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巧燕(先尼科化工(泰兴)有限公司, 江苏 泰州 225400)
化工产品质量检测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潘巧燕(先尼科化工(泰兴)有限公司, 江苏 泰州 225400)
化工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简单的就是我们的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它是由聚乙烯合成的一种化工产品,使用起来很是方便。然而化工产品不仅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会造成对环境、人体的危害,废弃的化工产品也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尤其是那些产品质量不达标的化工产品,为此,增强对化工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对当今社会有重大意义。
化工产品;质量检测;影响因素
伴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各种廉价的化工产品已经深深的融入了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大到石油的分馏,小到塑料产品的使用,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无法用言语进行描述,所以化工产品的质量问题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化工产品在生产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纰漏,生产出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各个化工企业的老板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所以加强对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力度,寻找影响化工产品质量的因素,改善市场上的化工产品的质量以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对化工类产品最为关心的问题。
1.1 化工产品对我们的影响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化工产品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化工产品包括各种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医药等产品,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各种塑料用品就属于化工产品,药物也属于化工产品,简单来说,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化工产品,我国对化工产品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1.2 我国对化工产品的质量检测现状
我国现在对化工产品的使用情况仍是非常普遍的,呈供不应求的状态,化工类产业在我国仍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所以为了使化工类产业提高经济效益,我国的质量检测力度仍然不强。化工产品的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好坏息息相关,不能为了眼前一时的效益而不重视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质量检测的管理力度。然而我国的质量检测系统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对我国的各项化工产品进行合理的检测,造成各种化工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使大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了我国的市场。
1.3 影响我国化工产品质量的因素
影响我国化工产品质量的因素有许多,大致可包括以下几点。①我国生产化工产品的各种原材料不合格,致使在生产当中的使化工产品材料的比例失调,最终使化工产品的质量不达标。②各个化工企业在生产化工产品的时候对化工产品的监督力度不强,导致生产的化工产品不合格。③生产工艺不够先进,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原材料的浪费,还会使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
2.1 加强对我国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的力度
以前我国各个安监部门在对化工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来对产品进行优劣的划分,导致各种不合格的化工产品流入市场,使我们的生活当中充满了来自化工产品的威胁。所以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化工产品质量检测系统,加强对化工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提高流入市场和人们生活当中的化工产品的质量。
2.2 提高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素质
我国的化工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大部分的质检人员对不合格的化工产品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作为我国化工产品的质量的最后一道保障,这样的态度对我国的化工产品的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建议对我国的质检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其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这样的行为会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来对我国的质检人员进行监督,让他们对工作能够尽职尽责。
2.3 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
化工产品之所以会有质量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当中有着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其使用的工艺也不够先进;使用的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对各个生产的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等。所以改善我国化工产品质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提高我国化工产品的质量,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化工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在选用原材料的时候,严格把关,不要使用质量不好的原材料;虚心向他人学习,引进新技术,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理,减少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纰漏和错误。
化工产品在我国应用十分广泛,医药领域、材料模型、化工能源等许多领域都能看见化工产品的身影。化工类产业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可能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对化工产品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让劣质的化工产品流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要加强对我国化工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提高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而推动科学发展,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1]施晓晶.提升化工产品质量检测水平的措施研究[J].科技展望,2016,(29):49.
[2]汪文杰.质量监督检验中化工产品抽样的过程控制研究[J].化工管理,2015,(30):40.
[3]徐庆蓉.浅谈化工企业质量检验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5,(26):54+56.
[4]吴艳艳.浅谈化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