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冬燕,张 颖
东北财经大学 a. 会计学院、b. 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教学改革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莫冬燕a,b,张 颖a
东北财经大学 a. 会计学院、b. 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5
教学改革一直是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关注问题,但当前改革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基于此,论文以提高教学改革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主要目的,通过对教学改革现状及问题的全面分析,阐述了教学改革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从科研驱动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对大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改革;科研驱动式教学;大学生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问题属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性问题。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教学模式的转换和教学体制的深化,来推动大学生对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化,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问题,但在当前的教育制度背景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似乎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呈下降趋势,这与当前的教学方略和教育规划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化这一目标形成矛盾体。为此,就需要加强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探讨教学改革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问题,有着更为显著的必要性,对于完善教学体系有着鲜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门持续关注的核心问题,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从课程设置、授课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然而,尽管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教研脱节、单维度灌溉式教学、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引发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等负面效应,压缩了其提升空间,而且这一现象尤为普遍。当前大学生生活、学习多显浮躁,自控力不强成为大学生的通病。笔者近期的一项问卷调查发现,各类高校中都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存在自我管理上的缺失,上课玩手机、逃课、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行为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其自我管理能力堪忧。因此,加强对教学改革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问题的重视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教学与科研脱节,阻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科研是目前诸多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高校的排名等都与其科研能力紧密相关,科研与教学本应成为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一方面,教师从教学中受到启发而发现新的科研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与学生的学习思考热情。[1]对科研的重视使科研在高等学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科学研究成为了高校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也是对高校进行排名的主要标准。[2]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科研与教学没有实现较好的融合,甚至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关系。高校中科研名师不会讲课,教学名师不搞科研似乎成为一种常态。这种教学科研脱节的现象恰恰违反了重视科研的初衷,即对人才的培养。倡导科研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学生具备体现人真正价值的品质,[3]但当前很多教师在搞科研的同时未能将科研成果与学生进行及时分享,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创新思维,反而由于科研耽误教学时间,导致教学质量偏低,这也滋生出大学生对科研能手且授课质量不高教师的偏见,甚至对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产生错误的认识,进一步导致大学生从心理上抵触学习,不利于其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对于不搞科研的教师,由于其所教授知识缺乏自己独创的元素,不利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与探索,其在教学过程中也很难真正起到引导学生“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作用。从这方面而言,教学与科研脱节,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二)灌输式教学占据主流,弱化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课堂上会多一些由学生进行主题展示的内容,但单维度灌输式教学仍普遍存在于大学课堂之中。一方面,由于从小到大受单维度灌溉式教学方式影响,很多大学生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严重依赖教师的指导,对于教师所讲内容不加思考全盘接受,缺乏批判性思维,导致学生创新性不强,学习灵活度不高,在遇到问题时只想从已有模型和理论中寻找答案,而缺少自己的创新元素,不能与时俱进。“学而不思则罔”,缺少批判性思维,不加思考的学习也导致了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所学内容有何用处?如何应用?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时仅能获得所有所学知识的5%~10%,有90%~95%都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的。[4]可见,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完整性,未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虽然教学改革一直在倡导让学生作为授课主体,进行互动式的探讨学习,但由于诸多教师也已经习惯了单维度的教学模式,对于如何互动缺少准确的认知。且在课堂互动中,“广而不精”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为了迎合教师喜好而尽可能写的全面却缺乏深度,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精髓就是使大学生对所选研究的问题有通透深入的理解,“样样通,样样松”的泛泛而谈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不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钻研的兴趣,学习能动性难以得到提升,互动式教学模式价值难以真正发挥。
(三)教学和考核内容缺乏创新性,压缩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必须足够新颖才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热情、钻研热情并强化其时间管理能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十多年学生生涯中都是在各样的书本知识中度过的,大学入学之前的灌输式教学和以教科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使许多学生对教科书产生免疫。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也了解到,如果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能将课本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这种课程也更易受学生欢迎,学生对授课教师也更加尊重,对所学课程也更加感兴趣。但如果进入大学后,教师所讲内容仍主要围绕教科书而缺少启发性的拓展,则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当前的情况恰是如此,很多课程讲课内容对教科书严重依赖,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也仅仅局限在字面意思上的知识,而缺少能结合实际案例启发大学生思维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授课内容的有用性也带有质疑。同时,在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时,也严重依赖课本知识,而缺乏对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所融入课本知识的一些更深层次理念的考核。这种考核模式为“期末突击”者钻了空子,听课与不听课所学到的知识差异性较小,考核成绩也相近,这无形中打击了认真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使学生养成了上课迟到、听课三心二意、无法高质量完成教师所布置课后任务的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面临着重大难题。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体现了其利用和整合自身资源(身体、心理、时间、价值观等)的能力以及开展自我认知、组织、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活动而不断使自己趋于完善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反映,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5]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其适应能力。虽然大学生都已经成为成年人,但由于校园生活和社会实际情况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且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即使是成年的大学生,也仍被视为“孩子”,这种思想也渗透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中,仍未能按照成年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任大学生自我发展而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或者是管理不得当,就易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后果。因而,需要通过教学改革来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一)教学改革可以促使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叶圣陶前辈曾说过:“教不是为了教”,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培养学生的目的都是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活的方法”,而非“死的知识”。通过教学改革,首先,从教学理念上给大学生渗透注重方法学习的思想,培养其爱思考、勤思考的习惯,并培养其会思考的能力;其次,通过更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更优秀的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及实用性,培养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效果,还可以使大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享受知识充盈带来的满足感,也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防止负面情绪的产生;最后,通过授课方式的转变来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助于大学生分析自身所处现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并帮助其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合理的进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随之提升,有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完整、各方面素质都过硬的综合型人才。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倒逼教学改革
上文主要分析了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但同时,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也会倒逼教学改革,二者相互促进。首先,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对授课内容要求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其学习态度也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被动消极的学习模式转变为积极主动发问式学习,这也对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回答学生关注的各种问题。当授课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深层次的学习需要时,学生也会通过与教师沟通或者与教务部门沟通的方式来改善现状以提高授课质量。其次,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提高教师授课热情。当学生反馈积极时,教师也会从授课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教师授课积极性会提高。教师授课积极性提高一方面激励教师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最新学科动态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授课积极性提高也能激励教师为授课做充分的准备,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也能促使学生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也能开拓教师的思路,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教学改革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为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除了要正确处理好两者间的逻辑关系外,还应当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作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任务进行落实,进而实现其教学改革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现实目标。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除了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性等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其不断成长进步。当前很多大学内弥漫着“60分万岁”“学习不如考证”的消极氛围。一方面,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甚至对生活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足够的激励来督促自己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时间。另一方面,消极的学习氛围使得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对自己的行动没有规划并缺少必要的自身监督,自我管理能力不仅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呈下降趋势。为此,就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策略,来全面提升教学改革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行动贡献。
(一)实施科研驱动教学模式,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意识
科研与教学脱节的现状与大学重视科研的初衷背道而驰,当前,科研与学习似乎是零相关甚至负相关的两个存在,大学生也普遍认为科研是硕士或者博士的工作。但实际上,这种理念本身就站不住脚,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而科研培养的是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也是“授人以渔”的一种体现,因为这种能力也恰恰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知识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的知识体系也必须及时更新,企图通过对“死知识”的学习而真正掌握知识是不现实的。通过科研驱动式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将自己以及其他优秀人员的科研成果及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所学领域的前沿动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领域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和深层的把握,也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大学生会主动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的时间从事更深入的学习,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也会得以提升,这也有助于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术活动,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讲授自己研究内容灵感来源、拟解决或已解决的问题以及实施方案,可以给学生以启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软实力,有助于大学生分析自身情况以及外界环境,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寻找解决措施,不断完善自我。这种自内而外的影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实施双向互动教学模式,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6]通过实施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只是作为课程的一个主导者或是“主持人”,学生在课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研讨、问答和对话等多元的学习方式学习。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从中获益。首先,增强师生间的信任。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成为讲课的主要成员,能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师生建立信任,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互动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知识留存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当然在专业相关范围内),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设计研究方案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起到协助者的作用而非主要组织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决策者和方案实施者的角色,更有助于锻炼其思维的敏锐性,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时间控制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发现,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内容平均留存率(两周后)有很大差别,前者能达到50%~90%,而后者只有5%~30%,通过主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要比听讲式的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高出数十倍。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为大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内涵提供了有效方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间接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效能
急于求成地讲授课程内容而忽略了对课程最基本的原理的教授是当前大学教育还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教师可能出于追赶教学进度或是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大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的目的,而对一些理论性的内容一带而过而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很多教师认为对于大学生,知道“如何做”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为什么”是研究生或是博士生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给本科生讲授“为什么”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且本科生的知识储备可能还未达到理解“为什么”的水平。但这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长时间的被动接受知识会使大学生丧失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不利于大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能真正学的通透。这种只知道“怎么做”的填鸭式教学虽然表面上提升了教学进度,也减少了学生的课业压力,但实际上,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背后的原理,通过对原理的学习培养的是一种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最核心的内容,掌握原理也能使大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但当前大学教育的现状正是这种核心的理论方法被忽略掉了,导致大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大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所记忆的内容缺乏可持续性,且难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因而,在课程教授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基础理论的培养,在“知其然”的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所学的知识才是“活的”,才能通过对知识的传授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重要且紧迫。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着,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多数大学生仍未达到能较好管理自己行为的阶段,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于高校之中。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除了自身原因外,很大程度上还与当前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存在问题相关联,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改变转换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1] 张俊超. 变革大学组织制度,改善教学与科研关系[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 119-124.
[2] 刘莉莉. 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再审视.[J]. 高教探索, 2000(2): 36-39.
[3] 周川. 从洪堡到博耶, 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 教育研究, 2005(6): 26-30.
[4] 杨春丽, 杨景楠. 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42): 88-89.
[5] 黎鸿雁.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8(1): 85-87.
[6] 唐世刚, 钟万林. 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18): 42-43.
(责任编辑:杜 敏)
Research on the Improvement of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n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MO Dong-yan, ZHANG Ying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ongoing in Chinese university education, but the education reform’s effect is still weak, and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enthusiasm is poor, which is the result of undergraduates’ poor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the thesis focused on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ddress the link between education reform and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by analyzing education reform’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Suggesting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through three aspects: implementing scientific-driven teaching、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on fostering basic theories of undergraduates.
self-management ability; education reform; scientific-driven teaching; undergraduates
G420
A
1007-6875(2017)02-0112-05
��日期:2016-11-10
10.13937/j.cnki.hbdzdxxb.2017.02.021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财经类院校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培育研究”(JG16DB118),“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JG16DB122);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莫冬燕(1984—),女,广西金秀人,管理学(会计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与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