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宝民
1934年,左翼青年作家叶紫任《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助理编辑,开始与鲁迅有了交往。鲁迅对叶紫编辑《动向》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动向》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杂文。鲁迅还认真为叶紫修改小说,叶紫的《电网外》,就是鲁迅一字一句帮着修改的,还有《夜前哨》,也是鲁迅帮着修改的,其中将以人物为中心变更为以事件为中心的意见,就是鲁迅提出来的。1935年1月,叶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丰收》出版,鲁迅亲自为《丰收》作了序。为了使该书图文并茂,鲁迅特意请青年木刻师黄新波制作了几幅木刻,可是,叶紫连买木板的钱也没有,鲁迅便拿出五块大洋交给叶紫,作为给《丰收》插图和设计封面的费用。鲁迅不但在写作上帮助叶紫,在生活中对他也帮助很多。鲁迅的日记中,曾多次提到过叶紫缺衣少吃的情况。叶紫的妻子汤咏兰曾回忆过这样一个细节:有一回,叶紫和汤咏兰正饿着,鲁迅到他们居住的亭子间来了,他怀里揣着刚出炉的烧饼,见到叶紫和汤咏兰后,立即将烧饼分给了他们两人。
对于鲁迅的帮助,叶紫是心存感激的,但由于少不更事,加之自身性格方面的弱点,他对鲁迅工作繁忙、身体不好需要多休息的情况体贴不够,有时要求上门请鲁迅看稿,不管鲁迅当时是否有时间、身体是否需要休息,有时还要求鲁迅为他的朋友写招牌。还有一回,他的一个朋友出版了一本政治读物《殖民地问题》,他竟然要求鲁迅给写一篇书评,鲁迅只好哭笑不得地答复他说:“那可真像要我批评诸葛武八卦阵一样,无从动笔。”最令鲁迅感到不快的,是在“两个口号”论争期间,叶紫受周扬委托,盛气凌人地以“公事”为由约鲁迅出门谈话,鲁迅断然拒绝。随后,鲁迅又在1936年9月8日致叶紫的信中解释道:“我身体虚弱,而琐事多,向来每日平均写回信三四封,也仍然未能处处周到。一病之后,更加照顾不到,而因此又须解释。所以未写回信之故,自己真觉有点苦痛。我现在特地声明,我的病的确不是装出来的,所以不但教我出外,令我算账,不能照办,就是无关紧要的回信,也不写了。”
这件事发生在鲁迅逝世前的一个多月,可见当时鲁迅的病已经很重了,而叶紫如此不体谅鲁迅的身体状况,的确是不应该的。但可貴的是,鲁迅并未因此就对叶紫心存芥蒂,当叶紫需要帮助时,他仍然像往常一样给予热心的帮助。数日后,叶紫因肺病和肋膜炎并发住院,鲁迅得知后,立即送上五十元钱,并在信中叮嘱叶紫安心养病:“肺病又兼伤风真是不好,但我希望伤风是不久就可以医好的……有钱五十元,放在书店。今附上一笺,请持此笺,前去一取为荷。”
鲁迅研究家陈漱渝先生在讲完这段往事时,感叹地说道:“这就是奴隶之爱——左翼文坛盟主对年轻左翼作家深沉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