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月,李明航,冯艳琼
运用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背痛国内研究进展
冯 月1,李明航2,冯艳琼3
目的 对运用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背痛的国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以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背痛的相关国内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和结论 近年来国内运用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背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对肌内效贴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运动损伤领域[1],将肌内效贴这一物理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加。但当前国内运用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背痛的研究存在研究对象集中、缺乏后续跟踪、缺乏横向对比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聚集于该领域的研究。
肌内效贴;慢性下腰背疼痛;研究进展
慢性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伴下肢放射痛或麻木,若病程超过三个月则时常伴不同程度腰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因长期疼痛会引起心理疾病。肌内效贴布具有伸缩性,配合肌动力学及生物力学的原理,利用贴布的黏弹性与力学方向,可使肌肉功能恢复正常、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矫正关节问题[2-5]。采用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下腰背部疼痛的方法于早年就已被西方国家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当前国内运用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背痛背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望能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检索法于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CNK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百链云和维普网,分别以“贴扎”“肌内效贴布”“慢性下腰背痛”为检索词,检索到相关文献共6篇。
当前国内已发表的文献,均来自临床治疗,受试者即患者多为门诊就诊患者,研究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联合治疗或纯肌内效治疗两种。贴扎时所选用的方法包括“Y”型、“Y”“I”“爪”混用、四块贴布星型贴扎三种。治疗时间均不相同,持续时间最短为5天,最长为4周。疗效的评价方式也有各有不同,主要为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当前研究结果均显示,肌内效贴能够对慢性下腰背痛的治疗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该部分阐述研究者在实验设计时,治疗组仅以肌内效贴为治疗方法的研究。当前相关研究共3篇,分别就肌内效贴治疗急慢性痛、对比麝香止痛膏疗效、对比隔物灸,三个方面展开,下面就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2.1 肌内效贴治疗急慢性痛疗效对比
慢性下腰背痛,属慢性疼痛。龙志等[6]对贴扎治疗急慢性疼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肌内效贴布在缓解最大疼痛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肌内效贴布对于放松时的疼痛有较为明显的缓解作用;肌内效贴布配合常规物理疗法比单纯采用常规物理疗法在缓解夜间疼痛时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2.2 肌内效贴与麝香止痛膏应用于慢性下腰背痛治疗的疗效对比
刘强等[7]就肌内效贴布对腰肌劳损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为期6个月的研究,研究对象为80例慢性下腰背痛门诊患者。研究者将进行治疗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组,分别采用肌内效贴及麝香止痛贴进行为期5天,每次24h的连续治疗。
一组组根据患者情况疼痛部位的血循、肌肉紧张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爪”形、“X”形、“I”形进行贴扎,另一组则将麝香止痛膏贴于疼痛部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奇数天,采用简化MCGill及健康调查简易量表对患者的疼痛及生活治疗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症状较治疗前均降低,且降低的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内效贴治疗组前后降低的数值更为显著,因此其认为肌内效贴治疗组的疗效较麝香止痛膏更为明显。该研究认为,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用不同的贴扎方式,加强了患者腰部周围肌肉的力量,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
2.3 肌内效贴与隔物贴应用于慢性下腰背痛治疗的疗效对比
韩国栋等[8]对姿势性腰痛的患者,采用肌内效贴布进行为期5个月的临床治疗及研究,研究对象为48例门诊姿势性腰痛患者。
其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Y”形肌内效贴及隔物灸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分别于疗前后采用VAS疼痛评分、RDQ功能障碍评分、LBO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对比组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价指标,数据结果均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组间对比结果显示肌内效贴治疗组较隔物贴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且贴敷舒适性及不良反应发生要优于隔物贴治疗组。研究者认为,肌内效贴布缓解姿势性腰痛症状的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优于传统贴膏,临床使用过程安全可靠。
该部分阐述研究者在实验设计时,治疗组的治疗方式不仅包括肌内效贴还联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的相关研究共3篇。这部分的研究分别与运动疗法、针刀、平衡针进行联合治疗,下面就联合治疗的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3.1 肌内效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下腰背痛
黄楠等[9]对肌内效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下腰背痛进行为期两年的临床研究,将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肌内效贴及肌内效贴联合运动疗法的治疗。
研究者选用宽厚均为5cm的防水、多孔、黏附强的肌内效贴,采用坐位,于腰部最疼痛部位将四块贴布呈星形贴扎。每周更换1次,共治疗4周。肌内效贴联合运动疗法组,在进行贴扎治疗的同时加入参照O’sullivan制定的运动训练,该训练每周3次,每次30min,共持续4周。研究者分别于治疗后第1周和第4周采用VAS评分和OSW腰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组内及组间数据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1),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分别随访2-6人,均无复发。研究者认为肌内效胶贴与运动训练联合应用能显著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痛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残疾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2 肌内效贴联合针刀治疗慢性下腰背痛
黄殿祺[10]对针刀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设置仅用针刀治疗以及针刀配合肌内效贴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
一组进行小针刀松解治疗,治疗位置主要在腰椎横突处、棘突及棘突下、髂骨后部、骶尾部的压痛点或者硬结、条索状改变等阳性反应点。肌内效贴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具体为治疗后将四块肌内效呈星形黏附于治疗部位。整个过程一共持续4周,每周2次治疗。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OSW腰功能障碍指数、JOA评分及表面肌电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由此研究者提出,针刀联合肌内效贴能显著减轻慢性下腰背痛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腰部肌肉的肌力、肌张力以及肌肉疲劳程度,纠正腰背部肌群失衡状态,恢复慢性下腰背痛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
3.3 肌内效贴联合平衡针治疗慢性下腰背痛
宋瑞军等[11]人选取腰痛时长大于3个月的100例门诊受试者,就慢性腰痛采用平衡针结合肌内效贴进行为期11个月的治疗研究。
两组均进行平衡针治疗,肌内效贴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联合“Y”形肌内效贴进行治疗,分别进行连续3周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的疼痛及功能障碍评价,同时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均有所减少,治疗疗效明显。组内的各项数据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且肌内效贴联合治疗组的数据显示该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由此研究者认为,平衡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该方法不仅治疗费用较低且感染率低,较单独的毫针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但同时研究者也指出,就此方法的远期治疗效果而言,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4.1 研究对象集中,缺乏普遍性
慢性下腰痛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肌内效贴对慢性腰背痛对的研究均来源于临床门诊患者,研究对象均较为集中。对于未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尚未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若就研究对象的选取而言,已发表的论文所选用的对象缺乏普适性。
今后的研究者是否可以对慢性下腰背痛的高发人群根据发病原因进行分类并就不同类型进行研究。从而将治疗效果与病因相结合,从病因为切入点对治疗效果的产生原因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4.2 研究时间较短,缺乏后续跟踪,难以了解后期结果
当前的研究结果均显示疗效较好,但研究时间均较短。当前对每个受试者的治疗时间持续5天至4周之间不等,均存在研究时间较短,难以了解传统治疗组疗效是否会在后期发生改变,且传统治疗组的疗效也许还未有所体现。
此外当前的研究还缺乏对患者进行抽样的后续跟踪调查,目前的研究者仅黄楠等[8]在对肌内效贴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下腰背痛的研究中体现了后期回访。今后的研究是否可以增加治疗时间,从而对了解肌内效贴的治疗及时效性进行研究。
4.3 不同贴扎方法对慢性下腰背痛的改善情况缺乏横向对比研究
通常不同的贴扎方法,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当前研究均是就某种贴扎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或进行对比,就不同的贴扎方法对改善慢性下腰背痛的治疗情况还缺乏横向对比研究。
当前肌内效贴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运动损伤领域[1],将肌内效贴这一物理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加。通过综述肌内效贴对慢性下腰背痛的国内研究现状,笔者认为采用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背痛的领域还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望将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聚集于该领域的研究。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汤新安,王人卫.肌内效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6):45-48+70.
[2] Bae S H,Lee J H,Oh K A,et al.The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potential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 anticipatory postural control and cerebral cortex[J].J Phys Ther Sci,2013,25(11):1367-1371.
[4] Lee J H,Yoo W G.Application of posterior pelvic tilt tap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with sacroiliac joint dysfunction and increased sacral horizontal angle[J].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2012,13(4):279—285.
[5] Kang M H,Choi S H,Oh J S.Postural taping applied to the low back influences kinematics and EMG activity during patient transfer in physical therapis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J].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Kinesiology,2013,23(4):787-793.
[6] 龙 志,王人卫,王 琳.肌内效贴布对急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缓解效果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5):39-42.
[7] 刘 强,沈 莉,朱玉连,等.肌内效贴布对腰肌劳损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6):495-496.
[8] 韩国栋,谭 洁,蒋再轶,等.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姿势性腰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57-859.
[9] 黄 楠,张 军,张亚军,等.肌内效胶贴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J].武警医学,2015,26(2):142-144.
[10]黄殿祺.针刀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下腰痛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95-96.
[11]宋瑞军,戴志凌,吴 威,等.平衡针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08):12-13.
Domestic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Kinesio Taping to Treat Chronic Low Back Pain
FENG Yue1, LI Ming-hang2, FENG Yan-qiong3
Objective To overall review the domestic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kinesio taping to treat chronic low back pain.Methods Related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and analyzed to search the applications.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kinesio taping had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researches on kinesio taping was no longer confined to sports injury.There was 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focused on its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However,there were three main problems existed nowadays,including over centralization of subjects,lack of subsequent tracking and laterally comparative study,more researches should focus on this field in the future.
Kinesio taping; Chronic low back pain; Research development
G80-05
A
1003-983X(2017)10-0887-03
2017-08-09
冯 月(1995~),女,云南玉溪人,研究方向:运动康复.
1.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北京海淀,100084;2.云南省玉溪市第一中学,云南 玉溪,653100;3.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653100
1.Institute of Sport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of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 Haidian Beijing, 100084; 2.Yuxi First Middle School, Yuxi Yunnan, 653100; 3.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6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