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珺(天津市大港油田第六采油厂, 天津 300280)
大港油田采油举升配套技术应用探讨
赵珺(天津市大港油田第六采油厂, 天津 300280)
大港油田油藏类型丰富多样,由于不同油藏地质特征,并受到原油物性差异影响,对油田采油举升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提升大港油田采油举升技术水平,基于对大港油田低渗透油藏分析基础上,对其采油举升配套技术展开详细分析。通过有杆泵举升配套关键技术分析,对大港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进一步探索,这对提高油田整体采油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理论分析与论述,为今后大港油田采油举升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大港油田;采油;举升;配套技术;有杆泵
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油田开采效率不断提升,我国油田整体发展规模较大。但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以后,其油田增储稳产的主要阵地转向低渗透油藏。在低渗透油藏采油举升过程通常存在采油举升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制约着该类型油藏高效开采。目前大港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采油举升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通过对采油举升配套技术分析,以提高其举升技术水平及整体采油效率。
目前大港油田已经探明低渗储量为27654×104t,占大港油田总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低渗透油田分布及开发现状为:
以中深层、深层埋藏为主,通过有效数据统计显示大港油田低渗透储层埋深在2000米至4000米之间;其低渗透油藏分布广泛,在不同构造带既分布着整装油藏,也包括一些小断块。在大港油田的实际开发过程中发现其低渗透油藏包括低渗特殊类型油藏、低渗稠油油藏等等,不同类型低渗油藏给采油举升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2.1 技术研究
(1)低漏失高效深井泵技术。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利用常规抽油泵完成柱塞上行时,抽油泵泵筒之中将会受到外壁压力影响,泵筒将会进一步对外扩张,且将会造成缝隙扩大,将会造成漏失量提升。随着下泵深度的加深,抽油泵漏失情况将会更加严重。除此之外,斜井之中应用更加存在泵凡尔球关闭不严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前述中相关问题,本研究中则采取低漏失高效深井泵技术进行优化。其中主要包括了柱塞、泵筒以及游动阀总成等相关设备内容。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抽油泵借助了长柱塞段泵筒设计方式,这样能够避免泵筒结垢以及砂卡柱塞等问题。更加能够降低柱塞与相关设备之间发生磨损等问题。而泵筒外部位置上将会由于油管液柱承压造成下泵深度进一步提升,但是漏失量则在此过程中降低。除此之外,在设计固定阀以及游动阀的过程中借助的是弹簧复位功能,借助弹簧作用力能够保证球阀关闭。
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解决斜井抽油过程中发生球阀关闭阻滞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油泵使用寿命,改善提高抽油泵泵效。
(2)有杆泵高效分离器技术。低渗透油藏方面的动用效率相对不足,生产能力也更加低下,动液面较低将会产生原油脱气等情况,具有一定数量的高气油比油井。本技术之中的有杆泵高效油气分离器将通过放气阀等设备共同构成。
本油气分离设备会通过重力分离以及螺旋分离等多个部分共同构成。借助重力分离以及相关方式则能够促使油气混合液采取更加有效的分离,分离产生的气体则能够放气阀完成排放,降低气体产生的对设备的负面影响,以此改善高气油比对有杆泵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3)连续抽油杆优化设计。由于深层井的开发,泵挂深度不可避免将进一步加深,抽油杆柱所能够承载的荷载情况也将会提高。结合相关数据显示,钢制连续油杆以及普通抽油杆之间相对比,两者之间的质量轻便度以及耐疲劳能力方面均表现出差异性。采用连续抽油杆设备的油井则能够更进一步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情况,有效避免泵杆断脱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延长了生产周期,提升了实际生产效率。按照油井实际需要,可以对抽油杆柱等进行优化,计算需要的最大悬点载荷以及最大应力等情况。
2.2 关键技术
双通流道技术:抽油泵方面主要借助了双通流道工艺,可以完成进出液阀方面的下置,有效降低进液阻力情况。
弹簧复位工艺:在进出液阀等位置上则可以通过设计复位弹簧的方式,这样就能够有效改善抽油泵泵效。
高效油气分离工艺:借助高效油气分离工艺则能够完成减压分离、重力分离以及螺旋分离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油气分离设计工作效率将会进一步提升,促使抽油泵提高充满程度,在原有基础上改善油泵泵效。本部分中针对大港油田油藏采油举升配套的关键工艺进行介绍,以便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1]石瑾,程运甫,付大其,郝桂宪,张润泽,李小凡.大港油田X1016断块压裂改造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05:222-224+343.
[2]申增广,李影,姜楠,刘利勤.射采联作技术在大港油田采油二厂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12:117.
[3]唐庆,马翠岩,韩启清.优化深抽配套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2,S1:60-63+101.
[4]付道明,吴晓东,王景利,楼文钦,张博.轮古油田复合举升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机械,2009,0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