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治理探索及应用

2017-03-04 08:20吴俊峰沈晓青
河北水利 2017年7期
关键词:白河防洪河道

□吴俊峰 沈晓青

河道生态治理探索及应用

□吴俊峰 沈晓青

剖析河道生态治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治理理念和治理原则,并以实例进行阐述。

河道治理;生态河道;绿色;白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越来越追寻与自然的亲近,传统的河道治理仅仅追求防洪安全,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协同性。河道治理也在从“生硬”治理理念向生态化治理过度发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及党的“十八大”中指出,加快水利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贯彻协调、绿色的发展理念。以白河赤城县城上游段生态治理工程为例,探索生态河道治理理念,丰富生态河道的治理思路,并对生态河道治理应用进行阐述。

1.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河道治理以防洪为主要目标,主要进行清淤疏浚、硬质护岸防护等工作,未考虑河道的生态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气候的变化,河道周边生态环境遭到影响。

1.1 生态过程退化

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用水的不规范化,径流减少,水资源匮乏,部分河道常年断流,生态需水难以保障,水动力减弱。河道开发利用过度,生态空间压缩。河道生态界限模糊,河道存在侵占情况,压缩了河道的生态空间。

1.2 河道水质恶化

河道沿线,排放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入河水质不达标,多形成臭水、脏水。

1.3 生物多样性消失

河道生态环境恶化,动植物缺少栖息地,种类减少,致使生态环境恶性化循环。

2.生态河道治理理念

生态河道治理应以防洪安全为基础,遵循“生态、人本、环保”的设计理念,创造人、河流、文化、生态的和谐共生空间,发展绿色、协调的治理方式,统筹布局河道空间,推动治理的绿色化。

2.1 尊重自然,减少人工修饰

更新陈旧的“裁弯取直”的传统治理理念,按照河道的自然状态,进行规划治理,逐步恢复河道原始的自然状态。尽量减少硬质防护,采取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防护形式。

2.2 区域传统文化与河道治理相结合

将区域传统文化融入到河道治理中,因地制宜,形成河道文化廊道,促进人水交融,构建城水共荣的河道文化体系。生态空间是河道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系统,可减缓周边地区发展给河道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河道生态发展的有力保障。

2.3 重视水环境的作用

应提高对水环境的认识,使河道内的水具有“流动”、“绿色”的特征,使臭水、脏水不复存在。

2.4 创建生态多样性的空间格局

生物多样性与河道的生态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共荣体。应充分利用当地动植物群落,为其提供栖息地,促进动植物和水的协同发展,丰富植物群落景观,尽最大可能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空间。

3.生态河道治理原则

3.1 防洪安全保障

防洪工程是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障。生态河道治理应以防洪安全为基础,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河道生态设计,选择生态型护岸,设立亲水平台,增强人与水的互动。

3.2 水资源保障

严格落实国家及该地区水资源制度,遵循节水优先的原则,逐步恢复河道内生态水量。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引调水,逐步恢复河道动力。

3.3 划定河道生态空间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河道生态空间范围,清除生态空间范围内的河障。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合理布局,与周围城镇相互作用,以降低开发为理念,整合绿色生态的空间规划,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空间内的生态功能,形成由点及线,由线到面的绿色生态体系,构建健康而开放的生态空间系统,并以此反哺周围城镇,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3.4 削减入河污染物

针对河道沿线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间接排放到河道内的现象,对于工业污水,应提出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污水排放的相关政策规范;对于生活污水,应尽早建立完善的污水管网系统,使生活污水出户入网,集中处理废污水。

3.5 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根据河道实际情况,划定生物的功能分区,在大生态空间内构件小生态环境。建立适合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地,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

4.生态河道治理实例

白河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白河作为“两水系”中密云水库的上游水系,是首都的生态屏障,更是首都的水源地。为全面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共同体”的理念,加快张家口生态涵养功能区建设步伐,同时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提供生态支撑,在国家和省财政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根据省政府指示和要求,对赤城县白河县城上游段进行生态治理。白河治理段主河槽宽度10m~20m,两岸直立陡坡由水流淘刷而成,深度1.0mm~2.0mm左右。治理段河道落差15.9m,平均纵坡7.95%。

4.1 治理任务

一是防洪任务。防洪除患,通过白河县城上游段进行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使城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二是城市发展任务。结合城市规划,通过水系和沿岸景观设计,为不同功能分区设计不同风格的景观,提升土地利用价值,提高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资能力。

三是环境任务。通过河道以及与之连接的渠道蓄水,两岸景观绿化,修复周围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适宜的地方修建公园广场,改善城区居住和投资环境。

4.2 工程布置

白河赤城县城上游段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是以防洪为主,结合城市景观蓄水的生态治理工程。

一是防洪工程。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治理。河道岸线尽量保持原有河道蜿蜒曲线,在有特殊功能需要的区域进行人工修饰。横断面采用复试断面,在5年一遇洪水位+0.5m超高设立清水平台慢行系统,护坡选用钢丝石笼柔性护防护,钢丝石笼上覆种植土,可种植小灌木等。

二是生态工程。首先划定生态空间边界,面积为0.45km2。治理段河道,河道左侧规划有污水管网,排污入管网。

根据在城镇中位置和功能的不同,整个工程分成3个大的区域:生态湿地区、滨水景观区、蓝色长廊区。生态湿地区:治理段上游河道设置生态湿地区,通过湿地作用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同时为相应生物提供必要的栖息地,修复生态多样性。滨水景观区:白河为季节性河流,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匀,雨量80%集中在汛期。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改善该区域的生态水环境,在河道内设置拦蓄工程,形成景观水面。白河径流量不足时,由上游云州水库通过发电输水洞适当放水补充。设立观景平台、景观公园、湖心岛等,增强人与水的互动,使人参与到水生态环境中,共建人与水的和谐体。蓝色长廊区:利用现状地形,将滨河植物景观和道路绿化景观融为一体。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北方园林种植的主要树种,以树木为主,草皮为副,树木乔木与灌木高低结合,原有滩地上的树林尽量利用。文化是生态景观的灵魂,生态景观是文化的载体,结合赤诚县历史文化,建立文化长廊,构建生态文化长廊。

工程的实施对提高白河行洪能力、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障。

5.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传统的河道治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探索新的河道治理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河道治理是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生态河道使人文、环境与自然和谐结合,是未来河道治理需要探索的全新领域。本文结合中央城镇化会议及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要求,探索了河道生态治理的理念,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阐述了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为今后河道生态治理提供了思路。□

2017-07-21

吴俊峰,男,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沈晓青,女,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白河防洪河道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桥”镇
专题
河道里的垃圾
白河“五大工程”提升党建工作
白河:坚持不懈治理水土流失久久为功改善山村面貌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