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星
乘风破浪会有时“一带一路”济沧海
张晶星
从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被提出以来,不少石油和化工企业都借力“一带一路”开展了海外布局。然而更多的石油和化工企业对“一带一路”战略仍是比较迷茫,处在比较早期的摸索阶段。
一带一路;石化企业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霍建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在国际场合提出的一个促进国际经贸交流合作的新举措,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新思路,反映了新一轮中国对外开放的具体部署,并将逐步形成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探索国际经贸合作的新模式,从而扩大中国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带一路”影响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贸易投资合作深入发展、金融支持能力不断提升。“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要实现五通建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不断为之而努力,同时也需要我们准确地把握好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及方针政策,持续发力,务求取得良好效果。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原则,遵循市场化为主的发展方向,坚持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不断吸引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并且要做好各方面的统筹工作,充分发挥好亚投行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丝路基金的支持功能,探索发行人民币专项债券的可能性,全面拓展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而对于企业来说,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分析研究,积极拓展贸易和投资,探索走出去引进来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参与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带动成熟产业扩大境外投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欧美市场的跟踪研究,积极稳妥参与兼并收购项目,不断探索企业国际化发展新途径,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经贸竞争的新优势。
青岛橡六输送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海青:“一带一路”是国家基于目前国际形势,针对中国周边的政经环境和我国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所提出的政经战略,它是我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延续和完善。它的实施从中长期来看,对改善国家的政治环境、加快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都将产生积极重要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也是国家基于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客观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后,提出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它从实施即可带动和推进“一带一路”各沿线各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也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目前市场体制下供大于求的矛盾,是我国和沿“一路一带”各国双赢的一个战略。
作为企业,要认真研究和有效利用国家战略机遇和相关政策,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和落实,结合企业转型升级和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实施,认真搞好市场调研,深入研究相关国家的发展要求、产业政策、人文环境、地理文化,抓住机遇,尽快尽早实现企业华丽转身。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甬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由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因素造就的。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要求。由于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且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中端制造业达到一定的水平,产能过剩需要寻求新的市场空间。并且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金融市场寻求稳健的投资项目与机会。另一方面是以中西亚为代表的亚洲其他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亚洲每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达80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正向的外溢作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资金缺口巨大。这是内外因相互交错,才演绎出了“一带一路”的生动篇章。
2016年8月, 在中央“一带一路”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可见,经济本质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逻辑和本质,有助于提高对互联互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一带一路”是跨出国门进行建设,涉及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国家外交关系。特别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关系,对战略的实施效果影响较大。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本质,可以帮助提高实现互联互通的认识,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一带一路”战略以企业尤其在早期是以国有企业作为行动主体,政府起积极引导、因势利导、协调组织的作用。理解了“一带一路”战略经济本质,特别是其内在的赢利机制,就可成为引导和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国际技术合作,提高竞争力国际的根本动力并且能够成为引导石化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的强大动力。
由于石油化工产业鲜明的资源依赖特点,石油作为能源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石油化工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尤其需要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曾采用贸易保护和新生工业辅助等经济政策,支持和推动自己国家石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就为以国家力量支持中国的石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和宏观环境。
上海化工研究所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翟金国:科研院所如何在“走出去”战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应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研究人文经济、地区政治经济这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企业决定走出去的第一步。一个企业决定走出去,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因为在国内投资几乎不会涉及到这些方面,所以需要人文经济类的研究机构来牵头。其次才是我们这样的做产业应用的科技类的研究院所,我们只能是作为走出去的企业基础战略合作方,来支撑企业走出去的项目,只有这样的组团出海,才能对投资的成功提供更多的保障。
在技术方面,不能满足于们在国内现有的一些成熟技术进行移植、放大,而是应当结合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做一些下游的深加工项目。我们现在出去的企业,拿出什么样水平的产品去投资,也就确定了这家企业在海外存续的时间的长短。要根据企业战略决策,拿出和企业地位相匹配的产品来进行投资。科技和基础研发在“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当中,要相辅相成,不是一次性的完成技术引进就结束的,而是应该有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旭斌:目前中国染料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无序的、不公平的竞争,低水平产能的重复建设等很多问题。中国现在是一个染料大国,但距离强国还是有比较大的距离。但是,随着发展,中国染料品牌的提升,欧美染料巨头的生产空间也受到挤压。
浙江龙盛是一家主要生产染料和中间体的公司,2010年,龙盛收购了当时全球最大的染料公司德国的Dystar,之后几年通过整合生产平台、技术平台、销售平台,不仅给龙盛带了经济效益,双方生产技术的交流都得到提升。所以“一带一路”的历程,不仅仅是我们简单地走出去,还可带回来国际领先的管理理念、国外先进的工程技术,进一步提升自我。
国家级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召堂:走出去和引进来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我们是用实践证明出来的,在贯彻“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中,我们赚得了更多的项目。
“一带一路”是我国30年改革开放后新的一个开放战略,开放是双向的,有走出去,那就一定有请进来,这是同时进行的。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亲自主持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地一把手座谈会,我们认为这次会议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内版也是缩小版。这个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我们充分贯彻了这次座谈会精神,直接打出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这块牌子,并于同年5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对接招商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让医药企业在北京的批号药号都不变的前提下,在沧州生产,总部依然保留在北京,目前已有68家药企、20家开工建设。预计用5年时间将引进生物医药企业100家、总投资500亿元、产值1000亿元、税收100亿元;我们还先后跟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另外我们渤海新区还建立了中东欧产业园,引进了多个国外的项目进入了园区。
从近到远、从国内到国外,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的战略,目前已经受益匪浅。
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童祥龙: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化肥市场,每年进口各种主要化肥品种共约1700万吨,其中尿素800万吨、磷酸二铵600万吨,氯化钾300万吨,同时该市场也是开磷最重要且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之一。
开磷对印度出口化肥的业务始于2008年,主要以磷酸二铵产品为主,在8年的时间内,开磷磷酸二铵对印度的出口量从2.5万吨/年增长至75万吨/年,市场份额也从不足1%增长到13%,并现已成为中国磷酸二铵出口印度的最大供应商。此外,在出口磷酸二铵产品的基础上,还发展了尿素、硫铵、磷酸、水溶肥等产品贸易的业务。
2015年12月份FAI(印度化肥协会)会议期间,开磷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刚率国际团队考察印度,不仅与印度最主要的进口商先后会面,还前往与贵州省人民政府有合作的印度安得拉邦进行了考察。在赴印度市场考察期间,何刚等与印度客户还重点洽谈了关于就磷酸、矿石供应等方面的合作新思路和想法。目前,开磷与印度客户均进行了工厂互访,并有望进一步对这些项目进行规划。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军:新疆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最前沿,是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
天业集团作为新疆兵团企业的领军企业,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共享、共赢、共荣”的战略机遇,加强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沟通、贸易、合作和交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求走出去通道,搭建国际物流园,促进企业产品源源不断跨出国门。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蓝图,为天业集团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天业集团作为节水农业的开拓者、绿色化工的引领者,面对“十三五”的发展机遇,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中国氯碱碳一化工和高效节水农业两大行业为引领旗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企业向“西”向“东”发展空间,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工农业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宏坤:金正大从2007年引进德国、美国国际资本,到与以色列、挪威等国公司达成商业合作,与国外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再到聘请一批国际顶级专家,在美国、以色列成立研究中心,收购国外企业,走向世界。金正大早就在获取国外技术,改进产品、丰富品种结构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经过多年的潜心布局, 2016年1月,金正大收购了欧洲第二大的缓控释肥生产企业——荷兰EKOMPANY公司;7月份,完成德国康朴公司的收购交割,6月,收购西班牙 Navasa公司。同时,金正大将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收购、新建等方式建设10个控释肥样板工厂,服务于全球农业。
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和金正大的国际化战略不谋而合。如果没有“一带一路”战略,金正大的国际化步伐可能走起来会更加艰辛,也很感谢国家的战略,让企业能够更加便利的开展海外并购,进一步获取品牌优势、加强国际贸易、拓宽国际化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