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子理学中的教育问题

2017-03-02 23:36李东洋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朱熹影响

李东洋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经学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汉武帝之后,经学是教育的基础和依据,教育又以儒家经典及对经书的阐发为内容。朱熹作为中国经学发展史上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理学教育的系统总结者,毕生从事教育和经学研究,把二者相结合,提出了别具特色的经学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朱熹理学思想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朱熹;教育内容;影响

1 朱熹与教育实践

众所周知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主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在教育学习上,他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毕生讲学活动不断。他曾长期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寒泉精舍”、“武夷精舍”授徒讲学。绍熙二年他由崇安迁居建阳考亭,建“竹林精舍”,聚徒讲学;绍熙五年,并改名为“沧州精舍”,从政期间,他每到一地,也不忘设学育才,并亲自讲授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这三个方面整顿县学。在知南康军时,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直接参与书院的组织管理,而且还亲自拟订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在知漳州时,仍“时诣学校训诱诸生”。他主持修复岳麓书院,亲自规制擘画,扩建校舍,增加学田,教诲诸生。这些教育实践促进了朱熹对教育的研究,在他《四书集注》的影响下,教育赋有更重要的意义。朱子理学的普及和发展,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这也在另一方面促使朱熹更好的研究教育,提倡教育的思想学子以之为书院之规,士夫以之为立身处事的教条,徽州商人"贾而好儒",以"仁义礼智信"做为商业伦理。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也与朱熹的新安理学分不开。

2 理学与教育内容

朱子理学又称道学。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儒学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以说,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也对中国的教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反省和指导。中国的教育在我们当今教育中仍然是针对于儒学为主的教育,所以朱子理学通过这种对文化的反省是致力于儒学的复兴。理学直接承继孔子到孟子的先秦儒家,同时理学思想体系也有选择性的吸收扬弃了道家、玄学、道教以及一些佛教的思想。所以朱子理学在对中国的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阐释。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他认为人性分成“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 “天命之性”它是天生就具有的所以浑厚至善,完美无缺;所谓“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就是指气质之性它是受“理”与“气”,两者杂然相存而成。“气质之性”有善有恶。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可以发挥“气质之性”中所具有的“善性”,去蔽明善。他说《大学》中所说的“明明德”,就是这个意思。朱熹就是这样用理学的观点来论述教育的作用在于“变化气质”的根本任务。

从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朱熹严厉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他认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然而,当时的学校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士人“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声名,干利禄而已”,完全违背了“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的本意。他尖锐地指出:这样的学校,其名“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 因此,他要求改革科举,整顿学校。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去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强调“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他对当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批评也是切中时弊的。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分别提出了两者不同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8岁至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朱熹认为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他说:“古者小学已自养得小儿子这里定,已自是圣贤坯璞了”。若儿童时期没有打好基础,长大就会做出违背伦理纲常的事,再要弥补,就极为困难了,“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 因而,他认为小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必须抓紧,抓好。朱熹指出,因为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很弱,所以他们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知之浅而行之小者”,力求浅近、具体。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大学教育是在“小学已成之功”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朱熹在《小学辑说》中说:“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就上面讲究所以事君、事父兄等事是如何。”其中两点值得注意:其一,重视自学。在教师指导下重视学生的自學与研究,确是大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其二,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道德教育是理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朱熹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他说:“德行之于人大矣……士诚知用力于此,则不唯可以修身,而推之可以治人,又可以及夫天下国家。故古之教者,莫不以是为先”。德行对人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修身,而且还可以推而广之去治人、治国,反之,如果缺乏德行而单纯追求知识,人就会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归宿。

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要实现道德教育“明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朱熹关于道德

3 结语

总之,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宝库,对于我国当代社会后期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钱晓勤.略论朱熹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朱熹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职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的作用研究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微课程模式探析