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特朗普上台言出必行,退TPP、修边境墙、移民禁令、废医改、松监管,件件都惊世骇俗。也正因如此,令人担心他在竞选时宣称的对中国企业征收45%的惩罚性关税随时会出台,贸易战阴云密布。可执政20余天,贸易方面特朗普却仅限于“嘴”战,为什么没打响?或可理解为:临战之前,屏住呼吸的时候最为安静。
大选时特朗普集中火力,假想敌几乎都是中国。也难怪,2015年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顺差国,虽然贸易总量6年来首降,可一年中顺差增长了七成,高达369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更高达5760亿美元,名副其实全球第一。2015年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价值是进口的近4倍,顺差达到3657亿美元,一个美国几乎提供了中国所有的贸易盈余。特朗普的执政口号简言之,就是“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八字方针之下,怎么可能不拿中国产品开刀。
可短短一年间,美元坚挺,欧元却因特朗普指责的“欧元保护主义”而持续贬值,德国替代了中国成为2016年第一大贸易盈余国。这一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却降至2104亿美元,而德国顺差创新高,达到2970亿美元。拜弱势日元所赐,日本经常账户盈余也升至9年新高,历史第二位的1836亿美元。特朗普一上任,摆在他面前的贸易数字就与去年竞选期间的格局迥乎不同,假想敌一个变成了三个,贸易战的战线瞬间拉长。此时,特朗普政府眼中的货币操纵国除了中國,还加上了日本和德国。而新增的两个传统意义上的盟友,无疑使贸易战格局变得复杂了。尤其是,德国是欧元区的一员,德国商品的竞争力与弱势欧元不匹配带来的贸易盈余牵一发而动“欧元区”全身,连德国财长都在攻击欧洲央行的宽松政策。此刻特朗普除了口头攻击,眼下真难找得出可行的办法。
特朗普治国,一切以美国利益优先,他的贸易战参照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美国自身的贸易盈亏表上。坚挺的美元使得美国在2016年的商品贸易逆差达到7343亿美元,虽比上一年些微回落,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美国商务部2016年贸易统计表上,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虽减少了约200亿美元,仍高居榜首,占整体的47%,比处在第二位的日本多出了将近2800亿美元。和上一年略有不同的是,日本和德国的地位逆转,日本凭借汽车出口的优势超过了德国,而德国退居第三。这可谓正中特朗普下怀,他推进美国本土生产,而汽车相关的贸易逆差占到美日整体贸易逆差的近八成。虽然日本企业在向北美转移生产,但日本车的对美出口以高档车为主,单价上涨就足以导致逆差扩大。特朗普软硬兼施,想必日本厂商会迫于税收压力,把高档车型的生产也转移到美国本土。
中美贸易却不是那么好平衡的。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可谓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国向中国出口高端电气设备、半导体芯片和金融、娱乐、教育等多种服务,中国则为美国提供钢铁、化工、机电和纺织服装等商品,机电类制品的出口更有后来者居上之势。此前国家领导人出访,一次订购数百架波音飞机的大手笔屡见不鲜,而美国芯片主导了中国高达2500亿美元的芯片进口,其价值几乎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两倍。中国出口商品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利润微薄,而美国产品多因技术独占,拥有较高的利润率,表面看,处于技术优势的美国货几乎遏制住了中国的喉咙。可问题是,贸易战打响,汽车、粮食乃至飞机等都是可替代产品,即使是高端半导体芯片,失去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后续研发都可能难以为继。
贸易战前,双方表现得都相当克制,气氛冷静得可怕。投行则开始沙盘推演,如摩根士丹利和兴业证券得出结论,若美国强征45%关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下降72%,总出口对应下降13%。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若中国全面反制,美国私营领域预计将失去130万个工作岗位,占该领域就业总人数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