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有言:“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较之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教育理解为对学习成绩地苦苦追逐,平日里的“天之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时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点点分数改变而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情况比比皆是。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出题的难度等,甚至于个人的应试状态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不辍,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水平,单以成绩的沉浮去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使孩子深陷在那冰冷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成绩的一点点退步或提高而改变父母的态度,则此爱流于表面而不触及孩子的内心。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母的关爱与理解会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让孩子有自信、勇气前行。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提高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兢兢,时刻背负“优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点点的分数。考试成绩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父母的“巴掌与吻”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的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成功到達彼岸。
[注:全国卷I作文题见3期7版。]点评
文章从分析“只看分数浮沉”的错误观点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进而能高屋建瓴地提出教育的本质应在于看“浮沉分数”背后的真正意义,体现了考生极强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文章最为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的亦雅亦俗,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成语的运用顺手拈来,比喻的句子生动形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等经典语句的引用,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