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影》和《台阶》中看父亲的命运

2017-03-02 21:35王晓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6期
关键词:盖房新屋背影

王晓雁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背影》和《台阶》两篇课文,都是针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展开描写的。两篇文章截取的切入点不同,却都是从小处入手,围绕“背影”和“台阶”来立意命题、组织材料。分别写出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父亲形象。

《背影》中的父亲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官场职员。从相关资料上了解到,这个父亲固守封建思想、与儿子纠缠争斗了很多年,而对于自己深爱的儿子很少表达爱意,两人之间芥蒂颇深。然而,在《背影》这篇课文中,我们读到的是朱自清先生对于父亲的回忆。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成长的经历,作为儿子,终于看懂和理解了自己的父亲,字里行间也就不再满是怨怼而是更多了同情和懷念。文中说:“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一句简洁的话,概述了父亲的一生,前半生的春风得意与后半生的潦倒颓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免让人唏嘘,凄凉之感油然而生。“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看似与前后文不相关的一句话,道出了一个儿子终于解开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心结,对于父亲的种种“不好”好像都找到了可以理解的理由。而父亲也同样终于“忘却了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不也正是儿子也终于“忘却了父亲的不好”,只记得那些琐碎的关心与买橘时的背影,父子和解。

这样的一个年轻时意气风发、能干大事的父亲,在几句朴素简单的话语中,我们就能窥见其命运的走向。“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深沉平淡的语言,透露出为免儿子担心,如家庭脊梁的父亲的极力安慰之心。作为父亲,他想要为儿子撑起一片天。后面,这样一个看似严肃的父亲,为了儿子路途平安舒适,也愿放下其所谓的“架子”,亲自送行,全程事无巨细、悉心关照。送别之时,一句“到那边来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一个不善言谈却又挂念儿子的慈父形象。为了儿子能有学费和生活费,父亲在衰老的年岁,依然执着寻找工作,就是为了一个尽父亲呵护儿子的那一份权利和义务。

《背影》中的父亲由年轻到年老的性格变化,由坚强地外出找工作到后来的“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脆弱;还有儿子由一开始的轻视、怨恨到后来的理解感念这些种种,与其说是生活的磨砺,不如说是一个刻板封建的父亲与儿子的恩怨纠葛和对儿子的深刻爱意所决定的。所以,父亲的命运,其实也是儿子来牵绊的。

《台阶》中的父亲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的生活平凡而卑微,他渴望能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村里人认为屋子的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于是,在不断的“我们家的台阶低!”这一句自言自语的感叹中,他开始了生命的征程。他的准备是漫长的,开始的时候,他能够将三百多斤的大石头一个人背回家,他日复一日地捡砖拾瓦、种田砍柴、攒角票等等,这些都微不足道,却也做的非常认真。直到有一天,作者亲眼看见父亲托石头把腰闪了一下。作者不让他抬,而父亲坚持要抬。到此时作者才真正意识到,面前的父亲坚持了一生的使命,原来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而是面前的这个儿子,而是他支撑起的整个家庭。

父亲为了提高一家人的社会地位,希望受到村里人的关注与尊重,他用尽一生的岁月和健康,造就一个象征着高地位的高台阶的新屋。文章大篇幅地写父亲为此付出怎样的辛苦,让读者恍然觉得,仿佛他生活的所有动力都集中在这一件事情上。显然,能够让父亲有如此强大的动力,付出如此多的辛苦和代价的事情,不是仅仅让自己能以此夸耀,而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不再像他一样卑微地活着,而是能够昂首挺胸地走在人前。所以,新屋、台阶造不完,父亲的力气就用不光。

当台阶终于造完了,崭新的新屋让家里人在村里终于抬起头来的时候,谦卑淳朴的父亲反而有些不适应了。父亲干了一辈子,如果说劳动是他的生命,是他生命价值的体现。那么他劳动的源泉就是自己的子女,当自己的使命完成了的时候,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会轰然倒塌,随之而来的是怅然落寞。这就是父亲的命运,他的命运是肩负着子女的生计乃至子女的尊严。不由得让人想起阎连科的《盖房》这篇文章。文中的父亲“自他做了父亲的那一日、一时开始,就刻骨铭心地懂得,他们最大、最庄严的职责,就是要给儿子盖几间房,给女儿准备一套嫁妆。”“这几乎是所以父亲的人生目的,甚或是唯一的目的。”父亲为了 “台阶”、为了“盖房”这样事情奋斗终生,“台阶”、“盖房”就成了父亲一生的事业和他一生命运的标志。而恰恰这个命运也是由他的子女所牵绊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造成两个父亲命运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对子女的深沉的爱。正是因为这份爱,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因着父亲这一称谓而了相同的命运走向。

这就是父亲的命运,两个极平凡普通的父亲,让我们读出了不平凡的深情。也许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因着他们肩上的沉重而甜蜜的负担,因着他们“父亲”的职责,他们用言传身教来告诉孩子自己的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教诲孩子坚韧和责任。这可能是天下所有父亲注定的一种共同的命运。

猜你喜欢
盖房新屋背影
增城朱村街新屋岭唐墓发掘简报
远去的背影
两个背影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黑娃盖房——脱贫攻坚乡村行走7
友谊之屋需要每个人添砖加瓦——读《野兔盖房记》
小猪盖房
湖北长阳“田家新屋”传奇
“盖房养牛”何以成为美国名校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