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安徽新华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88)
街舞运动对合肥市青少年学生身心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萌
(安徽新华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088)
针对近年来街舞运动不断发展,并逐渐从社会培训延伸到高校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合肥市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本研究试图探寻街舞这一新兴运动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提出适宜大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量,为街舞运运动在高校的课堂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从而达到增强青少年大学生身心素质的目的.
街舞运动;身心素质;开展;增强
街舞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美国黑人地区的民间舞蹈,是美国“嘻哈文化”的组成部分.街舞以它独有的活力和节奏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本文通过在安徽新华学院开展街舞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旨在发现此项运动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影响,从而为合肥市其他高校体育课开展街舞教学提供参考.
研究选取安徽新华学院共10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街舞为教学内容制定运动干预方案,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验证运动干预方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效果.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借助安徽新华学院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资料库,查阅了近5年核心刊物的相关文献以及锻炼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专著,并对所有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为此次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研究采用上海体育学院针对国内青少年特点编制的心理测试量表,主要内容包括体育锻炼后的主观体验、情绪变化、身体变化、人际关系变化以及应对挫折能力变化五个方面的主观感受[1].
2.3 实验法
将1000名常态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控制组,每组各500人.对干预组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特定街舞教学,控制组学生则参与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
2.4 数理统计法
结果与分析
锻炼心理效益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获得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活动[2].实验前对干预组和控制组学生分别进行锻炼心理效益的测试,看两组同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实验前干预组与控制组各维度得分表
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干预组与控制组个评价维度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主观体验、情绪活力、人际感知及困境应对四个方面控制组学生平均得分略高于干预组.
经过十六周的街舞干预过后,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及试验后两组学生之间进行测试比较.
经过十六周特定的街舞运动干预实验后(见表2),干预组学生各维度的得分及总分较实验前均有所增长.其中主观体验22.23分、情绪活力22.90分、身体价值的22.75分以及总分110.06分,与实验前相对应得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人际感知的22.30分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控制组学生只有身体价值这一维度较实验前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各个维度得分变化不大,在人际感知维度较实验前分数有所降低.表明特定的街舞运动方案对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效益.且与传统体育课项目相比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街舞可以很好的改善学生的主观锻炼体验.主观锻炼体验是个体在体育锻炼后对于身心感受的主观认识.从量表中可以看出在街舞干预前后,学生的主观体验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学生在街舞运动后,更容易体会到锻炼后的积极幸福感.
2.街舞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活力.情绪活力是个体在锻炼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状态.量表中学生在街舞运动干预后,情绪活力一值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街舞运动比其他传统项目,更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运动的活力.
3.街舞运动可以提升锻炼者的身体价值感.身体价值是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对于自身身体的认知和评价.身体价值在街舞干预前后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表明学生在十六周的街舞锻炼后,比其他项目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身体价值感.
4.街舞对于学生的人际感知能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心理学上认为人际感知是人与人之间直接建立心理和行为联系的主观反映.通过十六周的街舞锻炼,可以看出学生在人际感知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积极变化.
表2 干预组与控制组学生心理效益得分变化(±sd)
表2 干预组与控制组学生心理效益得分变化(±sd)
注:★★为p≤0.01,干预组与控制组实验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为p≤0.01,干预组在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为p≤0.01,控制组在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控制组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主观体验 20.24±4.876 22.23±3.642## 20.49±4.326 20.57±4.911情绪活力 20.61±4.102 22.90±3.833## 20.69±4.817 20.97±5.089身体价值 20.19±4.453 22.75±3.543## 20.02±4.322 21.77±4.444*人际感知 21.04±5.064 22.30±5.147# 21.52±5.138 21.42±5.286困境应对 19.87±5.106 19.88±4.079 19.89±5.062 20.03±5.152总分 101.95±23.601 110.06±20.244## 102.61±23.665 104.76±24.882干预组评价维度
3.1 结论
1.干预组学生通过街舞运动的干预试验后,整体心理评价的得分比控制组学生有显著提高,且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这证明研究中的街舞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效益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且动感的音乐和随意的律动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在高校体育课中开展街舞课程是大势所趋.
2.街舞运动是一项活力四射的运动,其运动形式不仅有单人斗舞还有团体齐舞.且舞种形式也是丰富多彩:性感热辣的爵士;帅气活力的嘻哈;难度变化的技巧.这在大学体育课中推广,不仅可以普及和推动新兴体育项目的发展,还可以丰富高校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益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街舞运动是近年来新兴的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都具有积极的想想作用,将其纳入大学体育课程,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也符合大学体育向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发展的趋势.从而更好的达到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终极目标.
3.2 建议
1.合肥各高校应遵循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街舞运动纳入到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中,在创造良好的街舞教学环境的同时,推动街舞校园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2.专业的街舞教师是高校开展街舞教学的关键.各高校应鼓励相近专业教师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加强新兴项目业务能力的培养,在技能和理论方面不断学习,不断加强.适当引入街舞专业教学人才,为本校体育教学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以适应大学街舞教学课程的需求.
3.将街舞运动纳入教学课程的同时,积极发展校园街舞社团,丰富高校街舞运动的开展形式,营造良好的街舞氛围,从而更好的丰富和完善校园街舞文化.
〔1〕李萌.运动干预对西安市小学生锻炼心理效益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2〕王建民,张卫东.体育锻炼中的心理效益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3(19):66-67.
〔3〕毛志雄,付舒,高亚娟.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69-75.
〔4〕成云.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5〕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117-119.
〔6〕黄璐,邱新宇.街舞与健美操项目特征之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7〕李金凤.武汉地区高校开展街舞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6):716-718.
〔8〕郭立三.普通高校街舞教学对大学生性格影响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9(9):74-76.
〔9〕翟伟,甘雪蓉.新课改下高校健身街舞选项课教学多元化与能力培养的研究 [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4):153-154.
G831.3
A
1673-260X(2017)01-0159-02
2016-11-08
校级课题研究成果(2014zr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