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领域,“茋”是一个偶尔会见到的字,有一类有机化合物就叫“茋类化合物”。这是以白藜芦醇或其它二苯乙烯(如异丹大黄素、白皮衫醇等)为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类具有二苯乙烯骨架的化合物的总称。迄今为止,人们已经从许多植物(如小叶买麻藤、藜芦、虎杖何首乌、桑葚、葡萄)中分离得到约300余种茋类化合物。不过,关于“茋”这个字的读音,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为zhǐ,一说为dǐ,有时候还会在一些网页和书刊中看到用“芪”代替“茋”的情形。
事实上,在人们常用的词典(如《新华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汉语词典》、《词源》)中,也都没有“茋”这个字,这也许是其发音一直没有统一的原因吧。
我国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始于19世纪末期,当时主要是通过音译、意译和造字来对国外命名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汉化命名。“茋”这个字很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使用到化合物名称中的。笔者在康熙字典中查到“茋”字的注释。
茋,《唐韵》同“菧”,与“芪”别,详菧字注。
这里明确了茋与菧相同,也明确了茋与芪不同。笔者又在康熙字典中找到“菧”字的注释。
菧,《集韵》典礼切,音邸(dǐ),《尔雅·释草》菧苨(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笔者注),根、茎似人参而叶小异,根味甜。又《集韵》軫视切,音旨(zhǐ),茋蒻,小苹(嫩的蒲草,笔者注)也。
从这里看到,“菧”字是有两个发音的。发音为 dǐ时,表示一类植物;发音为 zhǐ时表示嫩的蒲草。
根据前人对于国外命名的有机化合物的汉化命名,从意译的角度出发,茋类化合物是从植物中发现的一类化合物(a class of molecules found in plants)。因此,笔者认为这个字的发音应该为 dǐ,如果发音为 zhǐ,则仅仅归属到蒲草这一种植物了。从音译的角度看,茋类化合物(stilbene、stilbenoid)都有类似于 dǐ的音节(til),这也强化了笔者对这个字发音为 d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