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惆怅客,断肠忆浮生

2017-03-04 10:43李兰所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6期
关键词:纳兰容若纳兰顺境

李兰所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翩翩浊世佳公子,富贵功名总等闲。

他天资聪颖,博通经史,书画双绝,文武双全。他有安邦济世之志,亦有归隐田园之心;他身处花柳繁华地,心却游离喧嚣外;纯粹的八旗子弟,却喜交落拓失意之士;行走于仕途,却一生为情所困;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撒手人寰……

他到底是谁?

纳兰容若,一位富家公子,一代词坛盟主,一介性情中人。

他以自然之眼观物,在浮华中守望着人生的纯净,追求着精神的自由,保持着对生命最本真的关注。

于是,亲近纳兰,直面人类柔软的心灵世界,就成为了我们一次精神的洗礼!

先声夺人:少有擎天志

纳兰四岁学骑马,七岁学射箭,十四岁通诗文。在父亲的藏书楼里,他最爱读《左传》《春秋》《史记》一类的历史书,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令他激动,令他不安。他从对先圣、先贤们的丰功伟绩的膜拜中开始设计自己的人生理想,“吾本忧时人,志欲吞鲸鲵”。

康熙十一年八月,纳兰参加乡试中举,主考官是后来与他建立了深厚情谊的经学家兼史学家徐乾学,纳兰“谈经史源委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徐氏大为惊叹,青眼相向。而纳兰在《上座主徐建庵先生书》中更是表达了幸得良师的兴奋之情,他喜从徐乾学为师,看重的是徐文章、学术、道德三者兼具,他表示“某即愚不肖,敢不厚自砥砺奋发,以庶几无负君子之教育哉”。从这封信可以明显看出少年纳兰的积极进取之心。

“不悲弃家远,不惜封侯迟。所伤国未报,久戍嗟六师。激烈感微生,请赋从军诗。”少年的纳兰渴望通过自己的文才武略,在叱咤风云的时代为国家立下赫赫功绩,这种锐意进取的精神在他的诗中时有流露。

素材解读

“逆境”和“顺境”之于成功,关键是看人“为”还是“不为”。顺境也能成才,优越的条件,能减少很多妨碍人成才的因素,既不苦其筋骨,也不饿其体肤。顺境有左右逢源之乐,无横过加身之忧,在顺境中觅得宽广跑道,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搏精神,不断进取,定能取得不凡业绩。

适用话题

理想、勤奋、志向、顺境亦能成功

文坛巨擘:胸藏万汇词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传世的《纳兰词》原名叫《饮水詞》,是纳兰容若毕生词作的总集,风格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饮水词》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之:“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容若的词多抒发友情与爱情,情感真切细腻,发乎自然,言辞优美,天生带有一种贵族气质,清新婉约却不虚华。优厚的物质生活不但无法让纳兰满足,反而让他感觉到难言的压抑:“羡煞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尤其是相爱笃好的发妻在花季亡故,更让他体验了生之无奈,非权势钱财所能左右。天然去雕饰的语言传达出真实而深切的人生感受,如《蝶恋花》之“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缠绵悱恻,感人肺腑。

素材解读

正是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纳兰容若身为御前侍卫,骨子里却是个性情真人,在浮华中守望着人生、精神的纯净和自由。只要敞开心扉,用纯粹的心去体味人生的真谛,准确定位生命,人性的真美自会不期而至;只要心灵细腻,率真地生活,敢爱敢恨,艺术的阳光便会如影随形。

适用话题

真情、质朴、修养、人生体验

至情至性:魂牵梦中人

纳兰容若与其表妹曾有婚约,“正是辘轳金井,满是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只可惜如此美妙的邂逅,不过是昙花一现。短暂的初恋过后,便是表妹的入宫。“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纳兰苦恋的痛苦忧伤就更加突出了。为见表妹,纳兰容若乔装成僧人。只可惜“一朵芙蓉著秋雨”的表妹与他在宫廷内只得“相逢不语”,“转过回阑扣玉钗”。

表妹还未出宫,纳兰便去了另一个世界。而纳兰的表妹则因倾心容若,遭人猜忌,被送入冷宫。那些与纳兰在一起的时光不知是否让她在寂寂冷宫回忆起“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纳兰对当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自始至终也无法忘记。纳兰容若憧憬的爱情,随他缠绵悱恻的心一起埋葬在历史长河中。

素材解读

转不回的,是时间;越不过的,是皇权。那朱红宫墙,埋葬的究竟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深情?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得到的重要。至情至性,却旧梦难圆,若不是对那份情感的执着,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怎会涌现?

适用话题

真情、执着、忠贞、得与失

君子之交:保持平常心

父亲是朝廷重臣,母族是皇室,而自身又是御前侍卫,可本来就淡泊名利的纳兰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所结交的好友,多为确有才情但际遇坎坷的布衣文人,这些人的年龄都比纳兰大十几岁到几十岁,纳兰对这些布衣忘年交极其尊重,常常推心置腹、赠答酬唱、交流思想。他注重对方的才学人品,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他在精神上理解慰藉他们,并慷慨地从经济上帮助他们,扶困济危,仗义疏财,“坎坷失职之士走京师,生馆死殡,于赀财无所计惜”。他在与严绳孙的信中提到“留仙事今已大妥,不必为念”“伯老身后事已嘱料理,想不有误”,均可见其古道热肠。

纳兰结交的朋友大多是当时的名士,可是他从不曾依仗自己的势力替朋友谋官,他的朋友在官场中的也多不得意。

他写了一首词来安慰一位仕途失意的朋友,其中有:“丈夫未肯因人热,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赞美朋友“不肯因人热”的“丈夫”气概。

素材解读

庄子曾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水淡而无味,却能滋润生命,离开了水,任何人都活不下去;而甜酒美酪虽然甘美,却会惯坏人的味蕾,扰乱人的心性,勾起人心底的欲望。君子之交,正因为像水一样质朴无华,无欲无求,才得以坦荡旷达。

适用话题

质朴、坦荡、君子之交、保持平常心

物我观照:寄情水荷间

在纳兰词中,关于水、荷的尤其多。

明代定都北京后,许多达官贵人纷纷在城内外营造私人花园。到了清朝,王室在西郊大兴园林土木,自畅春园始,到圆明园之鼎盛,而纳兰容若在其封地皂甲屯玉河之滨,把属于自己的别业命名为“渌水亭”,一是因为有水,二是慕水之德以自比。

对于水,纳兰容若是情有独钟的。他择水而居并把自己的著作也题为《渌水亭杂识》。词人取流水清澈、淡泊、涵远之意,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在此疗养,休闲,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就在他辞世之时,也没离开他的渌水亭。与之相比,同在水泉丰沛的海淀,大将僧格林沁却造旱园,在园中起山神庙;权宦李莲英于海淀镇闹市中置产业三处,方便起居却无水趣;宗室商人萨利建宅通衢,招摇有余,风雅稍逊。

“瓮山泊畔有芙蓉十里,玉泉山下有芙蓉殿,渌水亭边碧水菱荷,皂甲屯明珠花园西花园遗址仍残留水沼,出土莲花纹汉白玉栏板……”这无不说明它与纳兰容若的生活、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与词人的精神始终同在。

素材解读

上善若水,出污泥而不染是文人雅士们崇尚的境界。纳兰容若把水和荷花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情感、志趣,使其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蕴。试想,如果这位伟大的以水为性,借荷寄情的词人没有了水,他的情感的流溢和灵感的迸发就要大打折扣,甚至几近干涸了。

适用话题

象征、人格、涵养、寄情于物

猜你喜欢
纳兰容若纳兰顺境
顺与逆
顺与逆
此时不再道“寻常”
《纳兰的雪》
悄悄过去的夏天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爱恨两难说纳兰
采桑子·当时错
那一日艳阳晴天
纳兰容若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