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显文(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白城 137000)
(1)开发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与课程体系。对接企业岗位,设计教学模块。以药学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学校联合企业共同编写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和典型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总结学生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块。并制定对整个教育过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能够修正。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模式下,学生对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的认识能力,对职业规范的把握,对职业前景的判断,以及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2)建立以发展性评价和目标考核为核心的学习评价体制。一是过程实施评价,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具有工、学特点课程的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适时进行沟通、反馈,力求学习过程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监控。二是创建学生创作性产品和学习成果展示及各项选优活动的平台,如通过开展优秀准员工、优秀学徒、优秀技能手等的评比,组织各种技能大赛,展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同时激励其他学生成长。三是实施面向未来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过程性评价,突出评价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养见识、文化学习能力、职业素养能力等方面,注重评价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构、素质品质和知识结构。这些评价需要贯通校企双方,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领域应得到全面体现。
(3)编写符合岗位需求的特色教材。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标准,药学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编写符合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特色教材,从而满足该试点项目教学方案的需要。
(4)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制度、标准和教学管理体系。在政府(行业)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基于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和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
(5)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
以教师培训工人,工人带教师、教师带学生、工人带学生、学生带学生等多方位促进、全面发展的技能培养模式[2]。
(6)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利用药学专业校企合作的优势和特点,以合作企业为主体,选择2-3家药学专业的校外实训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围绕合作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企业和学校的深度融合,实现全过程的“学校-企业双主体”即1.5+0.5+1的育人模式。
(7)院校与合作企业、行业成立专业“现代学徒制”指导委员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指导委员会全面负责招生工作的宣传,制定招生政策,确定招生计划40人以内,制定实施方案。比如“企业参与招生”,即在每年新生招生期间,企业直接面试,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相当于该企业的“预备员工”。学生要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通过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者签订的合同和协议,明确界定三方职责、权利和义务,保障“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而完善药学专业招生录取和合作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工制度。
(8)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企业师傅和我校指导教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企业要培养、训练、提供技术娴熟的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的技术训练,弥补学校教育难以达到的技艺、技术性的知识技能。让他们带徒弟指向性就更强,成长特别快。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最终完成教师深入企业去实践,成为能生产、善教学的教师;学生聆听教师的讲解、拜师工人学技术,最终成为懂理论能上岗的员工;学校和企业组成育人共同体,实现双赢的战略构想[3]。
在以后的探索中,我们仍会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继续探索学徒制模式的创新发展,利用政府优惠政策,逐步完善学徒制的内、外保障体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将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也纳入培训体系中来,培养学生长期的职业技能学习技巧,让学生终身受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高鸿,赵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先行突破与实施策略[J].职教论坛,2016(3).
[2]龚方红,周桂瑾,俞林.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架构及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6(9).
[3]张志.以良好的校内运行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