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除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有时可以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的情况很普遍,可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例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这句话中三个名词“云”“响”“景”均作状语,分别解释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例如: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这句话中“舟”(原意为“小船”)直接作状语,解释为“坐船”。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例如: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这句话中“日”是时间名词,直接作状语,解释为“每天”。
4.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例如:
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句话中“廷”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在朝廷上”。
5.表示動作行为的趋向。例如: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登泰山记》)
这句话中“西”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西方”。
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在宾语前充当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成为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所表示的人或事。例如:
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句话中“舍”解释为“使……住在”,意即“安排住宿”。
名词意动用法
把名词放在宾语前充当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可译作“认为……”“把……当作……”。例如:
吾从而师之。(《师说》)
这句话中“师”解释为“以……为师”,意即“拜……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