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皇宫与边疆关系的重大发展
——2017年“清朝宫廷与边疆”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7-03-06 23:04:54
关键词:盛京宫廷故宫博物院

李 理 黄 嘉

(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 沈阳 110011)

盛京皇宫与边疆关系的重大发展
——2017年“清朝宫廷与边疆”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 理 黄 嘉

(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 沈阳 110011)

沈阳故宫——作为清入关前的帝王宫殿暨清入关后的陪都宫殿,可谓清代宫廷与东北边疆政策、文化、民族等议题的历史见证。这里的一砖一瓦、诗匾楹联、宫廷珍宝,无不彰显了清代宫廷对东北地区的保护、重视和尊崇。所以,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清宫建筑、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离不开对脚下这片土地超越时空的热爱和探索,更离不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关注与研究。有鉴于此,2017年8月7日,由沈阳故宫博物院联合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清朝宫廷与边疆”学术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近50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

关于“清朝宫廷与边疆”研究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正如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煜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总结的那样:清代宫廷发端于沈阳故宫。清入关前,沈阳故宫作为清王朝的政治中心,是其宏图伟业的肇基之地;清入关后,东北地区作为“龙兴之地”受到了清朝历代帝王的格外重视,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十次巡谒盛京祭祖,布防边疆,不仅瞻仰祖先圣迹、追思怀远,同时还建立并巩固东北边区防务体系,捍卫领土完整与维护国家安全。可以说,清代东北边疆200余年的长治久安,得益于清代宫廷和边疆各族人民对这片土地的保护、开发政策和措施。有清一代,随着1727年驻藏大臣的派出,1762年伊犁将军的设立以及1683年在台湾消灭郑氏割据势力,设置府县,历史上第一次行使中央政府对台管辖权,不仅证明了清廷对边疆地区的高度重视和作为,更是实现了继元朝之后的中华大一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探索清代边疆政策、措施及其得失,清代宫廷与边疆的军事、经济、文化、民俗、外交等关系,对于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会学者围绕“清朝宫廷与边疆”这一主题,分别从不同学术视角做了深入探讨暨大会发言。现就归纳总结一些主要的问题讨论,借此展示此次会议取得的崭新的学术成果,以飨读者。

一、盛京与该区域研究

本方面的研究,与会者有李治亭先生的《论盛京与清代大一统》、渤海大学穆崟臣教授的《1821—1895年盛京地区粮食地域性论析》等文章。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研究员在《论盛京与清代大一统》文章中首次提出“盛京的战略地位”这一学术命题。他在发言中指出:约自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至清末的近300年中,清政府在以盛京为核心的东北边疆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边疆治理格局,突出体现了一朝多制、一地多制以及因地制宜、因族制宜、因时制宜的特点。在此特提出盛京的战略地位这一学术命题,展开讨论,以期正确认识其所处的特殊地位,正确评价它所发挥的历史作用,也有助于正确认识清朝历史的某些特殊性。

二、边疆地区治理与移民政策研究

就此方面的研究,与会者有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主任徐凯教授的《清圣祖玄烨战略决策与“雅克萨之战”》、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范立君院长的《清前中期东北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理先生的《论清入关后东北披甲在卫国守疆战争中的作用》、东北大学教授何晓芳女士的《从边疆到政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清朝满族族际政治治理的贡献》、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孙明先生的《论康熙十五年“新满洲”移驻宁古塔的原因》、沈阳故宫博物院馆员蔡琳的《试论马喇对清廷边疆稳固的作用——以平定布尔尼、收复雅克萨战争为例》、沈阳故宫博物院助理馆员李大鹏、庄策的《从同治朝平定奉天“匪患”看清末边疆政策得失》等文章。徐凯教授以《清圣祖玄烨战略决策与“雅克萨之战”》为题,通过研究收入《平定罗刹方略》中圣祖对“雅克萨之战”整体战略部署的“上谕”,得出雅克萨两次战役的战略战术运用及《尼布楚条约》签订均在玄烨具体指挥之下完成的结论。清朝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之后,圣祖玄烨将军事战略布局的重点由南疆转移到东北边疆,集中力量解决沙俄入侵黑龙江中上游问题,以便建立东北边区的防御体系,捍卫领土完整与维护国家安全。范立君先生也在文章中指出,顺治、康熙初年的鼓励汉族移民开垦政策,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复苏。康熙七年(1668),清廷开始限制关内汉人移入。至乾隆五年(1740),清政府正式发布了对东北的封禁令。清廷对东北的封禁政策严重限制了内地人口大规模地向东北迁移,阻碍了东北的土地开发和农业发展,造成了东北地区人烟稀少,弃利于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边备空虚,终于使俄国有机可乘。直到咸丰末年,清政府在列强的武力逼迫下,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领土割让给沙俄,清朝的根本重地已陷入列强南北夹击之中,这才转变政策,开始主动向东北移民。

三、满蒙关系与家族研究

这里主要是指东北和北部的满蒙民族。与会者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副所长常越男女士的《凤凰城的八旗驻防家族——以满人家谱为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哈斯巴根先生的《清初海西女真诸部中的蒙古人》、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韩春艳的《论后金在嫩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关系中的作用》等文章。其中常越男女士在文章中重点关注并收集了凤凰城地方几个满洲著姓家族的家族谱书等原始资料,通过分析比照他们在不同时期移民实边、履行驻防职责,展现了普通驻防家族世代驻扎边疆、巩固国家稳定的概况。

四、治边历史人物研究

本方面的研究,与会者有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孟繁勇副所长的《从盛京总管到东三省总督——从盛京将军的职权演变看清朝对东北边疆治理的探索和调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黄彦震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刘毅的《新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关键时期:饶应祺治理新疆探微》、沈阳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杜恒伟的《浅议嘉庆皇帝对西藏的怀柔政策——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几封奏折说起》、辽宁省档案馆孟庆来女士的《盛京将军奕颢因好戏革职案》等文。孟繁勇副所长的文章以盛京将军的职权演变为视角,对清朝治理东北边疆的政策进行探析。得出盛京将军职权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清朝对东北边疆治理的不断探索和调整的结论,为今后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五、满汉文化及其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会者有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阿平女士的《从清代赏乌林制度看清宫廷与边疆民族文化关系》、黑龙江大学教授周喜峰先生的《清朝入关对黑龙江流域各族的影响》、长春师范大学教授吕萍女士的《浅析清代打牲乌拉采珠八旗》、辽宁大学副教授张丹卉女士的《清代东北八旗官学与区域满族文化之繁荣》、沈阳故宫博物院馆员黄嘉女士的《由〈盛京景物辑要〉看乾隆时期的东北地区风貌》、沈阳故宫博物院馆员张国斌先生的《关东:清代的地理边疆与满洲的文化原乡》、辽宁省档案馆冯璐女士的《浅谈档案中一类特殊人群——舅舅姨娘子孙》等文。其中赵阿平教授的文章以贡貂赏乌林制度为视角,利用档案资料、史籍记载、考古文献及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构成、社会状况进行阐述,从贡貂赏乌林制度的主要内容、发展历程与边疆民族文化关系进行分析论述,进而揭示此项制度的作用及影响。黄嘉女士的文章则以辽宁大学图书馆的新史料《盛京景物辑要》为中心,对照其他相关史料,对乾隆时期的东北地区风貌进行梳理,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和历史意义。《盛京景物辑要》形成于清乾隆八年至十九年(乾隆第二次东巡前)之间,是由时任太常寺少卿的励宗万进呈给乾隆皇帝的一套袖珍手抄孤本图书。此书共十二册(卷),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出版价值。书中关于都城、山陵、宫殿、学校、古迹、物产等记载,反映了清代东北地区历史原貌,该史料填补了清宫历史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空白。从书中的记载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作为清代的“龙兴之地”,清入关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宫廷的特殊“照顾”和政策倾斜。

六、边疆文物研究

此方面的研究,与会者有抚顺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德玉先生的《清永陵建筑中的汉文化特征》、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邓庆先生的《耆英、禧恩铸造海防重炮与巩定将军炮刍议》、辽宁民族出版社副总编辑吴昕阳女士的《从图海家族碑看图海的历史功绩》、沈阳故宫博物院馆员于颖女士的《从沈阳故宫的龙纹造型看东北边疆与中原文化的同一性》、辽宁省档案馆肖婷婷女士的《简析弓矢制度》等文。其中张德玉先生的文章从抚顺永陵内的各殿亭建筑谈起,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建筑风格、建筑艺术为中心,通过考察对比积累的大量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对启运殿脊左右箭射日、月和四祖碑亭的“犬型坐龙”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七、中外关系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会者有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孙薇女士的《关于清朝对中华礼文化的贡献——以清对琉球政策中的“抵贡”为中心》一文。作者指出:论述清朝初期对琉球政策时,中外史学界经常使用一句话“清沿明制”。发迹东北地区,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的清朝,在清琉交往之初的对琉政策中,毫无疑问多有这种倾向。其实,即使是在清朝之初,与沿袭明制无关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对琉政策也是屡出不鲜。这些变化源于满洲这一少数民族的身份,是非少数民族抑或满洲所莫属的一种现象。研究表明,随着清琉交往的加深,清帝还针对琉球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统治措施和政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封贡制度中“抵贡”这一现象的出现。朝贡是朝拜与进贡的组合,朝拜是一方之主通过拜访、进贡,向另一方之主进献方物(本地特产),以此表达上下交往的敬意,在清朝与琉球交往中二者常常相伴而行。而“抵贡”则是一种略化了的朝贡方式,清帝所提出的“抵贡”,不要求特定的使者和指定的方物,而是令一方之主的琉球国王以特定场合持琉球所进之物,抵代琉球方物,免去琉球使者进贡的一种方式。

清朝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陆海边疆辽阔。边疆、民族与领土及其周围国家关系等问题始终伴随着清王朝的兴盛衰亡。其治理边疆的得失,始终是清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次会议可以说是第一次研讨从宫廷到边疆,解析清代治理边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经验教训,这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又具有以史为鉴的重大现实意义。深化清朝“宫廷与边疆”这一课题的研究和相应的学术出版及社会宣传,不仅有助于世人了解中国有关边疆的变迁和发展,正视历史边疆问题的真相,更有助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倡导的“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宏观理解和践行。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现今和未来哲学社会科学暨历史学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沈阳故宫博物院十分重视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坚持将“特色立院、学术强院、人才兴院”的办院方针落到实处,不仅出版了一大批获得学界认可和国家奖励的研究成果,而且坚持每年举办高层次、高水平、高规模的学术讨论会,坚守清前史研究这块阵地,坚定扛起了清前史研究这面大旗。沈阳故宫博物院今后会继续努力,打造盛京学术品牌平台,聚集全国相关专家学者,为清前史学术研究和人才的培养助力。

【责任编辑 孙 琰】

2017-05-08

李理,男,辽宁辽阳人,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清宫史、清宫文物。黄嘉,女,辽宁沈阳人,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馆员。研究方向:清前史、清宫史。

猜你喜欢
盛京宫廷故宫博物院
论盛京文化——从清前史规划讨论谈起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夕为“皇室宫廷饮” 今入寻常百姓家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50
盛京往事
空中之家(2017年11期)2017-11-28 05:27:59
浪漫宫廷
风采童装(2017年2期)2017-06-01 11:29:33
宫廷古法白米饭
清代盛京刑部四题
热闹的宫廷
小布老虎(2016年2期)2016-12-01 05:4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