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淼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
□周淼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际格局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的重要性,主要在正确看待时代、积极应对国际格局的调整与变化、推进国际体系的变革、发展国际经济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外交新战略新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战略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有关国际战略的调整、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理论成果,这是指导我们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行动纲领,必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变革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之中。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格局变动明显,国际政治经济力量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转移的进程明显加快,世界多极化秩序更加明显。中国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也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在国际上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我们需要认真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战略形势,为实现中国国际战略目标进行全局性谋划,制定出正确的战略与策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在中国外交战略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是我党十八大以来有关中国国际战略的调整、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行动纲领,必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1.1 时代主题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研究国际关系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国际战略和策略的依据和研究起点,要全面看待时代主题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时代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一历史阶段的界定,其中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向的差异是划分时代的标准。大的时代划分是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性质决定的,当今时代也被称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时代主题是时代的主要问题,是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由社会的基本矛盾具体化的主要矛盾规定的,是指关乎全局的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核心问题。时代的主题一般有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之分,当人类社会主要矛盾激化,采取比较极端的运动形式,这主要表现为大国之间的军事斗争,世界的主题就是战争与革命;当人类社会主要矛盾相对缓和,或者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国博弈形式发生变化,一般不采取直接军事斗争的形式,国际形势相对和平与稳定,世界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分析世界上的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可能的。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1]96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认识揭示了世界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为中国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和外交决策的科学制定提供了理论武器,也是我国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根据,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同时,邓小平既看到了大国矛盾斗争形式的变化,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可能的,同时也关注到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对国际和平与发展的挑战与负面影响。1989年,他在会见南方委员会主席、坦桑尼亚革命党主席尼雷尔时指出:“我希望冷战结束,但现在我感到失望。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2]344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3]383因此,要客观辩证地看待时代主题问题。
1.2 习近平全面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以积极迎接时代的挑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时代变化,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全面、辩证地看待时代主题问题。习近平指出,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锐性,更要看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国际秩序之争的长期性,更要看到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不会改变。要充分估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要看到亚太地区总体繁荣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4]。他还指出,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5]272。
因此,习近平充分把握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看到了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国际局势总体保持和平、稳定的基本态势。所以,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大有作为,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不断发展壮大,提高抵御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同时也要居安思危,关注在国家安全上面临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习近平于2014年4月15日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6]。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意义重大,当前在国际交往和国际博弈中,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是全面的、立体的、非传统性的,苏联解体、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权被颠覆的教训表明,传统领域的安全固然重要,金融、文化、社会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也极为重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这是我国国家安全理念提升,国家安全维护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这有利于有效应对国际竞争博弈形式的变化和复杂性,对国家安全利益进行跨部门维护,切实形成维护国家全面安全的整体协调机制,确保国家安全。
2.1 必须认清国际战略格局变动的新态势,这是进行国际战略判断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在国际社会中,各个国家的实力大小、强弱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战略力量。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上以各主要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基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结构,它反映了一种战略力量对比结构状态,反映了各战略力量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俞正樑教授认为,国际格局是世界主要大国、国家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核心结构和战略态势,它是体系内能够对全球重大事态发展发挥作用的单位,即所谓“极”,“极”是在利益和力量对比基础上构成的[7]70。国际战略格局的类型有很多种,美国学者莫顿·卡普兰提出了国际系统六模式,(1)“均势”系统。(2)“松散的两极”系统,存在着两个主要集团行为主体,国家、国家集团和全球性国际组织相互制约。(3)“牢固的两极”系统,整个世界分为两大集团或阵营,不存在其他的行为主体,基本特征是缺乏统一性和稳定性。(4)“全球性国际政治”系统,国家和国家间联盟的行为都将受到全球性政治规则的约束。(5)“等级制”系统,由某一国家或国家集团凭实力将其意志强加于他国而形成,以专制独裁为基本特征。(6)“单位否决”系统,这是一种没有政治的政治系统模式,所有行为主体均拥有毁灭他国的能力,但同时又无法防止自身的毁灭,各个国家各自为政,依靠自身的力量保护自己,相互威慑[8]。国际战略格局在实践中主要有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和多极格局等。进行国际格局研究,分析各战略力量的实力对比、构成状况、相互关系以及利益需求、利益矛盾等,才能正确判定各主要国家在国际全局中的地位,清醒认识国际上基本的战略关系和战略环境,准确估量世界局势及其发展趋势。因此,认清国际战略格局是进行国际战略判断和决策的重要基础,
2.2 习近平对国际战略格局变动的新态势进行科学判断,并积极应对国际格局的调整与变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苏两极、两大阵营对立的格局瓦解,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美欧等西方国家的实力相对衰落和衰退。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巨大,是国际格局中重要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估计国际格局发展演变的复杂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他还指出,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9]272。中国正在发展为全球性大国,中国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所关注的是,中国的崛起与发展能否走出“修昔底德陷阱”;对于发展中国家所关注的是,中国能否走出一条不同于“国强必霸”老路的新路?世界也在普遍关注。对此,中国的回答是与世界各国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构筑全球伙伴关系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以更加积极性、建设性的、负责任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2015年,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这就为改变传统国际关系中结盟或对抗的现象,为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提供了建立伙伴关系的新思路。这将增强世界对中国发展的信任,消除外部的怀疑和猜忌。
中国坚持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2012年,习近平在美国白宫同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会谈时指出,在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过程中也会不时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双方应有充分信心、持久恒心,始终抓住共同利益这一主线,不要让这样那样的矛盾、分歧左右中美关系大局,要携手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道路[10]。2013年,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时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国际社会也期待中美关系能够不断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11]279。
中国也一直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习近平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12]297。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强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2013年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关系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双方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构建起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果[13]304。2013年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演讲中指出,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登高望远、与时俱进,巩固传统友谊,加强全方位交往,提高合作水平,推动中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14]311。2014年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指出,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我们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15]314。中国在全面建设和发展各种伙伴关系的同时也坚持底线原则,强调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利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6]249。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友好谈判,和平解决这些争端。
应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还需要变革国际体系,通过改革国际制度规则来保障,以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维护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针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与调整,为积极推进国际体系的变革,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出了许多新的战略构想。
3.1 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构想新目标。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17]58。在以往旧的国际体系中,各行为主体因为实力大小强弱不同,就会形成权力政治,以某种制度化的安排固定下来,形成一定的国际秩序,这种国际秩序虽然也兼顾了世界的整体稳定与发展,但却主要对特定行为主体有利,国际上存在着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进行反思,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习近平指出,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18]总之,“命运共同体”不同于以往的国际体系,它的关键特征是分享、合作、共赢、包容,一国在维护和追求本国安全和利益时要兼顾他国的利益,在谋求本国发展中要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为建立国际社会新秩序而提出的新理念,这有利于明确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凝聚共识,消弭分歧,促进和平、合作与发展。
3.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新的国际秩序。2014年,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出中国早就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19]265。中国宣示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而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新的国际秩序。为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提出了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只有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才能应对国际上各种风险和挑战,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273“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21]
3.3 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当前,虽然各大国之间关系复杂,在许多领域的竞争博弈还比较激烈,但各国都注重利用国际机制与规则,既加强协调与合作,又围绕国际规则的主导权展开竞争。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军备竞争、恐怖主义、核扩散和核安全、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需要加强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安全。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习近平指出,“我们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审时度势,努力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我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2]联合国在现有国际体制机制中依然发挥着核心作用,各国都要求对联合国进行改革,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坚持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中国将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20国集团是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就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开展对话和协调的平台,中国提出推动20国集团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具体建议,为20国集团指明了发展与改革的方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积极推进国际新经济机制的不断发展,为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中国的巨大贡献,为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4.1 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国际经济机制是国际关系、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基础。发达国家通过打造以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协调体系影响和制约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世界上三大经济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及其运行规则是维持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主要经济制度安排,往往倾斜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遵守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时,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这种旧的国际经济不平等关系是极为不合理的,极大地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出了具体构想和经济战略布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构成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周边外交新框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些构想和举措的提出与付诸实施,也意味着中国将不再仅仅是国际经济体系及规则的参与者,而正在努力成为国际体系、国际规则的建构者,这也体现了中国和世界同舟共济、共享发展成果的责任和担当。
4.2 提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全球经济治理观,引领世界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亟需新理念、新方案。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中国紧密结合习近平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设计峰会主题和议题,以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峰会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主题,并形成了“放眼长远,综合施策,扩大开放,包容发展”的“杭州共识”,这说明我国的创新发展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习近平在峰会上,还全面阐述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理念,在此基础上,还完整提出了国际社会在经济上重点合作领域和任务。这是中国为重振全球经济、促进共同发展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开放型共享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4.3 在全球经济治理规则和治理机构的新改革、新建设方面,中国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国积极主动参与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平台建设,推动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向相对均衡方向发展。中国积极推进全球互联互通,并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2014年7月15日,金砖五国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同时建立了“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另外,2014年10月24日,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等21国在北京签约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作主旨演讲时又宣布,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另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明显加速。自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与许多国家(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2015年12月1日IMF正式决定将人民币纳入SDR,人民币将成为SDR篮子中第五种货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载体的建设,将打破互联互通的瓶颈。可以说,亚投行、金砖银行等新生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结构的重要补充,将积极促进国际金融机构的平衡发展。这将在国际金融结构中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利于全球治理的平衡发展。
[1][2][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21]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1-30.
[5][9][11][12][13][14][15][16][19][2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
[6]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2014-04/15/c_1110253910.htm?prolongation=1.2014 -04-15.
[7]俞正樑.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21世纪国际关系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8]莫顿·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M].薄智跃,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0]习近平会见拜登称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EB/OL].新华网,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20 215/17034817.html.2014-07-10.
[17]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8]习近平.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9.
[2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4.
责任编辑 梅瑞祥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8.006
D610
A
1004-0544(2017)08-0030-06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项目(2015mgchq012)。
周淼(1977-),男,河南南阳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