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班级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探析

2017-03-04 11:04张瑶樊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班风学风班级

张瑶+樊建

摘要: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对于稳固高校的根本和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班级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小基本单元,其学风将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学风。因此,新形势下积极进行班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

关于学风的最早论述,可追溯到《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编的《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指出:“通常学风(academic atmosphere)是学校、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术界认为,学风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风气。”从广义来说,就是学校师生在教学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大学精神特征的校园文化,涵盖了高校教师的治学之风、学生的求学之风和校园的学习之风[1]。可见,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对于稳固高校的根本和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2]。

笔者以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安全研究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为实践对象,对学风建设进行探索研究,经过大三一年的班级学风建设实践与探索,该班级集体荣誉感明显加强,学生学习勤奋刻苦、创先争优蔚然成风。

一、班级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习动力单一,目标定位不明确。由于受到高中阶段老师和父母的影响,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是比较轻松和自由的,读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毕业的时候能够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因此,部分学生将时间花在网络游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圈、谈恋爱等上,而部分学生则忙碌于各种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兼职等,对于学习的投入甚少,不少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下降严重甚至延长学籍或被学校清退。

2.学习专业热情不高,学习兴趣受群体影响较大。目前,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甚少抑或几乎空白。对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基本是在家长和亲戚朋友的指导和建议下完成的。进入大学之后,发现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与自己所期待的有所差异,便产生极大的落差感,导致学习专业的热情不高。因此,许多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便出现怠学厌学的情绪。再加上从高年级学长学姐获取一些关于本专业的负面信息之后,学习动力更是大大减弱。而在同一个专业或班级中,这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懒散的学生群体也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优良学风形成。

3.主动学习意识淡薄,被动依赖学习明显。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阶段的相比有所不同,教师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和问。在做学问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和提升个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和学。这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个体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约束性。

4.班级组织管理作用不到位。在班级的教育和管理中,除了老師外,班级的组织管理作用是否发挥到位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班级内部组织管理基本由班委和团支部两个学生干部基层堡垒在执行,涉及的学生干部也接近十余名。

二、班级学风建设问题的原因

1.社会多元文化冲击,学生理想主义信念缺失。在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风气呈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上多元文化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学校这一“象牙塔”,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被一些腐朽堕落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极度缺乏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校期间表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攀比之风盛行,急功近利,在学习上弄虚作假、应付考试。这种个人理想信念缺失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严重败坏了班级学风。

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根据教育部门的规定,每个高校班级要求配备班主任一名,同时根据200∶1的比例配备年级辅导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一般班主任都由学院从专业任课教师中推选产生。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固然是“德才兼备”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教师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对学生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于班级的学生基本处于不了解的状态,一学期仅在开学初和学期末能见到面,平时对学生的学业指导、生活向导和行为督导工作未能认真落实。

3.学校办学理念重结果轻过程管理。受扩招的影响,高校教育出现“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往往忽视了高等教育的规律以及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在办学过程中,过分关注招生情况和就业升学率,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不够重视。

4.市场经济影响,就业形势错误导向。在目前的市场经济调控下,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一些社会保障制度还未健全,导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被无限化,甚至这种竞争还扩大到学生家庭的社会关系,在大学生中形成“成绩再好也并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成绩差照样能找到好工作”的现象[1]。这样的社会环境因素严重影响了高校学风,而对于班级而言,哪怕只有个别这样的学生存在,对于整个班级的班风都会起到负面作用。

三、加强班级学风建设的思考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理想信念。《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校学风和班级班风的建设和加强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加强专业教育,培养专业热情。鉴于在校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对于本专业都不甚了解,在新生入学之后,学院领导老师和班主任、辅导员应及时对大一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通过专业导论课、杰出校友专题讲座、师生座谈会、高年级学生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相关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在不断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和兴趣。

3.发挥班委会、团支部的堡垒作用,加强班级制度建设。高校班级事务基本由班委会和团支部分管。虽然班委会和团支部理论上分管班级不同事务,但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两者并没有严格明晰的分界线。因此,要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堡垒作用,在班级学风建设中,应注重加强班级制度的建设。

4.选培任用品学兼优的班级干部。要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级学风,光靠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力量是办不到,必须要有一支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参与。因为,班干部既是联系老师与学生、对学校学院通知上情下达的纽带,同时也是对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最了解的信息传递者。

5.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班风建设注入活力。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发挥着润物无声的作用,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进行情操陶冶,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班级风气的建设,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生活、轻松活跃的班级氛围,从而使班级学生充满活力与自信。

6.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高校教育管理的落脚点最终要还原到学生本身,只有学生将教育管理的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动机和意识,并且外化为产生良好结果的行为,最终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教育管理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作为高校学风中的一部分,班风建设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积极开展优良班风的建设,是高校基层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新形势下积极进行班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邱峰,周亚军.高校学风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5):56-5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3]旷浩源,雷东阳.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的高校班级集体主义培养和学风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216):115-117.q

猜你喜欢
班风学风班级
班级“四小怪”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不称心的新班级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