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及现状调查探析

2017-03-06 04:57郭鹏宇李思璇庞巧童祝于卿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纸质媒介大学生

郭鹏宇 李思璇 庞巧童 祝于卿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及现状调查探析

郭鹏宇 李思璇 庞巧童 祝于卿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116024)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的必然途径。本调查报告通过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了阅读方式的转变给大学生阅读带来的正、负两面效应。提出合理运用新媒体有效引导大学生阅读的方法,构建政府、家庭、高校、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五个主体多元通力合作的“五力模型”机制。对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阅读所面临的问题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新媒体;大学生;阅读

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塑造。”作为大学生的阅读有其精神的提升性,不同于一般读者的阅读休闲性,大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和阅读选择、接受能力,阅读的深度与大众阅读群体有很大的区别。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接受新技术比较快的年轻人,新媒体给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影响。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调查与进一步研究,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阅读所面临的问题,能让新媒体更好地应用于阅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质量。

一、调查结果及研究分析

(一)调查样本和调查方法的选取

本次调查的样本选取的是在校就读的本科生,学校区域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四川省等高校,以保证调查样本的全面性。通过微信和QQ等方式在小组成员的高中及大学同学中分享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主要应用了网络问卷调查法,设置关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情况如阅读的态度、习惯、特点等相关问题。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而掌握大学生应用新媒体阅读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在应用新媒体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探讨寻求解决方式等。共有326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45人,女生181人,涉及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等各专业。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提供了两种获取信息也就是阅读的主要媒介,第一种是纸质书籍或期刊杂志,第二种是手机等新媒体方式阅读。326人中,有137人选择了第一种纸质书籍或期刊杂志的阅读方式,其余189人则选择了第二种手机等新媒体方式阅读,分别占据比例42.02%和57.98%。通过调查数据可得出在新媒体时代影响下,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选择使用新兴的阅读方式来获取信息以及阅读。

我们对选择纸质书籍或期刊杂志的同学们进行了关于选择纸质而不选择手机等新媒体的原因提问,其中52.55%的同学选择了纸质书籍或期刊杂志阅读更有收藏价值,44.53%的同学选择了可以做批注笔记,64.96%的同学选择了阅读的思考性更强,40.15%的同学选择了能更好的汲取知识,56.93%的同学选择了阅读信息更加集中而不杂乱,32.12%的同学选择了信息更具权威性。我们也对选择了手机等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同学提出了关于选择手机等媒体进行阅读的原因,其中92.59%的同学选择了方便携带,43.39%的同学选择了购买便宜,63.94%的同学选择了节省空间,34.92%的同学选择了互动性强,71.43%的同学选择了能够快速查找信息,37.04%的同学选择了不用纸张更加环保。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纸质书籍等传统媒介下的阅读方式具有收藏价值、可批注、信息集中且权威等新媒体方式阅读所不具备的优点;手机等新媒体阅读方式也具有方便携带、价格便宜、快速检索而且低碳环保等纸质阅读不具备的优点。

我们同时还询问了选择手机等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同学们获取信息经常使用的平台。有73.54%的同学选择了微信公众平台,不过众所周知,微信公众平台甚至朋友圈中充斥着各色各样的微信推送,而这些推送信息的质量、真实性又如何?

二、阅读媒介的转变对阅读方式的影响

(一)传统媒介下的阅读方式

对于人类进行文字记载以及流传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人时期,从树皮、兽皮、甲骨到人类逐渐发展起属于人类自己的文明需大量记载的竹简、石板、锦帛等等,直到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这无一不体现出人类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对于记载与传承的重视。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那些笨重的文字记载形式注定会被人类抛弃,所以携带方便造价低廉的纸质印刷媒体也就是书本、报刊、杂志等逐渐成为阅读媒介下人们普遍采用的阅读方式。然而这种在历史潮流进程中看起来已经很先进的纸质印刷媒体,也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中逐渐被新媒体设备取代,从而变成了相对意义上的传统媒介。可是这种传统媒介仍然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尤其针对我们本次调研的受众——大学生,无论是学校的课本还是图书馆中的典藏,都是依靠纸质媒体作为文字信息的主要载体的。

传统媒介的纸质阅读要求读者的注意力极大投入,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想象力。这种传统媒介是单向的互动,是没有自主权的单向灌输,而且也对读者本身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很强的要求,否则很难把传统媒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再处理。传统媒介中的纸质印刷阅读属于深度阅读,要求用心体会与感悟,对阅读质量的要求比较高。而这种深度阅读也会让读者收获更多的精彩,拥有更深刻的体会。

(二)现代媒介下的阅读方式

主要是指区别于传统媒介的一种使用新媒体的阅读形式,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命名是相对的概念,是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引起的新旧比较,是一个相对意义的。而新媒体从其内涵上来说是指在新的数字技术体系的支持下,与传统媒体相比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传播方式的新型媒体。而这种新型媒体在本次调研的受众也就是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尤为使用普遍,主要体现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终端的多样扩展。很多网络新媒体阅读形式出现在这种移动终端上,传统的纸质书籍对应电子书籍,传统的收音机广播对应新兴的网络广播类APP,传统的电视节目对应网络转播直播的视频节目,传统的报刊对应新闻类APP等等。以往的传统纸质印刷阅读都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出现了在内容上可近乎完全替代的电子版阅读文件,而这种存在于移动终端上的新型媒体也因其检索快捷、携带方便、可有效利用人们的碎片时间等优点日益得到广泛使用,已渐渐占据了大众阅读载体的主流地位。

三、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阅读带来的影响

面对媒介方面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带来的阅读方式转变,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阅读的正面影响

第一,新媒体阅读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可随时利用手机、平板电脑或其他移动阅读设进入阅读状态,把阅读渗透到了日常生活每时每刻之中,火车站、交通工具上、机场、路途中等等,阅读场所多元化。

第二,新媒体阅读提高了大学生阅读效率。新媒体阅读获取信息的方式决定了它可以整合互动、搜索、同类信息比较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相对于传统阅读的纯文本形式,新媒体可以把信息配合以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提供多样阅读内容。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大学生阅读的效率。根据认知心理学,同一信息的编码越丰富,那么越有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同等情况下新媒体多种形式信息的呈现会比单一文字信息更容易获取、记忆、提取。

第三,新媒体阅读方式激发了大学生阅读的兴趣。纸质阅读更多的是单向传播,缺少对于问题的探讨。新媒体阅读具有双向沟通特性,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在阅读的同时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感触和想法,与更多的读者进行交流。作者也可以参与讨论,甚至有时候作者还会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及时更改写作路径和故事的发展。信息的即时反馈、良好的互动性为大学生的阅读后交流互动创造了条件。

第四,新媒体阅读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网络的检索功能使大学生根据需求定向查找所需要的内容,不断丰富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质。

(二)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阅读的负面影响

第一,新媒体阅读的内容庞杂,良莠不齐。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世界观都处在形成阶段,对互联网中充斥的各类信息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在大量信息的影响下产生思想混乱,阅读品味以及思想低俗化等不良情况。

第二,新媒体阅读的形式过于直接,阻碍了读者的思考能力发展。传统媒体的书籍报刊还有杂志都是文字形式为主,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客观性等特点,给了读者们合理的想象空间。而文字、图片、声音三位一体结合而成的十分完善的新媒体则完全压缩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也阻碍了想象思维的发展。

第三,网络信息的互动性、链接性易造成大学生在新媒体阅读中迷航,不仅浪费时间,还养成拖延的习惯。面对海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学会取舍,成为信息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第四,新媒体阅读的方式易使大学生养成碎片化、肤浅、浮躁的阅读习惯。碎片知识能留下的只是肤浅、表面的网络信息,只会留下短暂记忆,不会引发我们对阅读内容本质的深度思考。

四、构建“五力模型”应对机制,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新媒体阅读

对于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来说,只有政府、家庭、高校、社会各界和大学生自身五个主体多元通力合作,统筹兼顾,构建系统完善的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的“五力模型”机制,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阅读。

(一)政府。全民阅读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支点。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在全会决议中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江苏省、湖北省地方全民阅读法规正式实施;上海、福建、深圳、吉林等省市的全民阅读立法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些地方性阅读法规将全民阅读纳入政府工作规划,明确了政府在提供和保障公共阅读资源等方面的责任。但是针对大学生这一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提供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及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环境,对大学生阅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还应该加大对新媒体媒介的监管机制。

(二)家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尤为重要。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家庭良好的阅读氛围。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便捷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与孩子交流新媒体阅读内容,建设“书香之家”,培育家庭阅读风尚,让阅读成为家庭的生活方式。

(三)高校。我国各高校普遍都重视大学生阅读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但对阅读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各高校应该创新开设与阅读相关的素质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对学生的阅读生活加以引导,在愉悦身心、提高修养的同时,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组织文化讲座、读书沙龙、名家讲坛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利用校园各种新媒介平台,加强其精品内容的建设和传播。

(四)大学生。要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喜爱阅读,主动阅读,培养自身文化底蕴。要将新媒体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我们在阅读传统纸质文本时,应注意要“纵向深入”,而在网络阅读时则应多进行“横向比较”。进行对比与甄别,得出自己的结论。改善自己的阅读文化,树立正确的阅读价值观,培养我们的文化自觉性。

(五)社会。“建设书香社会”是国家对全民阅读发出的召唤,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普及与广泛开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提倡和指引、政府相关机构的主导与扶持,也需要全社会的高度认同与积极配合,需要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24小时书店的建设、各种民间阅读组织的蓬勃发展、网络读书会的日益盛行、新闻媒体的推动、“城市阅读指数”调查报告的发布等,社会各界、所有人的努力有效促进了全民阅读活动深入持续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已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培养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高效健康的阅读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获取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培养自身文化底蕴与知识积累。为即将步入社会,以及个人的今后发展乃至国家民族的发展,做好准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吧!

[1]付梅、刘娟、葛明贵,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变与大学生阅读,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月.

[2]费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探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沈琴、周海霞,大学生网络阅读刍议,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0期.

[4]谢复玉、李波,社区居民阅读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成人教育,2015.7(43-45)

(责任编辑: 李冬青)

G642

A

1007-421X(2017)01-0070-03

猜你喜欢
纸质媒介大学生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