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圆(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辽宁 辽中 110206)
茨78块注水开发调整研究与应用
王梦圆(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辽宁 辽中 110206)
应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开展东部凹陷北部区域地质研究,在地层对比、构造、剩余油分布规律等方面取得一定认识,油藏主控因素由构造控制转变为岩性构造双重控制,基于取得的认识,制定了加密调整井提高储量动用程度,老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的综合治理模式。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有力借鉴。
注水开发;井网部署;井间挖潜
茨78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茨榆坨构造带北部,西北临大湾超覆带,是被断层切割而复杂化的背斜构造。含油面积3.2km2,石油地质储量341×104t,可采储量124×104t,主力含油层位S32段,油藏埋深-1950~-2250m。
茨78块地质体认识不清,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采出程度较低,仅为16.5%,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矛盾:一是油层分布状况与构造形态相互矛盾,高部位出现油层缺失和变差现象。二是生产动态变化与储层连通关系认识不一致,表现为注水见效方向单一、见效比例低的现象。目前茨78块共有油水井75口,井下事故井34口,影响日产油16t。注采井网极不完善,水驱效果差,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仅为51.4%,低于《油田开发管理纲要》要求的中高渗透砂岩I类油藏85%的指标。
(1)重新构建地质体 针对茨78块层状岩性构造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地质体落实不清的问题,通过井震结合,精细地层对比,重新落实地质体,并取得以下几点认识:
①地层对比认识。结合牛居油田沙河街组地层特征,认为原认识的S31的地层实际为S12的地层,有以下两点依据:依据一:原认识S31段与S32段之间发育剥蚀面,表明地层应该在S3中期抬升遭受剥蚀;但实际上从区域构造演化史来看,该区是S2段末期地层抬升后遭受剥蚀,剥蚀面上面不可能发育S3段地层,表明原认识S31不是S3段地层。依据二:牛居油田S1段底部发育一套厚度为8m的泥岩标志层,标志层上部S1段地层泥岩感应值相对较高,下部地层泥岩感应值相对较低,呈台阶状变化,该标志层在牛居油田完钻井中钻遇率为100%,而该套标志层与茨78块原认识S31与S32之间标志层极为相似。②地层格架认识。茨78块基底为太古界潜山,S33段地层超覆在潜山上,发育大套泥岩;S32段地层与S33段地层呈整合接触,发育大套砂岩夹薄层泥岩,与S1段地层由原认识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变为角度不整合接触,顶部地层被剥蚀;S12段地层超覆在S32段地层上,主要发育大套泥岩夹薄层砂岩。 S11段地层与S12段地层呈整合接触,发育大套泥岩夹薄层砂岩。③构造新认识。根据地层对比和地层格架取得的新认识,重新落实了茨78块构造,与原构造相比主要有以下三点变化:一是西北边界断层位置稍有变化,与其相交的断层不发育;二是区块内小断层消失;三是南部两条断层重新解释为一条断层。④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根据油气分布现状,总结出控制茨78块油气分布、富集的因素主要有:构造、断层、剥蚀面、地层等。
S32段I砂岩组为岩性油藏,发育含油单砂体,主要受剥蚀面的影响,剩余油主要在区块中部井间分布。在3小层中,靠近断层高部位也有剩余油分布。II砂岩组从上到下由剥蚀面为主控因素逐渐过渡为由断层控制。剩余油一部分分布在井间未被波及的部位;一部分靠近断层位置分布。III砂岩组油藏的主控因素为断层,剩余油主要沿断层分布,只有少部分在区块中部零星分布。
S32段II油组是构造油藏,主要受两条大断层控制。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2170m)。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两个构造高点处靠近断层的部位,井间水驱不到的区域也有剩余油分布。
(2)调整措施 根据精细地质研究所取得的认识,近年来主要围绕两方面开展综合调整:一是通过侧钻,挖潜构造高部位及井间剩余油;二是针对注采不对应,水驱效果差的区域,实施转注、复注、重组等措施,完善注采井网。
为完善注采井网及挖潜井间剩余油,在断块区构造高部位及井间剩余油富集区域共部署侧钻井4口,目前已实施3口,初期日产油8.4t,目前日产油5.5t,阶段累积产油1949t。如茨35-220C井,该井位于茨78块北部,井间水驱不到剩余油富集的区域。2016年1月投产S32段潜力层,初期日产液25.1t,日产油1.9t,含水91.1%,目前日产液24.7t,日产油2.4t,含水90.3%,阶段累积产油996t。
茨78块历史注水井36口井,控制油井42口,见效井27井次。针对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效果差的问题,结合历史注水见效方向特点,为完善注采井网,选取储层发育、物性较好、与邻井连通较好的油井,实施注水井措施24井次。综合调整后6个井组的10口油井见到注水效果,日产油由7.8t上升到14t,含水由94.4%下降到91.7%,阶段累增油1650t。以茨34-0218井组为例,该井组控制油井6口,开井4口,茨34-0218井于2015年5月转注,目前日注水35m3,阶段累注水17134m3,目前4口油井见到注水效果,日产油由6.6t上升到10.7t,含水由93.5%下降到91.7%,阶段累增油726t。
[1]张占文,李宗飞,任作伟,等.辽河东部凹陷浅层气成藏控制因素[J].断块油气田,1997,4(6):11-14.
[2]马长青.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指导剩余油挖潜[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5:162.
王梦圆(1991- ),女,初级工程师,2015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现工作于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从事石油地质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