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宏(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兰成渝输油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
论员工的需求与管理
徐佳宏(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兰成渝输油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
人类需求是推动个体奋斗、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管理者如何借力员工需求实现高效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当然,由于不同管理者个人风格与管理模式不同,应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有所区别、创新或延伸。
员工需求;企业发展;管理模式
人的需要分为依次由低级向高级呈正梯形状发展的五大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包括衣食住行,这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政治安全、健康安全等需要。社会需要即归属与爱的需要,人们希望自己隶属于某个组织或群体,其工作业绩得到认可,并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尊重需要即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在社会地位、知识、能力、名誉、人格、成就等各方面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同时树立起自尊心,并尊重他人。自我实现需要即挖掘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上述五层需要从低到高依次递进:当人的某一层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就会追求高一层需要,比如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安全需要;安全需要满足后社会需要又成为高一层追求,后面是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个体努力奋进的内在动力。同时,当需要发展到高层次之后,低层次需要仍将继续存在,有时甚至还十分强烈。
人的各种需要是互补的,如果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受到抑制,人们就会对较低层次的需要变得尤为强烈,即回归低层次需要来弥补高层次需要的缺失。比如企业员工的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企业没有给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员工就会对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变得尤为强烈——对提高薪酬待遇的需要明显增加。反之,如果员工较高层级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他们就会相对淡化低层需要。比如企业设法将岗位打造成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其工作业绩得到实质性认可与肯定,员工就会通过努力奋斗去提高自己的待遇或地位,让基本需求变成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这样一来,笼统盲目的低层需要就会明显减少。
由于个体自身及社会环境的种种限制或挫折,现实中的需要不可能完全按上面描述的五个需要层次逐级上升。有时人们会把低层级需要比如生理需要作为“优势需要”,即以追求财富和生活享受为人生目标。有时人们会把追求高层精神需要比如自我实现作为“优势需要”。还有人把尊重需要或社会需要作为“优势需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德高望重和受人尊敬的人。在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优势需要”进行员工整体或个体管理。特别是国有企业,有限的薪酬待遇有时难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要,那么管理者就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把员工的“优势需要”引导到精神需要上来,淡化员工低层级需要。比如如何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友好的人际环境以满足其社会需要,如何让员工更受尊重,如何让岗位本身成为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平台等等。总之企业要努力去满足员工精神需要,管理者应立足企业实际,结合自身风格,想方设法、创新思路,以不同方法达到相同目的,实现正能量高效管理。
在中国要把“需要层次理论”落到实处,还需要增加一个“快乐心情需要”。我们眼见许多中国人在执行力方面似乎比较任性随意,就像一种“基因性社会心理”,直接导致了责任心的随意性——随心而定。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有时可以解决问题,但有时却不管用,心情糟糕时员工可能不受制度和权力的控制,富士康的中国员工曾经以死抗争表达不满,的确值得深思。虽然在国企中一般不用担心员工自杀,但随心而定的责任心呢?“你快乐吗?”“你幸福吗?”这些问题对中国人来说似乎比其他国家民族意义更深远。每个中国人似乎都在寻找快乐心情和幸福感,这种强烈的需要渗透到马斯洛所说的“五层需要”当中把它们串起来。如果“快乐心情需要”得不到满足,什么金钱物质、安全和谐、自我价值,什么责任心,“统统与我无关,我已看破红尘。”这就是中国人的“社会基因性任性”,管理者必须承认并泰然接受之,想想自己也是“任性基因携带者”。因此中国人的问题必须用中国的办法来解决,“我工作、我快乐”尤为重要。虽然让每个员工每时每刻都保持快乐心情是天方夜谭,但让大部分员工大部分时间保持快乐还是可以做到的。除了认可员工业绩、尊重员工劳动、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和个人发展平台外,充分发挥工会和青团组织职能开展有意义的文体娱乐活动也是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国企“五必谈、五必访”是发现并解决员工个人困难和思想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坚持。事实上,对五个层次需要以及快乐心情需要的满足度,决定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即员工对企业有感情、自觉遵守企业规范、愿意为企业持续负责地工作等。
掌握员工需求是做好员工管理的深层基础,是以人为本的精髓。管理者要按照员工的不同需要进行管理,并注意管理理论的本土落地。要强化和引导员工的成就动机,弱化权力动机,使权力动机控制在能够促进员工积极上进的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