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侠 党雪平 黄建林 葛伊莉 周吉
摘要:文章阐述了“互联网+教育”和传统教育共存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以分析化学课程群设置为例,提出了分析化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4门方向课程构建课程群新体系的思想,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基础和前沿相互衔接,建立了信息化时代将网络恰当融入传统课程,合理采用微课教学,逐步向慕课和翻转课堂过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分析化学课程群;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碼: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59-0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然会催化加速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国高校教学势必走向“互联网+教育”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互联网+教育”时期,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3]。
课程群建设是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4]。而以往的课程建设只强调单门课程的完整性,课程之间存在较多的内容重复和脱节,包括授课教师之间没有沟通,课程之间的内容缺少关联性。课程群建设能够将一类学科的多门课程关联起来,从教师的配备、授课内容、课时和时间分配等方面统筹安排,从基础到前沿,循序渐进地学习,体现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此,才能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建立牢固的学科思想,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依托创新型专业人才,本教学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分析化学的4大基础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与波谱解析、现代分离技术、生化分析和分析化学前沿4门专业方向课程内容重组,形成课程群新体系,分布在大学阶段四个年级的连续教学中,让学生不间断地、系统地学习掌握分析化学学科知识,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提升学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毕业生在分析化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工作能力。
一、优化组建勇于创新、教学质量优、业务精干的教师队伍
分析化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检验、环境监测、食品质量控制和产品的研发等,就业面广,在化学专业中,有较大比例的学生选择分析化学专业方向就业。而这些工作要求从业者能够解决生产和监测过程中的问题,对于从业人员的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动手动脑能力等科研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本院毕业生每年有较大比例攻读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所以对分析化学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组建了一支学位、学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和研究领域广泛、教学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课程群教师队伍。11位教师分别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吉林大学等“985”高校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平均年龄42岁;涉及光、电、色分析,以及环境、生物、食品、药物和日用化工品等广泛的领域,能够胜任课程群课程的深度教学和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调整。集体备课,沟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共同解决出现的教学问题,并且坚持教学改革、创新与交流,积极参加全国教学研讨会,交流“互联网+教育”时期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经验,受到同行们的关注。
二、探索构建“互联网+教育”初期分析化学课程群教学新模式
“互联网+教育”正在改变着现今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有一些高校的部分课程采用了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但是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难以实现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的一步蜕变。此时,以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将“互联网+教育”模式合理引入传统教学中,微课融入课堂教学,发挥各自的优长,向慕课和翻转课堂过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近些年,分析化学课程群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的梳理总结等采用微课教学,让教学过程更加灵活轻松、快速高效、简洁易懂,精致的微课课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灵活观看,为进一步的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如不断完善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网页内容,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PPT、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学习指导等,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网上资料,辅助课堂学习,加强网络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互联网+教育”逐步融合到传统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网络化,提高学习效率。
将现代化网络技术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上链接网络内容,如仪器构成、生产质量控制等,烘托课堂氛围,丰富学科知识,培养学科思维,增加课堂教学过程的节奏感,起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加强师生互动和沟通,采用启发式、研究式和关联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科特色,结合板书和多媒体教学形式,鼓励教师兼顾课程群总体内容下的个性化教学;课后查阅网络资料,完成作业和书写小论文,培养学科兴趣和科研能力。
三、探索形成阶梯式分析化学课程群新体系
首次将分析化学4大基础课程和波谱解析、现代分离技术、生化分析和分析化学前沿等4种专业方向课组合成课程群,分4年完成递进式教学,构成阶梯式课程体系(见图1):理论课+实验课、基础课+专业课,实现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呼应,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相衔接,注重组成课程群的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连贯性和递进性,重组课程内容,使专业知识系统化而提升,重视学科思想教育,培养学科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
对分析化学课程群中的分析化学及其实验、仪器分析及其实验等4门基础课和现代分离技术、分析化学前沿、波谱解析以及生化分析4门专业方向课内容优化整合,梳理知识点从而使知识线条清晰,去除重复而精简的内容,牢固基础再提升,归纳专业知识的讲授线条和框架,让理论和实验内容关联而呼应、基础和前沿知识贯通而递进,立体展示分析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合理安排课程群的教学时间,让分析化学学科的学习贯穿4个年级,不断加强巩固和提高,在知识递进中深刻领悟学科思想。
四、探索建立分析化学专业教学新方法
根据学生专业特色调整课程教学方案。对理科专业的学生,更重视知识深度的讲解,而工科专业的课堂内容更重视应用部分的讲解,因而课程群中的各课程的课时、授课内容有所区别,要充分体现分析化学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依据课程内容适时融入Seminar研讨式教学方法,加强引导式、趣味式和研究式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轻松愉快、兴趣盎然,提高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群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将成熟的科研成果编写成实验项目,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基本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分析化学课程群建设是一项“十年树人”工程,考取研究生的近30%的学生在“985”或“211”高校、中科院或出国就读分析化学及相关专业,且主要是硕博连读,同时也是实现“十年树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论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3]徐冉冉.“互联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学刊,2016,(1):99.
[4]徐波,李建刚,慕朝,翟艳青,冀德坤,尹振晏.精细化工课程群理论课的整合与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141(1):37-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