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在务实中触摸未来

2017-03-03 01:52李志民
中国教育网络 2017年1期

2016:在务实中触摸未来

春节年关将至,回顾过去的2016年,信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凸显,教育信息化发展如火如荼,各级各类学校都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一些高校,在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上渐渐明朗化。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密集出台信息化的各类规划,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再到年底正式出台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诸多政策表明国家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加码。

“智慧校园”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形象,而且更加务实,不少尝鲜“智慧校园”建设的学校,渐渐转向了“轻而小”的应用,而不是动辄全校性的大系统、大应用。一些学校引进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用于改善课堂、图书馆等场所的学生体验,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互联网+教育渐趋明朗,高校不再谈“慕”色变,而是更踏实地把信息技术融入知识传播过程,建设更多优质的课程资源,服务于师生和社会。过去的一年,高校更多的注意力从平台转向了内容建设,学习分析被不少学校提上日程,并付诸实现,虽然这离数据分析影响教学改革尚有距离,但已经迈开可喜的一步。

基于数据流,进行高校业务流程再造,是一件正确但不容易的事情,不能立竿见影,但长远来看很重要。同时,积累学生学习数据、建立起能够有效指导教育教学过程改革的模型,被诸多高校写入了未来的信息化规划。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要实现真正融合,必须切实地在IT和教育教学之间建立起更好的关系,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工程师和教学科研人员、校务管理人员之间需要相互学习一些对方需要掌握的技能,建立可以对话的同一套“语言系统”。

高校信息化团队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各类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师、CIO、CFO等等,不断进入高校人才招聘的列表,但高校“留人难”却正在成为一个更严峻的课题。要完成对学校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要实现对教育教学的改革,需要培养和吸引专业信息化人才,探索一个适合高校信息化队伍良性发展的机制,成为2017年面临的最大挑战。

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基于互联网应用创新为目标的移动互联、物联网、软件定义网络、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等五个全国高校大赛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可能创造出未来技术。

岁末年初,我们回顾过去,对教育信息化热点进行解读,并试图通过这些关键词,总结一些规律和发展趋势,触摸未来,让未来的步伐走得更坚定。

世界在巨变,未来已经来临,谁也不能阻挡技术前进的车轮!我们有幸见证这个时代,终将一起改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