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
结合贯彻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国发〔2016〕23号),力争通过3~5年系统推进示范基地建设,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探索形成区域性的创业创新制度体系和经验。到2018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的示范基地,营造更有效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发展壮大一批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领军作用的创新型企业,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到2020年,在政府管理服务创新、创新资源市场配置、公共服务平台构架、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形成制度体系和积累经验,引领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创业创新发展,创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建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万众创新示范区。”
示范基地重点建设集聚国内和国际创业创新资源、创新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有利于风险投资机构集聚的综合性创业创新中心,营造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率先形成“双创”制度体系。
(一)全面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全面落实“双创”政策措施
(三)建立健全创业投资基金
(四)不断完善创业创新生态
(五)加大“双创”文化建设力度
(六)构筑创新载体建设新格局
推广应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制度创新成果,支持示范基地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享受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的各项政策,鼓励各类主体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双创”发展的若干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一批瓶颈制约,不断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双创”生态和政策环境,促进新旧动能顺畅转换。重点在七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创业创新活动的干预,建立符合创业创新规律的政府服务模式
(二)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三)实施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收益分配制度
(四)支持各类专注于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机构集聚发展
(五)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六)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度
(七)推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
示范基地重点围绕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和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的特色优势,通过推进一批重点工程,进一步激发“双创”内生动力,形成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打造一批技术转化平台
(二)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三)推动一批创新中心和创新研究院
(四)规划建设一批开放便捷的创业创新街区
(五)完善一批创业创新服务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