场所环境。二是打造功能室文化。组织实施“一室一品”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根据功能室作用的不同,明确法律、道德、廉政等不同文化建设主题,在相关功能室举办文化讲堂、开展国学经典集中诵读等教育活动,将优秀文化融入日常教育矫正工作中,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遵守社会公德,完善自我人格。三是统一编写教材。针对社区服刑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2015年组织编写了《社区服刑人员口袋书》,免费发放给每名社区服刑人员,通过漫画和问答的形式,把传统文化与监管教育制度有机结合,增强了社区服刑人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6年统一组织编写《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6本系列教育教材,主要用于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力求将传统文化与社区矫正教育实际结合起来,创新文化矫正方式,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社区服刑人员潜移默化、滋润心灵的教化作用,切实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

曲阜市社区矫正中心图书角

警示教育基地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矫正司法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大选登记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论司法公开的困惑与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