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逐渐盛行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选择了健身游。本文主要讲述了体育旅游的内涵、发展状况以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体育,经济,旅游者
一、体育旅游的内涵
体育旅游所涉及的范畴很广,从广义上来讲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的旅游,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以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体育旅游从狭义上来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广义的体育旅游还是狭义的体育旅游,就其社会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内容。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游游览的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它能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二 、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体育旅游逐渐形成产业链
改革开放以后,不仅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体育旅游事业也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快速发展。1986年以来,我国陆续成立了一批以体育旅游为核心的公司或团体。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颁布了《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活动方案》,在该方案中列举了146项体育旅游项目,而且把体育旅游分为专项旅游路线和体育旅游节庆活动两类。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中小城市,很多以体育为主的旅行社陆续成立,同时逐渐形成了一些体育旅游为主的业务,甚至有部分省市相继把体育旅游发展成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例如:武汉市借助长江开展的畅游长江的体育旅游活动。
(二)体育旅游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剧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5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 1亿人次,国内旅游将达到28 亿人次,人均出游2次,出境旅游将达到 1 亿人次,三大市场游客总量达 30 亿人次左右。基于这样的判断,可以肯定地认为,未来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将会更加活跃。随着入境游、出境游旅游人数的增加和体育全球化的加深,国际体育旅游者必将增多。一方面,是以出境为主的体育观战增加,另一方面是以到访中国,参与、观看世界性的赛事、中国"特色化"的体育活动的入境者增多。2008 年奥运会、2010 年亚运会、2011 年"大运会"之后的中国,就观战而言,短期内是"乏优可陈"的。但是,作為一个拥有五千余年文明、民族民俗体育璀璨多姿的泱泱大国,我们的优势亦十分明显。在吸引入境旅游者方面,民族民俗体育大有可为。
(三)体育旅游运营方式的一体化将成必然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要趋势。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环境与保护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一体化的服务标准、一体化的宣传包装,是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品牌效应、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目前,虽然处于成长中的体育旅游业还没有在政府机构、旅游政策层面拉入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范畴,但是体育旅游在区域旅游一体化中的作用已显著地表现出来。随着体育旅游在区域旅游一体化中的"辐射效应"全面凸显,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对策体育旅游的区域一体化必将受到政府、旅游部门的关注。伴随着体育旅游业的日益活跃,一体化运营将成为不断增多的体育旅游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做大、做强的客观需求。
三、 体育旅游的发展意义
(一)经济影响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二)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活动本身是一种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相互接触的活动。旅游资源开发乃至旅游活动的开展必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树立独特的文化形象,而且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培育文化,树立良好的主体形象。再就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已逐渐成为科学技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活动,可以使科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三)环境影响
随着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环境必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说来,一是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将得到修缮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又获得了新生。二是城市环境将得到改善。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得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为方便旅游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环境也将得以改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四、我国体育旅游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 体育旅游领域严重缺乏对政策、研究和教育的有机整合。在政策层面上,需要更好地加强体育部门和旅游机构的合作。在研究层面上,需要更多的跨学科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建立在体育和旅游现有基础上的综合研究。在教育层面上,需要克服所谓的旅游专家和体育专家在相关领域的斗争。而且从全国整体上的情形而言,中央财政对于体育馆的建设、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能拿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并提供给旅游相关部门和游客的体育馆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很多城市,比较常见的体育馆主要从事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游泳,轮滑等的场地,以及一般的健身房。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些场馆确实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利用,也对当地的体育健身行业的投入起到了一定程度地积极作用,但是,这类体育馆很难吸引到异地来游玩的消费者,这对于体育旅游的发展是不利的。
2、 规模比较小,形式单一,缺乏自己特色,而且更没有形成自己的体育旅游品牌,这种情形是无法满足体育旅游发展需求的。
3、 形式上丰富多彩的,竞技性,观赏性,参与性比较高的传统的体育旅游项目没有被充分地重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这直接束缚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
4、 以依靠自然条件开展的体育旅游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目前我国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主要是冰雪体育旅游。但是,由于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对于季节,环境,场地的要求都比较特殊,该项体育旅游的发展还是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
(二) 解决方法
1、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一套适合体育旅游项目开展和发展的管理体系。
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实施,加强对体育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
2、 重视对已有的以体育旅游为项目的旅行社的监管,积极扶植一批能专门进行体育旅游的旅行社,并在发展、规划、管理、促销、等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 政府部门以及旅行社都要加大对体育旅游的宣传,使得更多的民众对体育旅游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形成浓厚的体育旅游的氛围,吸引更多的人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旅游的活动中来,这样也能为开展体育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 应尽快制定体育旅游市场行业标准。由于体育具有专业性,这就决定了体育旅游组织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是专业的。而现在国内经营体育旅游的主要是一些俱乐部和旅行社的特种旅行部,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体育旅游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因而大量非专业人员进入到这个行业,难以保障体育旅游者的安全,体育旅游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5、 政府应在体育旅游市场形成与管理过程中扮演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省(市)级政府应组织专家对本地体育旅游业的资源状况、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类型与发展对策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发展思路与规划。各地在开发项目时要依托环境,溶入社会,考虑区域联合,开展多方合作,注意形成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品牌。在资金投入上要拓宽社会多元化投资渠道,争取国家投入资金和地方扶持相结合,建立政府牵头、社会参与、产业化运作机制。政府可考虑在建设用地的审批、经营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以政策吸引投资,以政策扶持经营,以政策促进发展。不断完善配套設施建设,做好项目的国内外宣传、组织推广活动以及招商,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积极性,引导有效的体育消费。在开发经营活动中做好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形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6、积极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其中西北、东北、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群众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自然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其中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奇特、内容典型、参与性强,这为体育旅游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空间,也为国内外游客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健身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意从体育史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出各民族有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然后结合旅游活动提供给旅游者,但要注意活动规范化,避免可能的危险性。
旅游和体育都是人的需求和消费,虽然是两个行业,但两者结合可以创造附加价值。未来,人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将会带动旅游和体育的需求和消费。因此,应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旅游。
【参考文献】
[1]曾建平,曾平,绿色体育的伦理之维[J],理论与现代化,2006.03
[2]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
[3] 李菊霞,让体育健身更具魅力[N],中国旅游报,2001.
[4] 白静,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8.
[5]王志明,体育旅游资源特征探析[N],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6]张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周立华,体育旅游资源"多类多元"开发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8]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N],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张雅,女(1980。11--),河南郑州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曾建平,曾平,绿色体育的伦理之维[J],理论与现代化,2006.03
[2]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
[3] 李菊霞,让体育健身更具魅力[N],中国旅游报,2001.
[4] 白静,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8.
[5]王志明,体育旅游资源特征探析[N],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6]张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7]周立华,体育旅游资源"多类多元"开发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8]张自明,孙民治,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N],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