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买尔江·达吾提++依巴代提古丽·艾买提
【摘要】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各84例;参照组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联合组应用依那普利加联合氯沙坦进行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比较观察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的改善情况,以分析药物对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结果。结果 相比联合组与参照组的超声心动图改善情况,联合组患者的血压、左室结构及左心功能及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功能有显著的改善影响,此联合疗法的应用价值深远且影响效果佳。
【关键词】依那普利;氯沙坦;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左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4.0.01
心功能不全是临床高血压疾病的一种严重型合并症,其可由各种原因引发心肌收缩功能出现下降,减少心肌前向性排血,导致体循环或肺循环内的血液淤滞,进而产生一些列的症状[1]。随临床对心功能不全的认识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提升,认为多种神经体液因子会参与促使心功能不全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想有效治疗心功能不全,就要先抑制这些神经体液因子,以减少其对心脏的不良作用影响,是延缓及改善左心功能的重要手段[2]。本研究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的左心功能的改善效果,具体情况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1例,女77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67.59±5.29)岁;左心功能分级为:Ⅲ级89例、Ⅳ级79。临床病例的排除标准是:合并中重度心肌梗死、原发性心肌疾病、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心绞痛及主动脉瓣反流等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据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的统计对比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进行可比性药物治疗前,先给予两组常规性或预防性的对症处理。参照组患者皆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口服10 mg/d。联合组患者皆应用依那普利加联合氯沙坦进行治疗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依那普利:口服
10 mg/d,氯沙坦:口服68~100 mg/d。比较观察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的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在为两组患者开展不同药物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3]。本研究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依据测量所得指标判定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压指标
两组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的SBP及DBP均明显较参照组的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左室结构及左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经检测发现,治疗后的联合组患者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室壁相对厚度、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指數及左室射血分数等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且明显大幅好于同期的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的NYHA心功能变化情况
治疗前,联合组患者中的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45例、Ⅳ级39;参照组为:Ⅲ级44例、Ⅳ级40。而经不同药物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的分级改善为:Ⅲ级0例、Ⅳ级13例、Ⅱ级46例、Ⅰ级25例;参照组的分级改善为:Ⅲ级2例、Ⅳ级37例、Ⅱ级35例、Ⅰ级10例。对比上述变化结果可知,联合组的NYHA心功能改善效果鲜明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作用,不仅可明显降低血压水平,还缓解了心脏血流动力学,更可改善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对心脏起到长期高效的修复性作用[4]。
综上所述,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功能有显著的改善影响,患者治疗后的左室结构及左心功能均明显优于仅应用依那普利的患者,因此,此两种药物的联合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深远且影响效果佳。
参考文献
[1] 郭晋爱,胡文莉,周 勇,傅 涛,陈 静.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2):893-896.
[2] 许建文.依那普利对高血压60例左心功能及重塑的影响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164-2165.
[3] 彭 涛.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研究[J].《医药》,2015(31):284-284.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