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黎明职业大学 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海丝”英文语篇的遗产话语建构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泉州文本为参考
王 强
(黎明职业大学 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对包括“海丝申遗”文本在内的“海丝”英文语篇的遗产话语建构具有指导作用。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丝绸之路网络平台”介绍泉州的文本为个案进行分析,认为“海丝”英文语篇遗产话语建构上应抑制评价资源的“态度和分级”这两个子范畴,以体现“原真性与完整性”以及“突出的普遍价值”。
遗产话语;原真性;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市
2016年5月19日,泉州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海丝申遗”)的牵头城市,与广州市、宁波市、南京市共同签订《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中国城市联盟章程》和《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关于保护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2017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分析“海丝”遗产申报项目变化与话语策略调整,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遗产话语的建构。近年来,由于国际上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及保护理念有新的发展,尤其是《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15年版)(下简称《指南》)对遗产的“突出的普遍价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原真性与完整性”(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作了比较详细的界定,包括“海丝申遗”文本在内的“海丝”英文语篇的遗产话语建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以话语分析作为核心概念的研究方法开始受到遗产学界的重视。李正欢[1]认为:有关世界遗产的评定均依赖《指南》这套标准化的审美和价值话语,形成了 “遗产语境”中的话语强势,成为影响范围空前广泛的“权威性遗产话语”(authorized heritage discourse)。罗拉简·史密斯[2]认为:依赖《指南》评定世界遗产是一种话语建构,“权威性遗产话语”集中体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及其分支机构所制定的公约、宪章与指导原则中,强调以物质为载体的原真性,偏好宏大的、久远的、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历史遗迹,注重遗迹体现的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等所谓的“突出的普遍价值”。侯松等[3]认为:本土的话语叙事尽管有助于体现遗迹的历史性和文化多样性,但往往并不符合西方遗产话语体系中“突出的普遍价值”“原真性与完整性”等要求,其无法与“权威性遗产话语”接轨,结果是有关遗迹的评价很难被国外受众理解与接受。
我国著名历史文化遗迹在世界遗产申报上,既往的成功案例表明,申遗文本的话语建构是否平衡本土话语叙事与“权威性遗产话语”关系,将影响申遗的成败。“海丝申遗”文本的话语建构也应充分考虑“权威性遗产话语”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要求以及在评价历史文化遗产上所要求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原则。
在文化遗产的描述上,本土话语叙事与“权威性遗产话语”究竟反映着怎样不同的态度和修辞策略?这可结合评价理论进行理解。由马丁为代表的学者[4]提出的评价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该理论是话语分析领域被用来评价、采取立场、建构文本和协调人际立场和关系的特定方法。评价理论不仅探讨态度、判断和情感反应在文本中的显性表征,还关注隐性的暗示、假设和假定。同时,评价理论还探讨在这些态度和判断下如何采取适当的表达形式,以应对可能存在的来自持不同观点者的意见。根据评价理论,“权威性遗产话语”要求对“突出的普遍价值”关注,实际上要抑制评价资源的“态度和分级”这两个子范畴,这也就要求遗产话语建构中避免使用明显表明主观态度的词汇。
上文提到,“权威性遗产话语”集中体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及其分支机构所制定的公约、宪章与指导原则中,因此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丝绸之路网络平台”关于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迹评价[5]为参考,可有助于泉州“海丝”英文语篇更好地建构“权威性遗产话语”。
(一)体现“原真性与完整性”的话语建构
据相关资料[6-8]可知,“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这样的本土话语叙事方式源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综合研究学术委员会在泉州举办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那次会议期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协调员迪安博士与27个国家5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国际学术考察队,实地考察了泉州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遗址和大量的伊斯兰教、摩尼教的古迹,考察论证泉州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港”,认定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历史地位,美誉泉州为“宗教博物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等。由此,在本土遗产话语中广为流传着诸如“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宗教博物馆”的本土话语叙事。然而,这并不完全符合《指南》中对遗产描述“原真性与完整性”的要求,这些具有本土遗产话语特色的提法因难以论证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而不易被“权威性遗产话语”体系采纳。
根据评价理论,人际交流的话语修辞中,正面的评价往往是在积极情感评价资源的基础上建构的[9]。迪安博士等学者在泉州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提法是一种基于积极情感评价的价值判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负责人沙巴罕博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表过以“Quanzhou, A Crucial Eastern Port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utes”(《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上极其重要的东方港口》)为标题的新闻稿,但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网络平台”介绍泉州的文本中,去掉了上文提到的本土话语叙事的明显表明主观态度的语气或词汇,而采用客观平实的话语进行描述。下面即举例说明。
例1 This glorious past is attested by several historic sites linked to the Maritime Silk Roads in Quanzhou. Shipwrecks excavated in Quanzhou Bay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testify to the prosperity and vibrancy of the port, such as the wreck of a sailing ship with a wooden hull, unearthed in Houzhu Harbor (Quanzhou Bay). This three-masted ocean-going commercial vessel seems to have been originally built in Quanzhou in the 13th century, and at the time of the wreck, was returning from South-East Asia loaded with spices, medicines and other merchandise.(泉州众多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泉州港这段辉煌的历史。泉州湾出土的船舶和南海沉船就是泉州港当年的繁荣和兴旺的例证。例如泉州湾后渚港出土的那一艘沉没的木壳帆船残骸,很有可能就是一艘建于13世纪泉州的三桅远洋商船,当时满载香料、药品和其他商品,从东南亚回国后在港口沉没。)
例2 In the Song (960-1279 AD) and Yuan (1271-1368 AD) Dynasties,sailors, merchants and explorers came together in Quanzhou from across many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and their continual presence in the cit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many different ethnic and religious groups in the city, including Buddhists, Hindus, Taoists, Nestorians, Manichaeans, Jews, Catholics and Muslims. (宋元时期,世界各个不同地区的航海者、商人和探险家来到泉州港,他们当中有佛教徒、印度教徒,还有信奉道教、景教、摩尼教、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的人士,他们居住在这座城市里为不同种族与宗教群体和谐共处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例1、例2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介绍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历史地位及多元包容的宗教文化时,为追求描述的客观性,文本中去掉“宗教博物馆”等本土话语表述,在话语修辞中抑制了评价资源的“态度和分级” 这两个子范畴,在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等研究基础上作出遗产价值的描述与论证。
(二)体现“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话语建构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角度来说,“海上丝绸之路”是跨文化对话最为成功的历史范例之一。因此,人们不应忽略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文化遗迹的文化传播价值、文化交流价值,“海丝申遗”应寻求推动跨文化多向对话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网络平台”介绍泉州的文本中,正是突出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如例3。
例3 The Qingjing Mosque, furthermore, is China’s oldest mosque, and stands as a witness to the long-lasting interaction between Quanzhou and the Arab-Islamic world. Additionally, the Cao An (Thatched Hut) Manichaean Temple hosts the only stone statue of the Manichaean prophet, Mani. Furthermore, a number of civic monuments such as the stone-beam bridge, Luoyang, and the scenic long bridge, Anping, not only stand as witnesses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Quanzhou-Zayton harbour, but also reflect a blend of Chinese and other cultures in their design and architecture.(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清真寺,泉州清净寺是泉州与阿拉伯世界长期交流的见证。另外,泉州晋江草庵供奉着世界仅存的摩尼光佛石像。此外,还有其他民间的古迹,如梁式石桥洛阳古桥与风景秀丽的五里长桥安平桥,不仅是泉州刺桐港繁荣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在设计和建筑上的融合。)
在例3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泉州的桥梁、庙宇、雕像等历史文化遗迹的描述,并不只限于对物质要素描述,而是显现出对国家或地区间交流和对话而产生的特定时空范围内多元包容文化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关注。
作为指导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遴选与监控的规范性文件,《指南》针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与策略、遴选与监控、类型与地区分布、“突出的普遍价值”、“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内涵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其中,“原真性”是指物质描述的真实性,“突出的普遍价值”则反映遗产评价从强调物质遗存的杰出性向关注物质遗存所承载的文化重要性发展的取向。因此,包括“海丝申遗”文本在内的“海丝”英文语篇应重视遗产话语建构。应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理解海上丝绸之路所蕴含的多元包容、合作共赢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在遗产点描述上更应体现遗产“原真性与完整性”,以此推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在世界范围的更大影响。
[1〗 李正欢.话语、权力与目的地治理转型:鼓浪屿遗产化研究[J].旅游论坛,2015,8(2):7.
[2〗 SMITH L.Uses of heritage[M].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2006:17.
[3〗 侯松,吴宗杰.遗产研究的话语视角:理论·方法·展望[J].东南文化, 2013(3):6.
[4〗 MARTIN J R,WHITE P.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1.
[5〗 SHABAHANG M.Quanzhou, a crucial eastern port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ads[EB/OL].[2016-11-22].https:∥en.unesco.org/silkroad/content/quanzhou.
[6〗 胡永奎.“和平方舟”访古港 历史名城振新风: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泉州考察记[J].中国工商,1991(6):13.
[7〗 张明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在福建[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7(4):74.
[8〗 陆芸.近30年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述评[J].丝绸之路,2013(2):13.
[9〗 王强.基于评价理论的新闻评论分析:以印度对“一带一路”评论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1):134.
(责任编辑:李金锋 英文审校:杨秋娜)
On the Heritag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for the Historic Sites Along the Maritime Silk Routes:Taking UNESCO’s Comment on Quanzhou as the Example
WANG Qi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 Trade and Tourism,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00, China)
With an aim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omination documents,OperationalGuidelinesfortheImplementationoftheWorldHeritageConventionis a good reference to the discourse construction for historic relics along Maritime Silk Routes.Take the introduction of Quanzhou on the UNESCO “Silk Road Online Platform” as the example,the cas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attitude and amplification, the two subcategories of appraisal sources should be restrained to meet the authenticity, the integrity and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in the world heritage context.
heritage discourse; authenticity; Maritime Silk Routes; Quanzhou City
1008-8075(2017)01-0038-04
10.13446/j.cnki.jlvu.20170008
2017-01-28
王强(1971-),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
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D01);黎明职业大学规划项目(LW2016104)
H 3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